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梁宗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象征主义理论的中坚与纯诗理论的探险者。他源于契合的象征论体现了对象征主义的深度把握,而纯文学追求中的纯诗观与节奏观反映了他在诗歌上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2.
富玲云 《学术研究》2003,(6):148-150
梁宗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象征主义理论的中坚与纯诗理论的探险者。他源于契合的象征论体现了对象征主义的深度把握,而纯文学追求中的纯诗观与节奏观反映了他在诗歌上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3.
周渝 《学术探索》2012,(8):141-142
象征主义作为20世纪重要的文学思潮,是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最先提出的象征主义的应和论。本文从通感这一生理心理现象说起,通过对《应和》一诗的分析,从简单应和以及超验的概括来说明象征主义的由来与内涵。  相似文献   

4.
论审美超越--兼向邓晓芒先生请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辉 《人文杂志》2003,(6):92-96
后实践美学所说的审美"超越"不是指实践活动对物质现实,或实践的精神性对动物性本能的超越,而是指对人存在的终极目标的追求和生命的超验性意义的建构.正确把握审美超越的内涵是理解后实践美学要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穆木天、王独清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主要在于首先较为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象征主义诗论,戴望舒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主要在于发展了象征主义的诗论,那么梁宗岱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则主要在于建构了由"纯诗"说、"象征"说和"契合"说构成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系,成为中国象征主义诗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论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艺术与道德关系问题的争论大体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艺术与道德内在契合,即所谓"契合论";二是认为艺术与道德毫不相干,即所谓"无涉论".其实,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影响和渗透到"美的活动"的艺术领域之中.艺术与道德的会通性、辩证互动性以及美与善的内在契合性是艺术道德概念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初期象征派诗歌"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第一个初具流派思潮性质的诗歌潮流,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一个开端.它的诗学思想明显渊源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在某些诗学范畴的阐释上带有明显的移植嫁接性.然而,这种"移植"和"嫁接"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相通契合性.本文既充分考虑到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歌对于初期象征派诗学思想的渊源性,又面对诗歌的文本现实,勾沉检索诗学理论文献,考查了"契合"、"象征"、"朦胧"、"纯诗"等重要诗学范畴,探源索微,比较异同而总结其中诗学思想"移植"、"嫁接"、演替、嬗变之规律.  相似文献   

8.
“五四”前后 ,有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译介在西方文学的输入和译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现代意识与五四时代精神发生共鸣的结果。然而 ,创作实际情况却跟不上新文学对现代主义的极大热情和期待视野。就诗歌而言 ,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译介在现代主义的译介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且唯独是它在创作上结出果实。本文认为 ,法国象征主义诗在译介中占主导地位 ,并最后在中国的新诗创作中结出果实 ,是因为它满足或遇合了当时“五四”新诗发展的某些内在文化需求和诗美期待视野 ,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因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感性特征与民族审美传统的某种内在“契合”。  相似文献   

9.
《谭诗》首次将西方象征主义的“纯诗”概念,作为反驳“散文化”的有力武器引入中国诗坛。穆木天一方面横移西方象征主义的观念为逻辑起点,一方面又在具体论述中竭力抹去其超验色彩,这既来源于辰野隆的启示,也表现了穆木天试图建构中国“纯诗”理论的努力,并直接导引了中国化的“纯诗”理论与西方象征主义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希 《广东社会科学》2003,1(4):156-159
本文将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象征”论的接受历史进行了如实梳理和辩证剖析。象征主义的“象征”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象征,中国新诗多从创作方法来理解象征意义,并以“兴”来阐发“象征”。中国新诗在接受象征主义过程中融合民族传统审美范式,立足自身发展,并进行了自己的诗学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