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早期驻外使节是晚清官僚阶层中较早走向世界的新型群体。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正是晚清海防近代化最为兴盛的时期,早期驻外使节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以内行的眼光为海军购置军舰,在派遣、管理海军留学生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还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海防主张。驻英、驻德使节表现尤为突出。对西方海防海军事务身临其境的实地考察,驻外使节的独特身份,是他们为晚清海防近代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众多的旅行者,除了叙事功能的考虑,其意义在于,通过描绘旅行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旅行经历,来进行文化观照和反思,以此推动文化变迁。上海是晚清小说中的重要场域,小说家借由上海的西方异托邦镜像,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对西方的城市文明有所批判。旅行者经历的乌托邦之旅,代表了晚清小说家面对社会和文化危机所构想的理想之境。然而,受制于自身的文化传统、个人认识以及时代背景,他们对未来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设计,不是回到中国传统的桃花源就是比照着西方社会先进的科技与物质文明进行虚构,其设想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方博物馆,不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游览场所,它作为一个承载了多重文化意味的想象空间,成为一个具有包孕性的文化符号,一个构建中国他者与西方自我的重要文化场域,它不仅形塑了强大的西方文明形象,也形塑了西方视野下的东方形象。西方博物馆以集中、有序列的文明展览打破了晚清人凝滞的西方想象,并于潜移默化中带来了一个让晚清人自惭形秽、意欲思变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是西方传教士来华最盛行的时期,特别是晚清.他们在医学、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给数千年的中国封建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从另一方面讲,传教士来华,给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试图从传教士在华传教的历程出发,略论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文化对外传播的具体四条途径 :使节往来、僧侣活动、商贸活动和移民。宋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丰富了中华文化圈内各国的文化内涵 ,改善了南洋诸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并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聚焦毛姆作品中拉里、斯特里克兰德等游移的他者形象,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分析毛姆作品中的异质文化对人物内心造成的冲击。面对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巨大变化,拉里和斯特里克兰德等人深切地感受到西方文明的动荡与空虚所带来的窒息、孤独与异化感。为了追求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超然物外,他们带着对西方文明的厌弃和对"他者"文明的景仰,逃离西方本土文化、进入异质文化中寻求灵魂的栖息地,却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文化中游移的他者。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些文化边缘人不仅体现了当时部分欧洲人对"他者"世界的向往,同时,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作者为逃避西方文明所进行的一种跨文化尝试。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西方思潮与中国传统治国思潮发生剧烈碰撞。在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除少数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外,包括清朝首任驻德公使刘锡鸿在内的大多数晚清士大夫仍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本文从对西方人性的认识、对西方侵略性质的认识和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识三个方面对刘锡鸿出使欧洲前的西方理念进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其外交主张。  相似文献   

8.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传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顺应时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张荫桓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在担任驻外公使期间,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认真考察西方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详细撰写的出使日记,是国人了解西方的宝贵资料.在晚清时期出使西方的官员中,张荫恒通过自己对西方文明的观察得出了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对当时国人关于西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洋文明、商业文明、儒学文明、宗教文明等的洗礼锻造了福建独特的文化性格.福建文化在三大地域整合中不断趋向成熟,南宋与晚清先后掀起影响中华文明的两大文化高潮:历史上福州港、泉州港、月港、厦门港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的四大活力港口.在打拼中开放、在开放中包容、在包容中革新,改变自我、服务全国、影响世界,这就是福建文化的活力与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