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中存在着阴声韵与入声韵通押的现象。这一现象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僧侣诗人的用韵往往会有出韵的表现而显得比较特别,这些出韵的表现常常是诗人受自己方音影响的结果.对唐末僧侣诗人贯休的诗歌用韵情况做穷尽式地考察,并参照《广韵》独用、同用的规定,统计其韵部通押的各种情况和通押比例,归纳出其诗歌的韵部.同时,就所得的韵部与中唐26部诗韵,晚唐僧侣15部韵以及宋代通语18部词韵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重点是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及诗人的方言,对诗人用韵中的出韵、特韵现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些特韵通押是有方言语音基础的,它们是诗人方音的流露,说明了僧侣诗人用韵常有以方音入韵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别与支微部的通押.这两种押韵形式均反映出宋代江浙方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穷尽考察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系联韵字统、计押韵组合 ,得到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17部系统。与宋代通语 18部韵系比较 ,四川诗韵合并了真文、庚青两部成为真青部 ,此外与通语韵系相同 ,通语韵系的主要音变也在四川诗人用韵中存在 ,因而四川诗人用韵系统是通语的西部变体。  相似文献   

5.
将宋代江浙诗韵入声韵部分成四部,在此基础上,详尽分析了53位诗人入声用韵通押情况,并列表显示.举例说明其四部通押的表现形式,以期得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从移民史来看,现代四川方言可以上溯至元代,宋以前则难知其详.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述考证宋代四川方言状貌.从大量宋人文献中索隐钩沉,查明宋代四川方言11条语音特征以及宋人对四川方言的2种称谓,从而对宋代四川方言有了一个可信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四川安岳"辰州话"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辰州话"方言岛位于四川安岳县境内,是一个濒危方言岛。文章记录了辰州话声韵调系统,分析了其音韵特点,并列举了部分较之于四川方言的较有特色的词汇。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方言中的"下",读音和语义有区别于其他汉语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而在西南官话中,"下"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描述分析贵阳方言的"下",具有西南官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9.
一般看来,在四川,"打乡谈"专指客家话,其实"打乡谈"指四川移民讲各自原籍的方言土语.四川移民社会存在各种乡谈土语,融合了我国所有的方言类型.目前在四川除了四川官话外,仍存在客家语、湘语、闽南语等方言."打乡谈"是移民社会初期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移民"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诗文用韵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代文坛的著名诗人,江西诗派的代表,一生作品丰富.考察黄氏诗文用韵,可印证、补充前人研究宋诗用韵的成果,为探讨宋代语音系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对研究修水方言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意义.方言自古存在,即使用“通语“押韵,方言也必然无形中支配诗人的用韵.尤其是近体诗以外的韵文,往往会透露点滴方言信息.  相似文献   

11.
宋代江浙词人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江浙词人用韵有丰富的通押现象,如歌麻通押、歌豪通押、麻灰通押、支鱼通押、鱼灰通押、尤萧通押等,阳声韵部之间和入声韵部间的通押也比较频繁。以地域而论,浙江词人的通押现象明显多于江苏词人。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历史文化遗产中 ,“川主”信仰是一个极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以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 ,以祖先崇拜为主要形式 ,以政府官员和广大民众为主体 ,流行于四川地区并扩及西南和江南若干巴蜀移民聚居地的一种文化现象。被长期尊奉为川主的主要有大禹、李冰父子、赵昱等。历时千余年的川主信仰 ,在四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起过极重要的历史使用 ,传承和发扬“川主”信仰文化中的治水精神 ,对于西部开发中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宜昌方言"X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方言中的“X人”结构具有比较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表意功能 ,在西南官话中有着特殊的共时意义 ,可以成为方言共性研究的一个参照。本文主要从语义分析和语值判断方面对该结构作多角度观察 ,结合语表 ,探讨该结构语义整体化、形容词性质、类词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酸汤话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湘西南边境一带.它由历代汉族移民带来的汉语方言与当地苗语、侗语接触混杂而成,近代以来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强烈影响.因此,混杂性是酸汤话的显著特征,其主体为汉语方言,同时也有一定苗语、侗语成分,在汉语方言这个主体中又以湘语成分为主,西南官话成分逐渐侵入.  相似文献   

15.
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持古音多少为界定标准,可以将四川方言分为新、老两派。川西、川南区大都有入声,部分地区有2h组声母,是老派四川方言。川东、川北区古人声已消失,古“知系”与“精组”洪音(zh-Z)合并成一类,是新派四川方言。成都虽然地处川西,但它也和重庆一样:无入声,古人声字归今阳平调,无止组声母。两者都只能代表新派四川方言,因而不能认为只要举出成都、重庆话就能代表整个四川方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四川方言的没、术、物三韵的读音分为三大类,六小类,并证明宋代此三韵还没有从臻摄入声韵中析出,明代与通摄入声韵合并,清代与宕江入声韵归并,进而演化出今天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将新胜"长沙话"同湘语长益片长沙话和湘语娄邵片双峰话、新化话进行语音、词汇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与后二者存在着相当的相似性和相通性;无论从历史来源还是从方言现状分析,新胜"长沙话"都应属于湘语而非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8.
四川话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而成都话又是四川话的代表,所以成都话的研究意义不言而喻。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中心地位,经济最发达,交通最便利,说成都话的人相对最多。关于成都话,前人有过一些研究。文章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研究成都方言声调,主要研究成都方言单字音声调,将音高换算成log值,然后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7.0进行计算和绘出音高曲线,从而得出五度值。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得出成都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以及他们的动态段和稳定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宋代诗人廖行之的古、近体诗的押韵情况及各部特殊韵例、韵字的讨论,归纳了作者的用韵特点。古体诗阴声韵有通叶现象、入声韵有混押现象。近体诗较多出韵,首句入韵也不少。  相似文献   

20.
眉县本土方言的主体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横渠镇东部青化一带接近周至青化镇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其中首善镇为三种语音系统.眉县境内的客户方言主要有来自本省的蓝田葛牌话、柞水红岩寺话、商州阳斜话,外省的河南巩义话、洛宁话,四川广元话、山东昌乐话和广东话等方言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