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所谓城市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化。衡量某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重要的测量标志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850年,世界上只有4.3%的人居住在人口两万人以上的城市里,那时只有伦敦、北京、巴黎三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1950年以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到29.63%。1970年增加到36.95%,1985年达41%。预计到2000年,世界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成正比,1950年超过百万人的城市有48座,1970年超过百万人的城市达98座,预计到2000年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将达236座以上,这种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但最近几十年世界城市化的发展主要还是在发展中国家。1970年发达国家城市总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多3000万,时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研究     
在现代世界,城市在社会生活中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预测到2000年城市居民的人数将超过世界总人数的一半,少则51%,多则61.5%。苏联仅仅从1959年到1979年期间,城市人口就增加了6300万,而达到16300万,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已从48%增加到62%。苏联在小城市和大城市(10万人口以上)之间的人口分布比例所出现的变化趋势是,大城市人口在增多。1926年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文明的发展二十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在全世界正方兴未艾。联合国及一些国际机构、政府、民间研究所,或人口学家,对世界人口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根据这些推测,预计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从1980年的44亿膨胀到60亿。这一人口增长的浪潮,波及到城市人口的变化。十九世纪以来迅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呈现  相似文献   

4.
《老友》2006,(9)
一、前言: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2001年到2020年是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1985-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人口增量结构分解并分析各部分年度发展趋势,得到如下结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因市镇的新建、扩建以及城市地域的重新划分而增加的城市人口年均占城市人口总增量近40%,高于自然增长和城乡迁移占比,导致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及后续发展困难;自2005年之后,城市人口增长构成逐渐趋向合理,新增城镇人口和农村城镇净迁入人口规模趋稳,城乡迁移则构成了城市人口增量的主要部分,其中农村人口的非户籍城乡迁移所占比例呈趋增态势,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转向市场导向的以城乡人口迁移为主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一、建国初期平等的城乡经济关系(1949-195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整体上仍然延续传统的农耕社会。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56.9%,工业总产值占43.1%。社会就业结构上,83.5%的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村人口较多地迁入城市,城镇人口由5765万人增加到7163万人,增加了1398万人,城镇化率由10.64%上升到12.46%。"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从农村招收了大批职工,工业化的启动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  相似文献   

7.
西方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直接研究、整体研究很少,其相关性研究散见于其他专题研究之中。分析西方与此关联的论著,可以看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内部的现代性在逐渐扩散。然而与此同时,也能感知到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以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不足。总体看来,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都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据南斯拉夫联盟《经济周刊》2000年第2490期报道,东南亚和中亚国家在世界上拥有1千万人口城市数量最多,目前有9个。据亚洲银行的最新统计,到 2025年,可能还会增加9个。过去30年亚洲的城市人口从4亿增加到15亿,预计到2025年可能增至25亿甚至30亿。 亚洲目前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有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天津,南朝鲜的汉城,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日本的东京和大报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此外,预计曼谷、达卡、卡达奇、马尼拉。马德拉斯。拉合尔和新德里等也将步入千万人口城市之列。 然而所有这些大城市都面…  相似文献   

9.
李令飞 《社区》2013,(2):24-2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是否带动了相关的消费市场?"老来俏"有点难某商业区内,高档商场林立。但这些商场中,适合老年人穿着的品牌服饰却很少。一番兜兜转转之后,笔者找到了一个"老年服饰专卖区",外套、长裤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发展中的地区中,拉丁美洲地区的城市化程度最高。80年代中期,居住在这一地区67%的居民正式被划归城市人口。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的城市人口占非洲总人口的30%;南亚(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占24%;欧洲接近73%;北美达到74%。从1950年以来,拉丁美洲的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4.7%,而农村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约1%。最近,有一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也是考察和分析拉美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变量。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并主要通过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私人消费的增长来促进经济增长。1990—2012年,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带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拉美国家的城市人口每增加1%,能够带动GDP增长1%以上。但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不足以实现较高的GDP增长率,2013—2020年,要实现5%的年均GDP增长率,绝大部分拉美国家需要10%以上的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950至1975年世界城市人口从7亿增至16亿,预计到2000年将达32亿。而农村人口则增长缓慢,1950年为18亿,预计至2000年将达30亿。即到2000年为止,世界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将在城市中居住和生活。这种迅猛发展的城市化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1950至1975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增加了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非农部门的发展已引起国内外普遍的关注。本文试就非农部门的发展和目前农业劳动人口的转移和就业问题作一探讨。一、1949—1987年中国就业增长及其原因的历史回顾1.1949—197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缓慢(1)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异常缓慢。1949—1979年,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从89.4%降到81.0%,年均下降1.65%;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引力场论的提出人类社会进入18世纪以后,特别是自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产业革命以来,城乡社区格局开始发生了根本性质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世界总人口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乡村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在1800年以前,上溯到人类产生城市以来的几千年,世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始终没有超过3%—5%。而从1800年以后至今不到200年的时间,世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便由3%增长到50%左右,大约每隔50年翻一番。目前,这种加速增长的趋势仍在继续。据有关方面的资料预测,到21世纪末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6月27日发表了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the United Nation's 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Report)。报告称,2008年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水岭,在这一年,世界人口的天平将首次从农村倾向城市;在全球67亿人口中,将有超过一半生活在城市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全球城市人口从2.2亿增长到28亿,主要体现为富裕国家中的城市人口增长。本世纪的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城市化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从2000年到2030年,亚洲的城市人口会从13.6亿增长到26.4亿,非洲是从2.94亿到7.42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长期人口综合发展战略(2000-205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转变进入到人口红利期,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60%,且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从人口质量上看,中国成功地走出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道路,初步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然而到2015年之后人口红利期开始下降,到2035年基本结束,之后形成新的人口负债期,人口老化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有必要前瞻性提出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构想,这是一个统筹考虑人口系统内部数量和质量,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战略。为了实现2000—2050年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作者提出中国人口发展目标分"三步走"的初步设想,为2050年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17.
居家养老     
李令飞 《社区》2013,(3):24-2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是否带动了相关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8.
全球人口的动态变化:1955年全球有人口28亿,目前已达58亿,到2025年将达到80亿,预计每年增加8000万。1955年生活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8%,生活在城市的占32%;1995年该比例为55%和45%;到2025年预计乡村人口占41%,城市人口占59%。年龄超过65岁的人数将由目前的3.9亿增至2025年的8亿,从而达到当时总人口的10%。预期寿命的演变:1955年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仅48岁,1995年为65岁,到2025年将增至73岁。例如在法国,1950年仅有200位百岁老人,到2025年预计将增长750倍,即有15万百岁老人。死亡年龄结构的改变:1955年,全球死亡人数的40%是5岁以下儿童,21%是65岁以上老人。1995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增长和城市收缩是一枚银币的两面,以人口流失为核心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本文利用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和县市(区)两种空间尺度,识别中国的城市收缩格局,分别从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状况三个维度考察收缩县市(区)的发展状态。两次普查年间频繁的区划调整将对本文的识别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利用乡、镇、街道数据,对2865个县市(区)中涉及到行政区划变动的样本进行调整。结论显示,中国26.71%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37.16%县市(区)发生收缩,以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收缩最为严重,且集中出现了"市区—市辖区"双收缩的现象。通过分析,与非收缩县市(区)相比,收缩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集中体现为:较高的人口抚养比、单一的行业结构、较低的城市化率,以及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20.
面对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约束,如何在人口城镇化发展背景下通过调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实现城市生态效率提升,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人口集聚角度出发,利用2004-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不同人口规模、不同人口密度对城市生态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从人口规模与城市生态效率的角度看,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从人口密度与城市生态效率的角度看,不同人口规模下人口密度与生态效率之间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积极发展小型城市,建立区域发展增长极;二是优先扩容中型城市,培育城市群崛起动能;三是科学布局大型城市,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四是优化城市规模等级,促进区域要素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