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想清楚为什么出国留学,就该考虑何时出国了。有人说越早越好,也有人说晚点好,基础打得牢。这可难坏了家长和学生:到底何时出去最合适呢?出国热最初流行时,人们根本不用操心什么时候出去。留学生都是国家公派的,出国就是为了读硕、读博,而且那时的大学生很多是高龄生,出国留学的年龄自然偏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们腰包鼓了,有条件的家庭就自费送孩子留学,攻读本科或研究生。20世纪初,出国留学愈发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国读高中、初中,甚至还出现了小学留学生。出  相似文献   

2.
<正>过五关斩六将,孩子出国留学的事终于尘埃落定,可家长却又犯了难:十几岁的孩子一个人在国外,行吗?要不要陪读?不陪读会不会出问题?伴随着留学的低龄化,出国陪读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不少家长辞了工作,专职到国外照顾孩子;可也有父母觉得,陪读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性,还是让他独自出去比较好。那么,家长到底该不该陪读呢?  相似文献   

3.
正再回首我,们依然会感谢当年那个勇敢而决然的自己一,步步走过痛心疾首的时光迈,向了愈加完美的自己。三年前,我们去机场送阿彪出国。那时,在阿彪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美国留学,然后留在那里。为此,他牺牲了本已安排好的工作,留下了一个相恋多年的女友乔哭着说,要等他。阿彪摇摇头,对乔说:"别等我,不值得!"  相似文献   

4.
正"隐形父亲"越想越担心,自己将来要是被遗弃了,怎么办?他荒唐地做了多年"隐形父亲",抚养他和情人的儿子。儿子长大后,他出巨资送儿子出国读书。可是,儿子从海外留学归来后,根本不认他这个亲生父亲。他为儿子结婚买房,资助儿子创业,在人前还得为父子关系遮遮掩掩。得不到承认,财产也没有了,想到这些,他愈加心慌……此时,只有公开这件事,他才能安心。于是,他将亲生儿子告上法庭,请求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政府留学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国留学活动迎来了大发展时代。目前.中国留学市场已从过去的"理智性留学时代"迅速步入到了如今的"大众化留学时代"。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和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因此,以上海为例对青少年进行出国研究具有代表性。我国留学活动已经进入到稳定发展期,上海青年的出国及回国行为更加活跃,有出国意愿者占青年总体比例较大,大多认为出国对个人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考"弃考和低龄化出国现象。加强青少年出国管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地促进青年成才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外文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把目光投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前是念完大学再出国,现在是出国读大学,甚至很多低龄儿童也加入到留洋大军中。人们各抒己见,阐述低龄儿童留学潮的原因以及利弊。  相似文献   

7.
1912年元月,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那时曾发生一件趣事:当蔡元培的朋友、一位德国教授,来信请他派一两个留学生去德国参加某项重大课题的合作研究时,蔡元培竟辞去职务,把自己充作去德国留学的学生,前往德国。这使得那位德国教授大吃一惊:教育总长竟把自己派来了!就这样,蔡元培前前后后在德国和法国留学共8年。他出洋留学时,已是40岁以上。在德国时,要学好德语,又要听40多门的课,又要抽时间为商务印书馆编、著、译30万字的书稿,而他正是靠这些书稿的稿费才能维持留学的生活费用。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13,(6):18-33
高考结束,留学成为热门词汇。早在十年前,人们形容“高考”,会说这是一场“百万大军争相过独木桥”的博弈。很多学生将自己的未来,全部押宝在一场为时两三天的考试上。这几年,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国留学成为很多学生与家长的“第二选择”,甚至一度出现“全民出国热”,只要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部有将孩子送到国外镀金的想法。甚至有不少考生“弃考留学”。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出国深造。据统计,一般情况下留学澳洲1年的花费需要25~35万元人民币,留学英国需30~35万元人民币,留学美国、加拿大需35~40万元人民币。即便是去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活消费水平也有很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4,(5)
[案例] 姚丽一直想出国留学,但一直没有成行。被录用为公务员后,她没有放弃出国学习的愿望。后来,她联系到自费出国留学两年的机会,便向所在机关申请出国学习,并希望办理停薪留职。  相似文献   

11.
廖京 《职业》2015,(4):44-45
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职业教育却格外红火,曾经出现著名职业高中从100人里挑选一名学生的情景。新的时代,对于职业的理解和职业理想,有新的意义和解释。众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事轻体力、收入高的工作。所以,很多孩子都会选择上高中。有的孩子即使成绩不好,家长也不惜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或者送出国学习,不管效果如何,也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高中。  相似文献   

12.
许如箐大学毕业后,计划赴美国留学,不想却因为种种原因屡次被拒签。万般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出国的捷径——假结婚,结果顺利成行。在美国生活的日子里,通过与"假丈夫"一家人的朝夕相处,她后来竟深深爱上了他……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季羡林先生赴德国留学,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学问人生》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自传,本书选取先生多部自传精华。季先生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在德国留学期间,他的老师们的举手投足让他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送孩子出国留学,我们多年来省吃俭用,他爸爸还放弃政府公务员的工作开餐厅。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都让他上最好的学校,儿子5岁时我们就给他请了外教。但临近高考,当我们找孩子为了送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第二语言,是欧盟和许多国际组织与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英语在中国发展很快,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出国,到西方国家去接受教育,出国留学也成为近几年学习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施恩不图报     
《金色年华》2007,(10):48-48
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菜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相似文献   

17.
黄昕 《职业》2002,(4):1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名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寒窗苦读,成绩优异.于是乎,毕业后雄心勃勃地去一些德国大公司求职.可是,屡屡碰壁,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相似文献   

18.
每逢开学,人们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父母背着被盖,拎着行李,陪伴着孩子走进学校。一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甚至开着车子专程送孩子到学校。应当说,父母送子女到离家远一点的学校去上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孩子小,路途远,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曾一度出现“出国”热潮,近年来,这一潮流虽有所降温,但每年仍有大量的青年相继奔赴海外留学。近十年来,国家对归国留学生政策的一直倾斜,遍布各地的留学生创业园的纷纷出现,加之,国内对留学生出国、回国、创业等等的报道、宣传,无不对我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产生冲击。本文简要分析当代留学生形成的原因、现状等,并对今后的留学状况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在中国近代史上,胡兰畦与国共两党许多名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可谓一位传奇的“文小姐”、“武将军”、“绝世佳人”。她曾被蒋介石驱逐出国,在德国留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为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执绋,在抗战期间又被蒋介石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近代中国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