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廷银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钟嵘《诗品》评嵇康曰:“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陈长青先生《诗品注》解析说:“叔夜有超绝尘世之想,遨游快志,亦颇似魏文焉”。我以为,这种解释似不全面,也并不确切。从《诗品》中对嵇曹二人的品评看,在钟氏看来,超绝尘世之想,遨游快志之态,嵇康则有之,但曹丕却未必突出地表现有这样的思想,若有,则应当在同书论及曹丕时提及一二。其他一些文学批评论著和评注 相似文献
2.
李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36-41
钟嵘认为谢灵运与陆机均源出曹植,但谢之才气灵性与陆之才力学识大不相同.陆机主要致力于师法曹植诗所表现出的那种文人化、雅正化倾向,而谢诗则更多地发扬了个性化倾向.钟嵘又是第一个全面综合地考察谢诗艺术特征的人.<诗品>把曹植、陆机、谢灵运列为自五言诗产生以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而谢灵运更被钟嵘看成是当时诗坛创作风气变革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3.
徐达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钟嵘《诗品》,晦于宋以前而显于明以后,明后见诸丛书者有二十余种。最早的注本是明朝冯唯讷的《诗纪别集》,以后又有黄侃的《诗品讲疏》、张陈卿的《诗品疏释》、陈延杰的《诗品注》、许文雨的《诗品讲疏》、古直的《诗品笺》。数家注本,详略不一,难以备说。冷落了几十载,近年始有注译本问世,计有:萧华荣《诗品注译》、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向长青《诗品注释》、赵仲邑《钟嵘诗品译注》和拙 相似文献
4.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8,(2)
读林坚、沈彦、陈华同志编著的《历代咏鸟诗品评》,不胜欣喜,偶得七绝一首。后自觉不足,又作了修改,并乘兴再赋一首,但仍感意犹未尽。诗词格律要求严格,难免有贻笑大方之处,本着实事求是和虚心求教的精神,献给《盐城师专学报》,表示我对林坚、沈彦、陈华三同志的衷心祝贺,同时也就教于爱好诗词的老师、同学和读者。 相似文献
5.
程国赋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阐幽发微矢志创新──评《红楼梦辞典》程国赋在迄今为止出版的各种《红楼梦》辞典中间,由周汝昌、晁继周两位先生主编的《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以下简称《辞典》)不仅出版较早,而且学术价值也十分突出。这部辞典系集体编写,花了将近六年的时... 相似文献
6.
潜苗金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论语》全书,篇章之间并无逻辑体系,仅为“论纂”而已。但首章“学而”,义旨深远,实可统领全书,又似并非偶然的安排。孔子一生,为人为学的总精神,便可以此三句概括:好学内省,自强不息,物我一体,知命不忧。人生便是一种责任。这正是儒学入世精神的基点,也是它所以能绵历久远的根基。而人生责任的完成,必自学始。这从认识上看,因为“人非生而知之”,必待学而后知;再从人生态度上看,好学向上,奋发不懈,正是天地间生… 相似文献
7.
黄志宏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8,(1)
一、韩文中的儒道、师道与文道《师说》,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关于师道的著名论点,作为全文立论的总纲.接着,文章就紧紧围绕师道来写.文章虽说是在宣扬儒道,但也不尽如此.诚然,韩愈一生以复兴儒道和倡导古文为己任.他在《原道》中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又在《重答张籍书》中做了更加概括的解释:“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在这里,他公开宣称他要传的道就是孔孟之道,并且隐然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 相似文献
8.
李学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向神发问的占筮之书,但它问人问事,却从自然现象中为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所以含蕴了周人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嬗变这一历史时期丰富的自然,社会方面的资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编著者的哲学思想。从春秋中叶开始,就不断有人给《易经》作解释时予以引申发挥,使之切合自己的观点,孔门子弟甚至将其引入儒家伦理道德的发展轨迹。这样一部占筮工具书,便逐步演变为含有哲学意义的书。《易传》是这一发展过程中自然筛选而流传下来的解易之说。《易传》的汇编成书,完成了《周易》从占筮书向哲学书的过渡。因此,研究《易传》不仅可以了解 相似文献
9.
蒋祖怡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我国古来“画意”和“诗情”是相通的.苏东坡就说过:“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史鉴类编》也说,“王维诗中有画”,“百啭流莺,宫商迭奏.”这是由于他善于了解和把握自然景色的独特新奇,所以把它融会灌注入诗篇之中. 相似文献
10.
冯士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48-54,87
苏轼热爱和推崇陶渊明,他的《和陶诗》是其文学成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其人生理念和从政实践的诗性表述,无论对文学史还是思想史均有研究价值,留给后人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12.
俞明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梁朝钟嵘著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贵州人民出版社把它列入“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是恰当的。徐达译注的《诗品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2次印刷)在这套丛书中是比较好的一本,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前言”写得具体充实。1979年版《辞 相似文献
13.
李伯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钟蝾反对用事,就针对齐梁诗坛的弊病来说,确有补弊救偏的作用;对田园诗、山水诗来讲,不宜用事,也揭示出这类诗歌的创作特点。问题是,他把局部性的创作经验,无限制地扩大,推论出“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这显然与抒写情怀的古典诗歌经常用事的历史事实不符,从而暴露了钟嵘立论不周,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钟嵘响亮地提出诗歌的形式——五言优于四言。这种主张,具有反潮流的精神,对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二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117-121
一、引言理据(motivation)与内部形式(innerform)是当代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合成词的理据和内部形式之间的关系少有研究。自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起,不少人倾向于把内部形式等同于理据。据笔者所知,国内语言学界明确地将二者区分开来的是王艾录。 相似文献
15.
王发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4):40-48
周振甫《诗品译注》是一本由名家新出的畅销书。其特点是 :篇幅短小 ,体例随意 ,内容丰富 ,朴实俚野 ,虽时见胜义 ,却多有讹误 ,质量只可居中等偏下之列。 相似文献
16.
王发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117-124
周振甫《诗品译注》是一本由名家新出的畅销书。其特点是 :篇幅短小 ,体例随意 ,内容丰富 ,朴实俚野 ,虽时见胜义 ,却多有讹误 ,质量只可居中等偏下之列。 相似文献
17.
18.
姜观吾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9,(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驰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从来没有人说它是史书,然而在不少篇目中,却蕴藏着史笔,兹择要写出数则,以公同好。一、有关清政权镇压农民起义的事实。卷一《鬼哭》篇中说:“谢迁之变,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按谢迁起义在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他领导农民军,北取高苑,南越沂蒙山区,经过莱芜临沂等地,一直打到苏北,攻克了宿迁。起义军处死了带头降清的淄川恶霸地主孙之獬,又没收 相似文献
19.
20.
刘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诗品全译》(徐达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2版)第148页(题解)云:“惠体上人,善属文。齐世祖萧之还俗。本姓汤,字茂远,位至扬州刺史。今存诗十一首,五言诗五首。”其说实误。晟按,惠休还俗事见《宋书·徐湛之传》。内云:“时有沙门释惠休,善属文,辞采绮艳,湛之与之甚厚。世祖命使还俗。本姓汤,位至扬州从事史。”据同传记载推知,其事在元嘉二十四、二十五年左右,则命使还俗之人为刘宋世祖孝武帝刘骏,而非南齐世祖武帝萧。又,惠休位至扬州从事史,非扬州刺史。据南朝官制从事史为刺史之佐吏,与刺史不同。向长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