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世界各地,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各国文化产生了诸多变体。处于英语"延伸圈"中的中国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但是我们在分析并了解中国英语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中国英语特点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他各种英语变体的价值观与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英语"以国际规范英语为核心,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在中国的语料库语言学界至今无人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而建设该语料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可以借鉴国际英语语料库(ICE)各个分库的建设经验.众多的文本来源使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朝鲜朝后期著名的北学思想家、诗人楚亭朴齐家的"诗味观"与中国文学有着重要的关联,他的文学观中最过人的见解之一便是和诗学观相连的"味"学观."味"学观就是以开放性的美意识为基础,积极吸收中国诗学的精华,创造性地应用于创作实践中而总结出来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式英语是一个贬义词,它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从母语负迁移的心理理论基础及其表现形式来看,母语负迁移是中国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从中国式英语的错误实例来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又是导致中国式英语的根本原因。另外还有学习者和教授方面的原因。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学习、掌握英语的必经阶段,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尽量缩短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味论,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宋代,"味"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词学批评中;清代前中期,"味"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清代中后期,"味"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近现代,"味"作为词学范畴仍然得到承传运用与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6.
杨景春 《文史哲》2008,(2):113-120
"味"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在林林总总的比喻中,唯有以味论诗最为亲切、自然而持久,"味"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理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鲜明个性。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代诗味理论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古人"以味说诗"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诗美的极致,以味喻诗这一千古妙喻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历代古文论家经过不断努力为我们确立的以味说诗的文学观念即使在西方文论大量涌入的今天,也依然有她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兰兰 《理论界》2007,(6):165-166
中国英语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英语概念、现状的研究,论证了坚持中国英语本土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论证出只有采取多渠道的发展途径才能维护和促进中国英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英语功能角度审视中国英语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关注的对象,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当今的一个迫切任务。中国是使用英语的超级大国,英语在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将成为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有利工具。加之世界各地的英语变体相继出现,中国英语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Kachru提出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所承担的四种功能为英语在中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英语功能角度审视中国英语的地位,能够肯定中国英语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Englishes大家族中的地位应该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9.
连接词作为语篇衔接的一种手段,在英语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少用、误用连接词的现象却很严重。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本族语语料库(FLOB)中的连接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发现各自连接词的使用特点及其原因,从而为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继续,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智慧的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国两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等,都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尤其是其中的"和合"精神及其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之大道,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通俗性,反映在创作的审美追求上就是强调趣味.趣味审美追求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趣",情节要生动起伏;二是要有"味",具有很深刻的思想或寓意.趣味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之后的使用变体.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它属于规范英语,是可以被英语国家的人们接受的.作为变体语言,它具有其自身的完整体系、规律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本文从母语思维、文化认同、语言变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英语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汉译英中经常出现“中国式英语”现象:有时,由于拘泥原文的字面意思,机械地“对号入座”,导致译文不顺而且难懂;有时,由于在英文中确实找不到相应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第二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国式英语”,不仅使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而且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特色文化。对于两种不同的“中国式英语”,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在唯物史观视阈,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属于自己的"总问题".如果说"资本统治"属于马克思所生活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总问题",那么,传统社会形成并作为残余遗留下来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及其权力结构和权力运作方式",则是属于中国特有的"中国总问题".哲学作为在思想中把握的时代,内在要求当代中国的哲学家们要有深邃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中国经验",建构"中国理论",破解"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语命题作文中的"四个不知"反映出学生学习策略和应试策略上存在的欠缺.本文从词汇、句法、段落和篇章四个层面上分析"四个不知"的表现及其根源,试图提供一种便捷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51-2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及其教育政策实践体现出了显著的国情特点,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政策过程及其特征亦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公共教育政策构成"源与流"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则是理解我国教育政策过程行动及其优势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成了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学术界、理论界的热点之一,这中间究竟能不能提"中国模式"就有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们的观点是其一"中国模式"可以提而且必须提,其二"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是中国社会学立足现实的有效切入点,其三实地调查地方层次和社区层次是将前沿意识与草根精神结合的关键.那末,研究"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究竟对中国社会学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在文中着重加以说明的.  相似文献   

18.
翻译者在我国新闻的英译工作中面临着如何将新闻词语准确地译为英语的挑战。通过阐述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今日中国"新闻标题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向平 《学术月刊》2012,(5):5-9,16
李向平认为,从辛亥革命开始的现代中国"革命"运动对当代中国的"信仰"变迁及其重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源自于民国初年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主义信仰"及其建构渐次成为"主义建构信仰"乃至"主义代替宗教"的政治思潮,深刻制约着现代中国"信仰"的建构与演变趋势。傅有德认为,与西方的信教主体不同,中国的宗教性信仰主体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一人多信"现象,这既与宗教信仰间的兼容甚至合流有关,也与信仰而不必委身的理念有关,还与缺乏终极的精神关怀有关,更与中国人思维方式中"求同存异"的特点有关。任剑涛认为,中国迈上小康之路的这一变化,将四维中国的形象完整地刻画出来:"经济中国"构成中国的基础性物化维度,"政治中国"构成中国的国家—法律物化维度,"文化中国"构成中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交叠维度,"信仰中国"构成中国的深刻价值支持维度;四个维度相互支撑,构成完整的、现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维"构成的。其中,道路是"实现路径",理论是"科学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