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近年来"秀"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秀"在作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时候,新产生的用例分别作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在考察用作动词的"秀"时,运用了配价语法理论."秀"新产生的用法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及现代传媒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灵活地出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滑坡的概念,并分析了滑坡产生的条件,指出了滑坡的防治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同时也总结了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禁"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现象.黎族"禁"习惯法主要包括"查禁"和"除禁"两个方面."禁" 习惯法的演变经历:产生、兴盛、衰落、消亡四个阶段.这一演变过程与黎族社会历史类型的转变相对应,是内外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民主"产生的最深层次根源,探究"民主"产生的逻辑基础.用逆推法,从表面到深度,即民主--权利的产生--利益,最终推倒出结论.阐述了小论我党内部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女性生殖崇拜是上古女神的缘起和皈依.生殖主题在后世仍然得到继承,主要集中于先祖女神一支.后世新产生的大量女神,在主题上逐渐突破"生殖"局限,神格范围扩大."母性神"和"女儿神"的不同发展趋势,正反映了上古女神生殖主题流变情况,以及中国社会之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当代首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让首饰具有使观者产生意象联想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对材料的部分截取上、材料结合的多样性上以及形态的抽象概括上。这种材料结合所制造出的"陌生感"是使观者产生虚构想象的最主要原因。如同诗歌对语言的重塑与解构,首饰运用材料的方法是一种将约定俗成的意义打破、重新体验事物的尝试。因而,首饰借由材料引发了观者产生基于自身经验的虚构想象,促发并推进了虚构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山东琴书是山东地区传统地方曲艺,在它的发展、流变过程中,根据主要流行地区的不同逐渐形成了鲁西南济宁、菏泽等地的"南路琴书",鲁中济南地区的"北路琴书"和鲁东青岛等地的"东路琴书".山东琴书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魅力也受到了多位音乐学学者的关注,并产生了百余篇研究成果.本文将对所搜集到的所有先人成果进行归纳与整合总结,对山东...  相似文献   

8.
姜欢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21-122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表达句式,但也因为其包含的句式丰富,语法功能多样而成为了留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难点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的分类标准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三类"是……的"句式,对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是……的"句偏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考察英语背景留学生该句型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对该句式的分类和教学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希望可以对汉语的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壮族织锦技艺主要包括壮锦、绣球等编织技艺. 壮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壮族地区就已经产生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  相似文献   

10.
先简述语气词"来"的历史来源,再统计分析描写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词"来"的使用情况,"来"的语气意义是提示听话人注意并使语言舒缓.它主要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或在句中、分句的停顿处."来"至<儿女英雄传>时期,使用已经非常少.认为语气词"来"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