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县2014—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法探讨生态保护区移民搬迁对低收入农户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搬迁总体显著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降幅为2.2%。脆弱性分解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与低脆弱农户和低波动农户相比,搬迁对高脆弱性农户和高波动性农户的正向影响分别降低了16.3%和13.0%。人力资本劣势导致这些农户较难适应搬迁后的劳动力市场,生计转型缓慢,从而脆弱性下降较为平缓。这一结论对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搬迁后的帮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政府在民生事业方面投入的增加,社会政策体系在平均福利水平、项目设立和覆盖面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但是由于制度体系的限制,及由此而导致的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福利水平的差距,致使目前的社会政策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公平问题,并引起越来越强烈的社会反映。因此,按照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今后一个阶段社会政策的发展应该更加重视通过制度改革而进一步提升公平性。为达此目标,应该从理论上进一步加深对社会政策公平性的认识,重视社会政策公平性建设,通过制度改革而逐步消除导致社会政策不公平的制度因素,使我国的社会政策朝着更加公平、平等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招生制度的政策性缺陷等原因,导致中国高考招生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之间和不同考生群体之间,它导致诸多问题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解决高考招生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以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给弱势考生群体以政策倾斜,逐步改革与完善高考招生制度,规范高校自主招生等,多管齐下,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效率是财政分配的重要政策目标。文章旨在通过负所得税制度的研究 ,即实现所得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融合 ,达成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也即以多少效率换取公平是满足的 ,采取何种收入再分配方式使效率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5.
保证社会公平公正,是政策选择的永恒主题。当前,我们应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重新认识导致女性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制度性原因,并从中发现政府政策的不同取向和偏差,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问题,由此应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缩小发展差距,使女性获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要保障男女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如何制定公平、公正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运用经济社会效应导向的综合性研究框架,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变迁分为3个阶段:转型初期的土地政策(1979—2002年),科学发展观时期的土地政策(2003—2012年),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政策(2013至今),并分别归纳为"扩张型""规范型"和"合理型".通过对变迁逻辑的透视,发现私有产权、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是导致效率提高的制度选择,而利益结构失衡、地方政府牟利冲动是导致土地政策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中国土地政策继续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土地可持续利用激励机制缺乏,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公平,所有制和私人产权矛盾以及政府与市场不合理定位这4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公平正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当前,我国面临东西部之间教育失衡、城乡之间教育差别巨大,以及不同阶层受教育不平街等问题.而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基本原因,是教育政策、教育制度设计不舍理以及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深入推进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完善教育法律制度,构建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在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平衡配置,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何为组织公平感?组织公平感,不是组织的绝对公平,而是一种极力营造的氛围,给员工的信任感.组织公平感是组织或单位内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各类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组织公平感是建立在不同的阶层、行业和职业等特征划分的人群对组织公平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民族院校有其特殊性,如何使用好奖助学金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是值得研究之课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问题源于教育政策,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从教育政策人手.由于教育政策主体的多元性,导致了教育决策价值标准的多元性.而多元化的教育决策价值标准客观地影响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要解决教育政策公平性问题,就应该将"公平"作为教育决策的首要价值标准,进而化解多重利益冲突,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我国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结合脆弱性理论分析了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特征及内涵.基于耦合系统内部结构,利用聚类分析法构建了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综合评判模型,结合相关数据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指数.研究发现,中国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由较重脆弱演变为较轻脆弱,但近年有缓慢上升趋势.对此的解释是:金融危机期间脆弱性指数较高,危机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效降低了脆弱性指数;此后,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科技系统结构发展不平衡,部分技术成熟度不高,以及监管科技发展滞后等原因使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指数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政策公平与效率关系和谐的内涵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教育和谐的前提在于教育政策的和谐,最终在于教育政策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和谐。教育政策公平与效率关系和谐是教育政策所体现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和合相配、协调统一,达到相对稳定、均衡和理想的状态。实现教育政策公平与效率关系和谐的要求主要有:准确把握教育政策环境,教育政策主体的价值选择符合社会的期待;正确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及其关系,体现教育政策特点;合理整合公共教育利益,完善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村庄合并是对传统村镇空间结构与组织形态的重大变革,是村民生计方式与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合并新村建设初期因为居住环境、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脆弱性。脆弱性扰动、敏感性、适应力是抽象概念,不可直接观测。通过构建合并新村脆弱性结构方程模型对潜在变量对应的15个观测变量进行估计,有效排除了主观性判断影响,识别出5个重要影响因子。低保水平、政民互动因子是扰动的重要影响因子,养老保险、政策兑现因子是敏感性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外交通是适应力的重要影响因子。灰色定权聚类模型克服了结构方程模型能识别重要与次要因子但无法判断影响状态的不足之处。对上述重要影响因子与县域人均GDP指标进行再评估,最终识别出4个脆弱性决定因子,其中低保水平是脆弱性的扰动决定因子,养老保险、政策兑现是脆弱性的敏感性决定因子,县域人均GDP值是脆弱性的适应力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习俗等非正式制度道德评价的脆弱性、现代“理性”面前良心评价的脆弱性以及健全制度的滞后导致舆论监督的脆弱性三个方面揭示当代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风险生成和积累具有深刻的制度性 ,与转轨时期的制度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或者说它主要是制度变迁引致的结果。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因素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经济制度因素。这是由于经济转轨过程尚未完成 ,市场经济制度体系还极不完善 ,产生了新旧制度之间的并存、脱节、错位和磨擦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一部分转化成为金融领域的矛盾积累起来 ,并且使我国金融系统的内在脆弱性被有效放大 ,埋下了金融风险的隐患 ;一类是金融制度因素。起因在于我国政策金融的比重过高 ,且目前整个金融体制正处在由“行政金融”向“市场金融”的转轨过程中 ,导致我国银行制度和资本市场制度的安排和制定都存在严重缺陷 ,成为形成和积累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制度创新为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细读马尔萨斯的著作,发现其并不是完全反对对穷人的救济,他反对济贫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济贫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对缓解贫困不利,而且可能会制造更多的穷人。因此,他主张实施一种缓和的救助政策,而且他的某些主张对解决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劳动者贫困"阶层问题,制定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应当先行,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而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失范,再生了新的社会不公平,并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最基本的不和谐音符。校正教育公平失范,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的政策选择有: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支付转移制度和优惠政策;制定面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相似文献   

19.
论政策移植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策移植是寻求和实现政策价值、政策理念与政策知识的时空转移并促使其在新的政策环境和政策受众中产生效用的过程.政策移植是政策创新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公共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政策移植有利于加速政策议程建构,扩大政策供给的选择集;有利于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实现优质政策要素的整合与配置,促进优质政策的传播、扩散与发展.政策创新优化的需求是政策移植的根本动力.政策移植可能产生之负面影响是对政策自主创新的抑制;如若政策移植水土不服将导致政策失灵;政策移植往往聚焦于或致力于彰显外围制度或显性政策的变迁而忽视核心制度的变革;拥有充分资源并通过持续政策移植实现政策创新的政策主体,其政策移植行为可能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或加剧不同地区或区域间政策结构差异的扩大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高科技、高风险的社会特征给城市居民家庭带来巨大风险冲击,其贫困脆弱性问题值得关注。贫困脆弱性是指因风险冲击而使得家庭或个人未来生活水平降到贫困线以下的概率或可能性,在反贫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贫困脆弱性的概念与分析框架基础上通过CFPS数据对城市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识别其中的影响因素,这是进行前瞻性政策设计的前提与基础。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在户主年龄、就业状态等维度呈现一定的特征分布。总体而言,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居民家庭属于贫困脆弱性家庭需要政策的干预。文化程度、生活支出、家庭资产、地区、重要事件、婚姻状况、就业状态、社会保障、社会关系等是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尤其要重点关注收入变动性贫困脆弱性。可以通过兜底保障、风险缓解、能力提升及行动改善等手段来消减城市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