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怀东  张敏 《阅江学刊》2013,5(2):103-110,125
唐代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创作繁荣出现的时间先后不同。五言律诗在盛唐就已出现广泛创作的盛况,并持续到晚唐,而七言律诗在中、晚唐才迎来其创作盛况。李商隐、许浑、刘沧是晚唐七律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李商隐七律诗属于天才诗人的创造,具有唯一性,而许浑的七律诗具有匠人气,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从题材与主题、意象与色彩、声律与对仗诸方面比较刘沧与许浑的七言律诗可以发现,它们的内容与艺术技巧大同小异,缺少个性,反映了李商隐、杜牧等名家之外一般晚唐诗人七律诗共同的创作倾向:思想平庸,感情压抑;重视表达,注重技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充分掌握七律诗的创作规律和技巧后,力图在规则之外寻求变化,在工整之外追求拗峭,在熟悉之外探索陌生和清新。这意味着唐代七律乃至唐诗发展的一个周期性的结束。  相似文献   

2.
项斯籍贯考     
晚唐时“声价藉甚”的诗人项斯,其所作诗歌“清妙奇绝”,当时人非常喜爱,故有“到处逢人说项斯”的美谈(《唐才子传》卷七)。张为作《诗人主客图》,把项斯列为清奇雅正主李益派的升堂诗人(《唐诗纪事》卷六十五)。至于项斯的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5,(6):108-115
明前期关于唐诗分期的论述,主要以高棅与台阁文人为代表。洪武间高棅编选《唐诗品汇》,形成"四唐九品"之分期,在"世变论"与"体裁论"结合下注重唐诗之文学考察;永乐末高棅在《唐诗品汇》基础上删减成《唐诗正声》一书,已多以"性情之正"为标准选诗,其诗学思想与台阁文人渐趋一致。永乐至成化间台阁文人之唐诗分期多曲解杨士弘《唐音》之三分法,分期更多是依据"世变论"。高棅与台阁文人虽同尊盛唐,但又有区别,前者多推崇盛唐之古诗,而后者更尊尚盛唐之律诗。台阁诗学思想下的唐诗分期与宗尚存在诸多矛盾,在为何尊唐、为何尊杜等问题上难以自圆其说,显示出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物物于心的晚唐诗歌赵艺梅中国诗歌艺术从《诗经·关睢》开篇,一直发展到唐朝,不仅艺术上炉火纯清,而且达到了五七言古今诗体的最高峰,涌现出了无数流芳千古的诗人和千古绝唱。晚唐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了诗经的“物体言志”的传统,才使唐诗更加璀璨夺目,继承了“...  相似文献   

5.
论贾岛、姚合的时代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英 《学术交流》2006,(4):158-161
文学史界对于贾岛、姚合的时代归属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他们看作中唐诗人,有的认为他们是晚唐诗人,还有的认为他们是中唐向晚唐过渡的诗人。贾、姚二人的生活既然跨中、晚唐两个时期,那么,其诗风形成时期便成为判定其所属时代的一个重要条件。经笔者考察,认为二人诗风均形成于中唐时期,理应将二人作为中唐诗人看待。  相似文献   

6.
杜牧是晚唐写七绝的能手。前人论七绝,盛唐推王昌龄、李白;中唐推李益、刘禹锡;晚唐财举杜牧和李商隐。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子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杜牧的七言绝句,题材多种多样,其中以咏史绝句写得最有特色.咏史诗,固名思义,是就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古迹来抒发感慨的诗。以诗咏史,  相似文献   

7.
人文中国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又号称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诗人、哲学家。宋  相似文献   

8.
戴叔伦诗杂考熊飞唐戴叔伦诗,《全唐诗》收录了两卷共二百八十一题二百九十九首又两首诗的五个零句。这近三百首诗,窜伪情况极为严重。此种情况,明胡震亨便已注意到,胡氏《唐音统签》将戴叔伦作品分为三类:一是见于唐人选集、宋人选集及明初高《唐诗品汇》诸编“确然...  相似文献   

9.
晚唐诗承中唐而实现一大转变,明显区别于盛唐诗近于圆满的艺术之美,具有一种虽美而残、虽残却美的特殊诗美,我们称之为残缺美。这种诗美气象格局较为逼仄、促迫,感情相当幽微、纤细,在风格上偏于柔细、冷峻,题材上转向偏重于对内心的刻画,体裁上专心于五、七言律绝体的锻炼。它以丰富的感性为基础,是颓圮、残破的历史导致的晚唐诗人心灵的残缺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这正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崔际银 《唐都学刊》2004,20(6):37-38
唐诗研究 ,一向是学界最为重视的领域 ,古今相关的各类著述汗牛充栋、难以胜计。不少诗人、诗派或诗作赢得论者格外关注 ,“千家注杜”之类的说法 ,便是这种情况的最好注脚。然而 ,近些年来 ,唐诗 (乃至整个唐代文学 )研究似乎陷入低迷状态 ,其表征之一是很少唐前、唐后文学研究中不时出现的热点关注、轰动场面。细细推究 ,唐诗历代为人所重 ,令人不免宝藏掘“尽”之感 ,当为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选取新视角、开拓新领域 ,就成为唐诗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表明此项任务进展的标志 ,则是出现专门的研究成果。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婚姻研…  相似文献   

11.
俄国对唐诗的译介始于19世纪,1874年在彼得堡出版王勃《滕王阁序》的俄译本,(共10页,交通部印刷厂)。1880年В.Б.瓦西里耶夫(1818—1900)在其所著《中国文学史纲要》中盛赞中国古诗的繁荣时,首先向俄国读者介绍唐代大诗人的名字,他写道:“如果我们知道并且高度评价普希金、莱蒙托夫、柯里佐夫的诗,那么中国在绵绵两千年里出现的象普希金等人那样的诗就有  相似文献   

12.
一、王阳明与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以圣学正传自诩的王阳明,自然也非常重视中庸之道。他面对当时政治腐败、士风日下的现实,慨然叹道:“呜呼!圣学晦,而中行之士鲜矣!”(《王文成公全书·湛公墓表》。下引本书只注篇名)因此,他在毕生的讲学生涯中,竭力提倡中庸之道。中庸的“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范畴。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中者,天下之正道”。朱熹曰:“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四书集注》)陆九渊曰:“中之为德,言其无适而不宜也。”(《陆九  相似文献   

13.
杨贺 《阅江学刊》2012,(6):142-145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李唐诸王之孙。其生卒年难于确考,主要生活于晚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时期。李洞现存168首诗歌,值得怀疑的6首作品是《山泉》、《吊草堂禅师》、《寓言》、《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绣岭宫词》、《中秋月》。其中,《山泉》为李洞所作,《吊草堂禅师》为刘得仁所作,《寓言》为唐代女冠诗人元淳之作,《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为许浑之作,《中秋月》为廖凝所作,《绣岭宫词》作者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4.
纪永贵 《阅江学刊》2014,(1):129-138
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与村意象相结合的产物,首先出现于晚唐。现存许浑、杜牧、温庭筠、薛能的四首诗不约而同地创设了杏花村文学意象,其中只有杜牧《清明》诗与酒家义项相关。明中叶之后,贵池杏花村被认定为杜牧当年吟咏《清明》诗的地方,从此,贵池杏花村与杜牧、《清明》诗的关系确定,地方风物也日渐丰富起来。康熙二十四年,贵池邑人郎遂编成《杏花村志》十二卷,后被《四库全书》存目书收录。民国四年,贵池人胡子正编成《杏花村续志》三卷。杏花村作为地方文化资源不断地被保护开发。杏花村意象包含四种文化形态,即村诗文化、村酒文化、村落文化和村游文化。  相似文献   

15.
陈光 《日本研究》2004,(3):67-72
松尾芭蕉 (16 4 4年~ 16 94年 )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俳人。为了摆脱流于文字游戏的俳谐 ,创立正统的、高雅的韵文学 ,他借助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创立了“造化随顺”、“风雅之诚”等俳谐理念。同时 ,在俳谐创作实践中大量使用了唐诗典故。本文议论松尾芭蕉作品中唐诗典故运用形式及其意义和艺术效果 ,进而说明唐诗对芭蕉俳谐的影响。一、芭蕉俳谐作品唐诗典故运用的背景  唐诗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久远。遣唐使时代日本著名留学生阿部仲麻吕 (唐名晁衡 )留学唐朝 ,他与王维、李白、储光义等唐代大诗人的友谊与诗歌往来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11):93-96
盛唐诗学高峰之后,皎然的《诗式》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对唐诗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总结了诗歌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新的诗学观点。皎然《诗式》提倡"中道",主张文质自然统一,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文质思想。皎然的文质思想对近体诗学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开启了中唐晚唐诗学,对宋代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62年,法国著名汉学家、唐诗翻译和研究家埃尔韦·德·圣·德尼侯爵在他的权威性译著《唐诗》的导言中写道:“孔夫子故土的诗人们象凯撒帝国的诗人一样,也有自己伟大的时代。……这就是唐朝,就是王维、李白和杜甫生活的时代。这几位诗人享有的盛名远远超过古罗马大诗人贺拉斯和维吉尔。他们的诗是汉语这一活语言的瑰宝,就是在这个古老国家里的山村乡野都名声赫赫。”“唐朝完善的诗歌语言至今仍被中国人看作无法超越的典范。……王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冯波丁诗人是需要学习的。宋代的张戒,在他的《岁寒堂诗话》中,把历代的诗歌分为五个等级,即《风》、《骚》,汉、魏诗,六朝诗,唐诗,宋诗,以《风》、《骚》和汉、魏诗为最高。他主张“以次参究,盈科而进”的学习次序。按“法乎上者...  相似文献   

19.
胡建次 《唐都学刊》2004,20(6):9-13
北宋诗坛对唐诗模本的选择与改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步骤中:第一,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对唐诗传统选择接受;第二,在"诗文复古"运动中,唐诗范式逐渐转换;第三,伴随杜甫"诗圣"观念的变化,杜诗作为经典范式得以确立并开始被片面张扬。上述这几个步骤与方面,最终促成了宋诗的成型。  相似文献   

20.
永嘉四灵,指南宋中叶生长在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徐照字道晖,一字灵晖,号山民;徐玑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赵师秀字紫芝,一字灵芝,号灵秀,别号天乐;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四人之体略同”(《南宋群贤小集·云泉诗》赵汝回序),诗宗晚唐贾岛、姚合,人称“四灵诗派”(厉鹗《宋诗纪事》卷六十三)。这个诗歌流派的出现,既有其时代、社会的原因,也是反对江西诗派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