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简称“非私论”),本来是一个正确的观点,然而,它却没有因其自身的正确性而驳倒与其相对立的“自私是人的本性”(简称“自私论”)的观点,确立起自己的观点。(参看《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人生观讨论综述》一文)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原因不在于“非私论”本身,而在于它对“自私论”的批驳和对自己所主张的观点的阐述上。大家知道,“自私论”在理论上主要是这样来论证自身的,即:人都有动物性,因而,也都具有食欲、自卫和性欲,这三种与生俱来不可消除的生理上的为已本性,而为己又都是  相似文献   

2.
人是哲学的奥秘──张曙光《哲学与人生》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很奇妙:人们最熟知的对象往往并不真知,经常在讲说的事物恰恰最难说得清楚,“人”就是这样的对象,“哲学”也属于这样的事物。历来,“人”被人们看作最难理解之谜,“哲学”自己总在不断追问什么是哲学,这显然不会没有某种道理蕴涵其中。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其实是连理而生的一回事,一旦人的谜底被揭开了,哲学是什么也就容易说清楚;反之.如果哲学弄清了自己的本性和身世.也就表明人开始走向充分的自知和自觉,我把这叫做: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不过是人的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理论。这句话不只包含人和哲学有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关于人的本质的传统认识受到两方面冲击:一是科学中的还原论,二是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还原论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甚至思维都可以从物理,化学规律那里得到说明。非理性主义者则试图从“本能”、“意志”、“无意识”、“情感”等的角度来规定人的本性。至于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则独辟蹊径,他说:“我们应当用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究竟什么是人?如何来看待构成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伦理、道德属性?本文试图从构成人的这几个层面对人的深层本质进行揭示和阐明。  相似文献   

4.
一 美是事物本性适合于人的本性的那种性质。一切美都是事物的本性与人的本性的既对立又和谐的统一。因此,美可以用“主客体统一”来概括。客体,指事物、事物的本性,包括内容和形式,包括客观的作用;主体,指人,整个的人,不仅指人的精神的存在和活动,而且首先指人的物质的存在和活动,它包括人的全部本性——生理的、心理的本性,尤其是包括了人的能动的本性——人的创造自由的实践活动、实践能力。美是主客体的统一,人和物、人和自然的统一,无论是自然美或社会美都是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统一的条件和方式存在着差异。自然美是自然的生成,是天然地适合了人的本性、人的生活、人的实践的某个方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展到今天 ,一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创造能量 ,另一方面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灾难 ,以致人类的自身生存都陷入了危难。人真是一种怪物。人的本性究竟如何 ,人在世上的生存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应当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方式 ?自从人类意识到自己与他物应当有所区别 ,从那时起 ,人们就开始了对自我本性的探索 ,其中历经了神话意识阶段、哲学认识阶段、科学认识阶段 ,迄今关于“人”的说法已有不下千百种之多 ,可以说把人看成什么的都有。我们能否说 ,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人和人的本性已经了解得很多、很透彻 ,已经无须再为此去耗费精力 ,关于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围绕人性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把人性归结为“就是人类自然本性”,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不承认人的自然本质”。我以为,这种说法是值的商榷的。首先,有同志认为,马克思曾经说过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而这人的一般本性,就是“指人作为脊椎动物又区别于其他禽兽的生  相似文献   

7.
一、非实体性的人思①与禅分属于东西两种不同的文。在对人的理解中,思与禅都必须面对“人是什么”这一劈头而来的提问,思与禅以不同的方式面对这一问题。思破除了“人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的合理性,代之以“人是谁”的追问。思所实现的这种问题方式转换的实质性意义,不在于能引导一个新的人的定义,而在于否定了从“是什么”的意义上给人下定义的可能性,在于否定了这一问题本身。人本来就不成问题,人本来就这样或那样地如其本然地存在着。用禅宗的语言来说,海德格尔所做的是要还人一个本来面目。禅宗没有提出一个“人是谁”的问题来…  相似文献   

8.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的(有时也被称作自然本质),马克思主义也是承认这点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如何评价。有的同志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最纯洁、最高尚的,因为它表现了人不加“修饰的本来”面貌,是人所固有的,没有经社会因素的干扰,因而是最纯真的了。在他们看来,一谈到社会,就掺杂着虚假成分,是对人固有的纯真本性的破坏。这些同志断言,人的本质就是人性,“人性就是人类共同性”。他们提出,探讨人的本质就是要寻找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一般共同点。有人甚至认为这共同性是固定不变的,人作为人,不管时代、地区、民族和阶级的区别,都有一些永恒的本性;自然是和社会文化对立的,因此这种永恒不变的共同本性就是自然属性。有人直截了当地对“人性”下了个定义——人性就是人类自然本性。笔者对这些看法不敢苟同。我认为,只有正确评价人的自然属性,才能把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人是自由自觉活动着的动物。因此,人在不断地认识、解释和塑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塑造自我。而且,人外向世界的活动和内向世界的活动是彼此相关、内在统一的。这种相关的统一性就表现在:人既按照外部世界的客观尺度去规范自己的活动,又遵循人类自己的内在尺度(人的尺度)去建构自己的行为及改造世界。正因为如此,人应当“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可见,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看起来好象是个抽象玄妙的形而上问题,其实是个任何时代都必须回答的形而下问题,特别是当时代和社会处于变革、转换时期,人之为人的应是什么的形象问题就会显著地突出出来。几乎每个时代和社会都有自己的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形象、人的应然模本。  相似文献   

10.
人类是如此普遍而又强烈地需要艺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如此酷爱艺术的呢?引发人类鉴赏艺术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普列汉诺夫说:“人的心理本性使他有可能产生审美概念。”乔治·桑塔耶纳指出:“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人们酷爱鉴赏艺术确与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有关吗?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包括哪些内容呢?也就是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的多元化形态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呢?本章将在下面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1.
对庄子自由人思想的理解郑廷坤在《庄子》一书中,庄子把“至人”、“真人”称为理想人。在庄子看来,所谓“至人”,就是人才层次中最高层次的人;所谓“真人”,就是保全自己本性而不异化的人。两者都是自由人,都是庄子所理想所追求的真的正人。庄子曾经指出,人之所以...  相似文献   

12.
《大庆社会科学》2011,(6):154-154
卢风撰文指出,现代性既想拒斥人的“自然本性”问题,又想把无限追求物质财富界定为人的“自然本性”。它认为人是处于不断的自我创造过程中的;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人的本质,从个人的角度看人的本质就是他一生选择和创造的总和;从社会的角度看,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又总是处于不断的创新之中。  相似文献   

13.
<正> 究竟什么是人的类特性现代人类的科学视野在空间和时间的尺度上都已达到10~(40)数量级,然而人类对“人”这个认识主体本身却缺乏深刻的认识。的确,人最不容易认识的正是人自身。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致力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对人的类特性进行了不同程度和诸多方面的探讨,但遗憾的是各种哲学流派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即使在现代也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什么是人的类特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似乎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人的类特性乃是自由的自觉活动”,当今众多的哲  相似文献   

14.
人是谁     
王颖斌 《理论界》2008,(4):87-89
关于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整个传统形而上学而言,哲学家们基本上是从人之作为理性的动物和与客体相对立的主体来理解人的,这造成了人和自然的异化,使人和物的本真存在都被遗忘了,人和物都失去了真正的尊严和价值。海德格尔反对追问“人是什么”,他问的是“人是谁”。他从人之作为此在,作为存在的看护者而不是主人,开辟了一条认识人的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的价值?怎样对待人的价值?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关注、争论的一个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加以宣传,对于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和调动人们的个体主体能动性都有较大的意义。人的价值概念的确定在古代和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在思想界占了绝对统治地位,人被视为“天”、“上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思考桂大成,平文艺从研究“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到研究“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进展。说到“以人为本”,必然涉及到“人”是什么?也就是人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干百年来,对于人的产主、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哲学在其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回转,这种回转表现在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定位上。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以后,给自己的定位是“哲学是什么”,哲学讨论世界观问题。“世界存在不存在”、“世界本原是什么”、“人能否认识这个世界”,这种人对世界或是对自身的叩问,都没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摒弃了以往研究中在理解国家与社会及其关系问题上缺乏人性分析的不足 ,把人性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 ,运用马克思关于人性及人的三形态理论来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文章从人的双重本性出发 ,集中地讨论了“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的历史性转换 ,认为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经的两个阶段 ,“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都内在地根植于人的本性。文章分析了社会国家化的实质、特征 ,阐述了国家社会化的内容、途径和形式 ,提出了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日常化是国家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市场经济是国家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解读 ,逻辑地展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人的活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但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问题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什么是人的活动”也缺乏明确的哲学规定。我国现有的哲学教科书,均没有专门论述人的活动;我国现有的哲学词典,包括《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均没有列入“人的活动”的条目,更谈不上给人的活动下定义了。因此,我们在研究人的活动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给人的活动下定义,明确其哲学规定性,这是系统深入研究人的活动的必要前提。保加利亚著名学者克韦特诺依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强调:“对人的活动进行理论分析,首先要在使用‘活动’这个术语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文学界出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倾向,就是有些同志宣扬了抽象的人性论。这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已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需要通过学术论辩,予以澄请。关于所谓“人性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本质究竟是什么?有的同志说:“什么叫‘人性’?它就是人类自然本性。”什么是“自然本性呢”?有的认为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说“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本质力量’便是人性”。有的则认为只是关于肉体方面的,说:“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需要,以及人的肉体组织所提供的满足需要的主体条件(即功能)。由于人的肉体组织构造一般地说是相同的,所以人类有着以共同生理构成为基础的共同的人性需要。”有的同志干脆用中国儒家的一句老话:“食,色,性也。”来概括这种共同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