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二、赤峰蒙古诸土语共时特点由于上述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在赤峰市行政管辖区内的现代蒙古口语中形成了巴林土语、翁牛特和敖汉土语(往下简称翁敖土语)、阿鲁科尔沁土语、克什克腾土语、喀喇沁和宁城土语(往下简称喀宁土语)等五个土语。它们虽然在广义上属于巴林次方言(喀宁土语属喀喇沁次方言),但在语音音位系统、语法、词汇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下面简略地比较阐述。(-)语音系统1、元音系统(l)普通短元音音位蒙古书面语有7个基本元音。与此对应巴林、翁敖、克什克腾三个土语有7个短元音音位;喀于土语有8个短元音音位(同…  相似文献   

2.
蒙古语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土话缺乏标准音中的基本元音〔o〕,因而标准音中的〔o〕在此分化为〔u、u、、y、i〕等元音,标准音长元音〔o:〕,在此分化为〔u:、u、、■〕等元音。〔o〕的对应是受语音自身发展及喀喇沁蒙古族语言文化、农耕文化、汉族语言文化的影响,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蒙古语书面语非词首音节的短元音在现代蒙古语口语中有弱化以至脱落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蒙古语的重音位置有关,蒙古语词重音在词首音节,所以词首音节短元音发音清晰响亮,非词首音节短元音就弱化以至脱落。现代蒙古语口语非词首音节的短元音弱化以至脱落,主要与它们辨义功能的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方言、土语是历史范畴,也是地域范畴。作为历史范畴,各个方言、土语都有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地域范畴,每个方言、土语也有其发展和形成的地域特点。赤峰市行政区域各旗县蒙古人的蒙古语,虽然从纯方言角度来讲隶属于蒙古中部方言的巴林和喀喇沁两个次方言区,但从行政区域和方言特点的结合点上来讲,可以把它们分成为上述两个次方言下属的喀喇沁和宁城土语。巴林土语、翁牛特和敖汉土语、克什克腾土语、阿鲁科尔沁土语等五个土语。而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地域角度讲,它们都很明显而且比较稳定地属于共同的和独特的特点体系。共同的特点体系,说明它们共同为蒙古中部方言临近两个次方言的姊妹成份;独有的特点体系显示它们名个都是一些独立的、客观地存在于蒙古语大家族中的一个个小小的独立的细胞。本文从历史和共时特点角度探讨了上述五个土语的历史形成和共时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音质上,词首前化元音后短元音i消失或央化;在功能上,词首前元音的替换会引起词义变化,但后续短元音i及其变体的替换,一般不会引起语义变化,说明词首前元音和后续短元音i(及其变体)的功能并不相同;从元音格局的演变趋势看,ε、符合现代蒙古语前后元音对立体系的形成。因此,无论从音质、功能,还是从元音体系内部音素之间的关系看,将ε、看作独立音位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蒙古语中非词首音节短元音具有弱化、脱落现象。非词首音节短元音弱化、脱落是蒙古语语音演变的重要规律,是随着语言发展逐渐产生的演变现象。本文从历史语言学角度对蒙古语元音弱化、脱落现象作了深入探讨,并分析和总结了元音弱化、脱落原因。  相似文献   

7.
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统一东蒙古各部,特别重视喀喇沁部,满洲统治者和喀喇沁王公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军事目的进行交往,以此发生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喀沁旗的研究成果很多,但直接从满族统治者和喀喇沁王宫互通信札内容的分析的很少。本论文参考满蒙老档,简述喀喇沁王公们被清朝封爵的重要官职,解读满族统治者和喀喇沁王宫之间的信札内容,分析了当初喀喇沁部和满洲之间的政治、军事交往,最后指出这种长时间的联系和交往是清朝赈济乌兰哈达各旗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喀喇沁部与玛公旗──读史札记宝日吉根(Borjikin)一、清代的喀喇沁部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喀喇沁部总传》:喀喇沁部落贵族姓乌梁罕氏(亦作兀良哈)。入清后,喀喇沁部隶属于卓索图盟。清朝政府向内蒙古东部地区,特别是向卓索图盟、哲里木盟...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库伦旗蒙古话长期处在奈曼旗蒙古话和科左后旗蒙古话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处于中间状态的特殊蒙古语言地域变体现象,但库伦旗蒙古话基本上具有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的特点。库伦旗蒙古话中的许多文化词明显地反映了本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就方言的文化特征来说,库伦旗蒙古话充分体现半农半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代蒙古语中塞擦音cˇ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在中国境内的蒙古语中,形成这种较为集中的cˇ音共言带的原因是多方面,几乎所有蒙古语在其辅音体系中只有两个塞擦音:cˇ和zˇ,因为在这些语言中复合咝辅音c和z也不全是由唏音cˇ和zˇ发展而来的,人们把由cˇ和zˇ音组成的塞擦音系统的语言、方言和土语命名为“唏音”语言。按照B.H.托达耶娃的观点①,中国内蒙古东部方言的阿鲁科尔沁土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以及中部方言的察哈尔、鄂尔多斯土语都是典型的“唏音”土语。与内蒙古其他方言土语比较,这些土语占据了中间的位置,土语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明代北京诗人王嘉谟《蓟丘集》的古体诗进行了穷尽式的研究,以《平水韵》为参照,归纳其合韵谱,总结王诗用韵特点,王诗东冬庚青蒸五韵混押、寒删先元四韵混押、-n、-m型阳声韵尾之间混押、鱼虞两韵混押、支齐微混押、入声韵与阴声韵混押,其语音特点是:阳声韵合并,闭口韵消失,阴声韵重组和入声韵消失。这是自《中原音韵》以来北京音系中几个重要的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方言的调查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普方古字音对照查询系统"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录汉字为基准,建立了ACCESS数据库,并利用ASP语言设计了查询界面和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利用本系统,可以选择拼音、汉字、反切、韵摄、等呼、古声、古韵、古调、方声、方韵、方调、普声、普韵、普调等参数,通过网络进行任意或组合查询,使普、方、古之间的对比研究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3.
对清乾嘉年间评判河南沁阳话的韵书——《乡音正误》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入声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书有9类入声韵,入声韵类呈现出三分的格局:咸山宕江四摄为[a?];深臻曾梗四摄为[(e)?];通摄及个别臻摄合口字为[e?].对比今晋语入声韵类的特征,认为该书所呈现的三分入声韵类与大多数晋语二分韵类的格局整体上是吻合的,其中[e?]韵类当是地域不同而发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梗摄开口二等字和宕摄开口一等字的元音及类型@薛才德$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 ①原文注音为s,笔者认为可能印刷有误,这里改为色,《客家方言研究》),一文的注音。暨南大学出版社,是根据李如龙“闽西七县客家方言语音的异同”李如龙、周1998年版。 [1]  相似文献   

15.
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韵母的难点主要有:单元音o和ü,二合元音ia、ie、üe、uo、ou,三合元音,以及高元音后-n、-ng的区分。难点的出现与韩国语语音系统有关,也与音系音位系统的书写符号有关。文中对比汉语的韵母系统和韩国语的元音、收音系统,通过二者的对应关系分析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韵母的难点以及出现这些难点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成都话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录了四川成都官话的音系,归纳了音韵特点,整理出了声韵调配合规律,并与普通话的声韵调进行了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记音时出现的佤语马散土语中的"紧元音"进行了研究,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a-a、ε-ε、i-i、■-■4组元音的区别特征进行了分析,证实了马散土语音点的发音人存在紧元音的例外现象,并通过共振峰的分布验证了语言学家提出的"紧元音舌位略低于松元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水城汉语方言同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但作为地方方言,仍有不少自己的特点.水城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对照,声韵、声调等有差异本文在语音方面找出水城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异同,在词汇方面偏重于不同普通话的特殊部分,通过对水城汉族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比较,可以了解水城汉语方言是普通话在水城的地方变体.调查水城方言对汉语史的研究,对在水城地区推广普通话,对方言志的编篡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县话属于中原官话区里的秦陇片,历史上曾经受到中原地区以及统治这一带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环县话的语音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本文在归纳环县话的声韵调系统的基础上,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比较环县话与普通话、中古音的异同,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详尽地描写了环县话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