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翻译,既是翻译,又是文学。二者浑然一体,如同花卉与色彩,并无轻重之别、主次之分。忽视这两个特征的任何一方,都谈不上文学翻译。从文学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角度来看,必须研究两种文字的形体构造及其表现方法的异同,从文学翻译毕竟是文学这一角度来看,译者要熟悉、探讨两种文学的一切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文学翻译质量下降,其重要原因是译员多元文化的缺失。从办学策略、课程设置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我国内地外语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使得外语教育忽视了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化和文学方面的深层次培养。不同的语言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以文学功底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是译员成功进行文学翻译的基础。台湾地区高校外语教育的模式对内地培养优秀译员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意象的产生、传承、积淀与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紧密相关。不少文化意象在本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到了其他民族文化中往往就会发生淡化、消隐、变形、扭曲、遗失等各种拓变。在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究竟怎样拓变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拓变值得思索、探究。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几种常见的文化意象为例,分析了文化意象在文学翻译中发生各种拓变的情况,并归纳总结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发展为例,从文学翻译作品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思想、推动文学和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身份三方面阐述了文学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证明翻译与文化紧密联系,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对一国的文化建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常出现文化误读现象。本文主要从文化空缺和文化内涵差异角度分析文化误读的成因和表现,并提出了文内补偿、文外补偿,归化、增益、省略等应对文化误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鲁迅对日语和日本文化的态度是复杂的,他对日语有较多的誉美,并认为是汉语白话可借鉴的模范。鲁迅先后翻译了19种71个日语文学和评论作品,同样,他也有心地利用日译的世界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鲁迅的翻译选择表现了鲜明的文化目标和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这些日本文学和文艺评论的翻译,一般的,鲁迅是逐句的翻译(直译),也有较少的改写,虽然其中不免艰涩的译文。总体上,鲁迅的词语、句式和语法是风格化的、个性化的,且混杂了少量的方言。  相似文献   

7.
移情就是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理解其感情和欲望等.文化移情就是自觉转换文化立场,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将自己置身于目的语文化模式中,感受、领悟和理解目的语文化.文章从移情的概念出发,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论述了在文学翻译中采用文化移情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提高审美意识是实现移情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异质文化间的文学翻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误读”。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对“文化误读”进行研究,对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揭示不同文化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在跨文化、文学对话中,外国文学是怎样通过本土文化的“过滤”而传播和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翻译文学是文学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将"资本"这一概念引入文化领域而得名。本文将翻译文学与文化资本相结合,从共著、翻译策略和社会意思三个方面探索以语言交换为媒介的文化象征性实践活动的产物——"翻译文学"的文化资本构成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转型和翻译文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文化转型时期,虽然翻译文学具有多元化特征更加突出,选材更为广泛、自由,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和大众文学发展迅速的显著特点,但创作后继乏人,译作质量不高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创新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文学,必须坚持扬弃式传承,批判式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路径,走综合创新、人才创新和质量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别探寻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定义,认为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既不是许多比较文学家以为的"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之下的一个分支",也不是巴斯奈特宣称的"比较文学是翻译研究之下的一个分支"。事实上两者之间具有"交而不同"的关系,它们的不同在于两者有各自关注的对象:文学和翻译;它们的相交点在于二者共同关注文学翻译并且都开始"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翻译事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却呈现厚古薄今现象,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泽介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文章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背景,从翻译文化战略观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困境及原因进行剖析,阐释翻译中国当代文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日本从中国直接引进中国的“文学”概念,意指儒教、经学与文章之学。直到近世以后,才把“文”、“学”分离;幕府时期,本居宣长主张“和歌”和“物语”的独立,彻底与儒、佛的道德说教分道扬镳,标志着日本古代“文学”范畴意识的真正觉醒。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宗教文化角度看靖国神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领导人不顾亚洲邻国的反对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不仅是由于他们错误的历史观决定的,而且是由他们自欺欺人的所谓日本宗教文化特殊论所自我误导的。文章侧重从日本宗教文化的角度,对靖国神社问题及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精神构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朱生豪的莎剧译本不仅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学与文化,也在世界文学之林中表达出对于莎剧的独特解读方式.本文从朱译莎剧的文学翻译转向翻译文学研究,把朱译莎剧的翻译文学文本纳入特定时代的文化时空进行考察,探讨翻译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把对于莎剧翻译的研究仅仅只关注朱生豪等译者在翻译中的语言转换技巧扩大到翻译文学和文化的层面,因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学在这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以中日互译为例,通过浅析中日互译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相似或不同的诸多文化现象,说明翻译与文化是紧密相联的,而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必须同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从误译看文化与翻译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误译现象体现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误译的产生是由于主体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制约造成的 ,误译又有利于拓展客体文化和充实主体文化 ,对加强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青楼文化有着独特的乐籍制度、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青楼是行院与女妓的统一体,代表着明代庞大而混杂的乐户体系与悠久历史的女妓传统。乐籍体系的建立为明代青楼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保证;而女妓与文人的交往传统则为青楼文化注入了生机与灵魂。青楼文学反映了在青楼文化折射下的明代文人情态及文学传统。由于明代文人的生活境遇与价值观之不同,使青楼文学呈现出繁荣而复杂的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叙事长诗《世事记》中的一则故事和印度民间童话《活了的木偶》故事中虽然人物角色有变化,个别细节有变化,叙述文体有不同,但故事基本情节、结构没有很大的区别。《世事记》故事不可能直接影响《活了的木偶》,印度文学对新疆早期文学,包括新疆的民间文学的影响应在16世纪前。从《世事记》可见古代印度文化对古代西域、新疆文化、文学的影响,也说明了新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