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熹对沈括《梦溪笔谈》中自然科学部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朱熹不仅获得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而且将《梦溪笔谈》中自然科学部分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承下来,并体现在格物致知等理论中。随着理学兴起,中国宋元时的科学技术达到了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辽代佛学字书《龙龛手镜》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梦溪笔谈》收录的《龙龛手镜》是传世的重要辽代佛学字书。该书为辽代名僧行均编撰 ,对唐《玉篇》、《干禄字书》和《一切经音义》等广为参据 ,不仅对考察辽代民间正俗字和佛学的流传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考察辽南京道、西京道等有关历史地理和辽与高丽等文化交流史 ,亦有其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在晚年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字存中,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在世六十五岁。《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客居京口梦溪时期撰写编定的。《笔谈》的最初刻本当是三十卷本,内容也比今本要多。这一点可从南宋初年江少虞编的《皇朝事实类苑》和明朝万历年间华亭陈继儒、秀水沈德先辑刻的汇秘笈本《补笔谈》加  相似文献   

4.
《梦溪笔谈》文字学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称喜 《学术研究》2002,(7):125-127
《梦溪笔谈》有关文字学的内容较多 ,价值较大 ,不容忽视。该书辨析字形字义 ,研究语音发展 ,记载“右文”说 ,资料珍贵 ,方法科学 ,是一份难得的语言学遗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技术的人文化──读《梦溪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技术的人文化──读《梦溪笔谈》陈超南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便是突出的标志之一。宋代许多科技成就在该书中均有记载或评价。沈括亦有很高的科技建树。例如,在该书第430条中根据古生物的化石推断海陆的变迁,这比欧洲达尔文...  相似文献   

6.
老苏《辩奸论》为南宋反王学者所伪托,前人论之已详。然其文虽伪,其事则非纯出虚构。沈括《梦溪笔谈》中《王荆公病喘》一则云: 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  相似文献   

7.
吴楚材《古文观止》编于清初,为家塾古文读本,记得我入塾读书时即推为首选。解放后再刊屡刊。其佳处即在咬定“古文”两字。我国纪事之文《左氏》、《公羊》、《谷梁》开其端而《国语》、《国策》继之,然《公羊》、《谷梁》重义法,又非《左氏》比。嗣是迁、固肇兴,作者蔚起,《楚骚》以不属于古文之列,仅采撷聊备一格,而《汉赋》盖缺,以下仅以陶渊明、孔稚圭代表南朝,而徐庾不复计矣。  相似文献   

8.
《通变论》是阐明公孙龙的逻辑分类理论的一篇著作,在《公孙龙子》一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是《公孙龙子》中最难读的一篇,素以文句奥衍、譬喻繁复、晦涩难懂著称。伍非百曾对此篇作了这样的批评:“前辞未晓,更以后辞释之;正喻未明,复以旁喻解之,以致读者昏然如入五里雾中。”(《<公孙龙子>发微》)正因为如此,历来注家对《通变论》的解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里略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秋瑾加入光复会和加入同盟会何者在先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分歧。一说秋瑾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冯自由《鉴湖女侠秋瑾》、沈瓞民《记光复会二三事》(《辛亥革命回忆录》四,第137页)均持此说。另一说秋瑾先入光复会,后入同盟会。李新、孙思白主编的《民国人物传·秋瑾传》、徐双韵《记秋瑾》、郑云山编《秋瑾》,均主后说。何者为是呢?实有考辨的必要。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分歧呢?我以为其源盖出于陶成章的《浙案纪略》。《浙案纪略》上卷第二章《党会原始》云:秋瑾“始于某某等十人,在横滨相结为三合会。至同盟会成立,即又入同盟会。……比返绍兴,复由徐锡麟之介绍,乃又入光复会。”照此看,秋瑾是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但同书中卷《秋瑾传》又云:“瑾(自日本)既返沪,即谒元培于爱国女学校……由沪旋绍,见锡麟于热诚小学校,锡麟即绍介瑾入‘光复会’,是为乙巳六月间事。”按,同盟会的成立,在这之后的是年八月,由此看秋瑾入光复会  相似文献   

10.
龚颐正是南宋著名学者,对于龚颐正的籍贯,历来有和州历阳与处州遂昌两说,通过考察其家世,可知当以历阳为是。龚氏一生著作宏富,其中《芥隐笔记》被认为是与《梦溪笔谈》、《容斋随笔》齐名的考据笔记。对于《芥隐笔记》版本流传的考察,明确了各版本的渊源关系,有利于点校整理的展开,既是保存古籍原貌的需要,也是准确评价龚氏学术特点及成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论语》为考察对象,尝试对书中的几个复指代词及用法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复指对象和复指代词的距离、关系,将《论语》一书的复指代词分为紧邻复指和不相连的复指两大类,最后从结构和语用两方面分析该书使用这类词的原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汉籍珍本《批点聊斋志异》新见何守奇评语约六十一条并序文一则,裨补了通行六十余年之久的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著录何评所缺失内容。新见何守奇评语与序文,可修正此前学界成说,与王士禛、但明伦、冯镇峦等其他聊斋评点者的评论话语相加辨读,可以发现何评重在阐释《聊斋志异》的思想意涵,以同心共情式话语深度介入文本,体现出注重两性对等的思想倾向与直面现实的批评品格;何评兼及《聊斋志异》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对聊斋故事的叙事时序有着独到发现,对叙事中羼入的诗作大胆质疑。他以对“正”与“情”的凸显,在清代聊斋评点史上较早且较为充分地揭示了《聊斋志异》的进步思想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诗》可以群"源于礼乐合群的历史实践。孔子以"仁"为本体,对以"礼"为核心的群体关系进行提升和超越,将外在的规范和秩序内化。又以"仁"为内核对《诗》进行意义的建构,将"思无邪"作为《诗》的本体。《诗》所承载的观念、价值形态转化为本然无邪的情感,在感性的审美交流中实现道德的提升,将人们纳入一定的社会和政治体系之中,具有社会整合和政治统御的功能,这就是孔子"《诗》可以群"的本质。同时,"《诗》可以群"将《诗》作为文化价值权威进行言说,是孔子理论建构的创造性方式,成为后世儒家学说发展的经典路径。  相似文献   

14.
曹丕对《诗经》的接受,主要表现为诗文中对《诗经》的引用。从曹丕引用《诗经》的具体形式看,主要分为引用原句、整合句子、摘取词语、以作品主旨入诗入文。就曹丕引用《诗经》的目的而言,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与烘托环境、突出某一情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气势、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曹丕诗文中对《诗经》的引用,发展了《诗经》中的文学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三说:“杜甫《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太长乎?……此亦文章之病也”。《武侯庙柏》诗,即《古柏行》,这两句诗,意在以古柏之高大,来象征孔明人格之高大。但是,既然是“高大”,就不是“细长”,“高大”是古柏的特征,也是孔明人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对书画创作与欣赏的论述,他关于绘画与生活关系的阐释,关于“书画之妙当以神会”、“画意不画形”的审美原则的理解,关于“还观所画想见其人”观点的总结,关于发挥艺术想象构思方法的介绍,关于“以大观小”山水画透视规律的分析等,对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误收李白三首诗《全宋诗》卷九七五《李之仪集》据清钱尚涂《买愁集》卷上补辑《诗一首》,诗云;“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留空床。床上绣表闲不寝,至今三载犹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复相忆,白露湿苍苔。”此诗系李白诗远十二首》之十一,见王流往《李太白全集》卷二五。“留”作“余”,“床上绣装闲不寝”作“床中绣被卷不寝”,“犹”作“闻”,“相思复相忆”作“相思黄叶落”,“白露”作“露白”,余悉同。二诗显系一首,且异文以《李太白全集》为佳,当属李白作。补辑入《李之仪集》者显误。《全宋诗》卷一○七八《…  相似文献   

18.
张载,字子厚(1020年——1077年),陕西眉县横渠人。对张载的卒时、卒因与卒地问题,《宋史·张载传》只载其告终地而无卒年,其它史料却说法不一。范育在《张载集·正蒙序》中说:“熙宁丁巳岁,天子召以为礼官,至京师,予始受其书而质问焉。其年秋,夫子复西归,殁于骊山之下。”吕大临在其所撰《横渠先生行状》中说:“熙宁二年冬被召入对,除崇文院校书。明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  相似文献   

19.
一射石没矢西汉名将李广,勇力过人,射艺超群。他有一则脍炙人口的趣事,即《史记·李将军列传》所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汉书·李广传》亦记此事,虽以《史记》为本,而文辞微异,改“中石没镞”为“中石没矢”。此事颇能显示猛将的雄威,后人不胜叹服,传为美谈。唐人卢纶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即咏此事,诗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比《汉书》更有过之,改“没矢”为“没羽”了。诗人非史家,写得夸长一点是  相似文献   

20.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上古音研究概述(一)声母研究1、关于复声母研究主要论文有:林语堂《古有复声母说》(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4-24),陈独秀《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5-38),李方桂《几个上古声母问题》(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15-123),丁邦新《论上古音中带L的复声母》(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0-89),柯蔚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