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倪志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即怎样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方法论功能,对我们是一个极其重要又难度很大的课题。对该课题的系统研究,可建构一门内容宏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关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深入研讨了作为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本原则之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内容,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机理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技术上的整合出新、实践中的同构出新、理论上的传承出新、现实中的运用出新以及整体上的结合出新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方法论的个案性分析及规律性总结,有助于深入理解十七大提出的这一新命题,同时也有助于继续推进我们党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4)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探讨马克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方法论特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史的核心问题,就是理论应实践之需要而产生并发挥指导作用又被实践所不断突破而不断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和先进文化代表的历史.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统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的这种结合主要表现为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历史必然性与历史主动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李莽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66-68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具有理论创新的伟大品格,"三个代表"思想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伟大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是新中国70年的基本经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模式有两种:良性互动模式和恶性互动模式。良性互动模式指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动力,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提升和指南,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它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个方面。它坚决反对恶性互动模式的两种表现,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条主义倾向,另一种是重实践轻理论的唯实践主义倾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是指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的逻辑起点是问题意识,关键之点是切中现实,中介环节是实践理念的形成。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二者良性互动的内涵和机制,有助于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伟大事业,有助于批驳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谬论。 相似文献
6.
周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60-63
关注语言的统一与分化、关注对话、关注语言的社会性是巴赫金杂语理论中最主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在巴赫金杂语理论的阐述中时而单独起作用,时而交织地起作用。分析这些原则,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杂语理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7.
全面系统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高远的历史意义与鲜明的时代意义.准确理解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在秉持正确世界观与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必须始终把握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能就能在坚持科学理论与客观实践相互促进,把握好了科学理论与客观实践的辩证关系;能就能在坚持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协同呼应,把握好了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能就能在坚持激发活力与保持定力有机统一,把握好了激发活力与保持定力的辩证关系;能就能在坚持统筹全局与谋划各域彼此兼顾,把握好了统筹全局与谋划各域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言研究中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金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1):111-120
近时,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已引起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语言研究的历史和不同理论学派中,归纳出语言学方法论的基础、原则及主要类型,并指出语言学的领先地位实质上是语言研究方法论上的领先. 相似文献
9.
谢静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本文指出,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具有确定的原则和内在规律性。唯物辩证法是最一般的科学认识方法。方法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否与客观真理相符合是检验方法正确性的标准。科学认识方法可区分为哲学方法和专门方法两大层次,其中高层次的哲学方法又对低层次的专门方法起着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云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31-36
市场以一种自组织的形式有序地存在着。市场经济具有自由的、主体的、创新的、伦理的性质;市场经济运行的方法论原则有系统性、开放性、辩证性、动机与利益相统一等四种原则。市场以一种特殊的生命存在于人类的世界里。因此,市场的规则具有自主性,其中最重要的规则是价值规则,它是把个体的动机转化为整体的利益的机制。市场把它的主体符号化,它规范人类的行为,限制剩余权力。市场功能呈非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11.
岑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4):8-1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本身就是创造性的理论,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恰恰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即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更大的创造力.资本主义正是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改革,才保持了一定的活力.社会主义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合理、更完善、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应该在马克思主义这种创造性理论指导下,不断进行改革和自我完善,进行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从而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张金奇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7-3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了在一个落后国家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在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困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国内外形势不断突变的环境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又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3.
程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6-29
《共产党宣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其内涵博大精深。对于当今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朝着更为科学化方向的开展,《宣言》有着非常丰富和极为重要的启示。该文主要从对理论教育的根本任务、主要内容和一般方法等三个方面分析和解读了《宣言》的启示所在,真正做到理论教育的实践与这些启示相统一,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新形势下发挥其应有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吉彦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79-82
党的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很明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属于理论基础性质的指导思想,而“三个代表”则属于现实的具有直接意义、行动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为了体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层次性,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合并、概括、抽象为一个新概念——马列毛邓理论。 相似文献
15.
雷国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19-23
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理论创新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阐述了理论创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 ,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做到理论创新并保持它正确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90年多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理论创新:“生命线”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新论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概括.这三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指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旋律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发扬光大,因为以人为本是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矢志追求,也是新世纪不断深化改革的主线。 相似文献
18.
王雪竹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5-10,16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经验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李培臣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2):1-4
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经过探索、试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种选择是审慎的、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人间奇迹。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曲折而艰辛的历程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更加重要的;“结合”是要实事求是的;“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结合”的标志是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断地加强思想建设,才能更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在实践中“结合”,在“结合”中创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