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经·大雅·生民》与彝文古籍《彝族祭谷神词》在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一、《诗经·大雅·生民》简介;二、《生民》后稷神话与彝族神话比较;三、《生民》与《彝族祭谷神词》的比较;四、彝族族源与氐羌的关系;通过《诗经·大雅·生民》与彝族至今保留的《祭谷神词》比较,笔者认为《生民》是古代西北氐羌民族的农业祭祀歌。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尚书》等先秦古籍中就有记载。《尚书·牧誓》中记载的庸、蜀、羌、、微、卢、彭、濮人,从武王伐纣,武王称之为友邦的八国,就是西南地区的各族。《疏》注:“此八国,皆西南夷也。”另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正妃嫘祖生了两个儿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濮,生高阳。……是为帝颛顼也。”此处提到了西南。同时,西南地区也有丰富的文物资料如广汉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与古籍相佐证。但总的说来,汉文  相似文献   

3.
民族古籍是问世仅年许的一门新学科,许多问题尚待探讨。本文仅就民族古籍的一些基本问题蠡测一二,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国务院1982年8月23日批准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年)》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文古籍外,少数民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部分汉字的说解,论述了古代羌民族在农业方面的成绩与贡献,认为麦子、谷子、芋头三种农作物都是古羌人辛勤培育的结果。古羌族从西北向东、向南迁徙,这些农作物也随之传入各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朝鲜族古籍丛书》,由延边大学古籍研究所负责组织专家学者整理出版。延边大学古籍研究所于1983年末成立以来,经过三年的准备、发掘、整理,从1987年起先后出版了“七·五”计划中的《朝鲜族古籍丛书》部分项目和《长白丛书》中若干项目;还有一部专著,共11本书和185万字。已出版的古籍有《延边调查实录》、《东医寿  相似文献   

6.
1995年8月23日,上海《文汇报》记者徐作生先生赴仙居韦羌山“考察”蝌蚪崖后,即于同月30日在该报发表《中国文化史一大悬案将被揭开——仙居发现蝌蚪文石刻》的报导,1995年11月1日,即徐“数次深入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畲家村寨”“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勘查”的两个月后,又在“福建省畲族风情习俗研讨会”上拿出论文《仙居韦羌山蝌蚪崖石刻考释》,据徐说,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反响”。确实,不久中新社即发表了《我国畲族文化遗迹首次在仙居发现》的消息,《人民日报》又作了《仙居发现远古畲族文化遗迹》(作者黄冬初)的报导。据说,海外报刊也进行了转载。对于这一“震聋发聩的观点”,引起了浙江省考古、历史、民族学界和民族管理部门及广大畲族干部群众的极大关注。我们也步尘徐学者,于1997年1月29日和2月10口两次赴仙居韦羌山勘查考察,觉得轰动一时的“韦羌山蝌蚪文为畲族远古文化遗迹”是毫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7.
西部诸羌在我国历史上曾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我国最古老的神话人物黄帝、炎帝和舜帝的传说中曾涉及到羌人;在最古老的甲骨文中也有关于羌人活动的象形记载;而最著名的《诗经》、《史记》、《汉书》、《后汉书》对古代羌人的渊源、迁徒、繁衍以及风情等亦不无比较详细的描叙。而且,西部谙羌问题又是我国史学界许多著名学者如顾颉刚、马长寿等老先生曾给予极大关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编纂情况介绍《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是由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古籍办和我国收藏蒙古文古籍较多的全国八大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民族师范...  相似文献   

9.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是一部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河洮岷地区处于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其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极具经济开发价值。地方政府要深刻理解《规划》要求和精神,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战略平台相结合,用足、用活这一政策,促进河洮岷地区民族经济长久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在《浅谈民族古籍及其整理》一文中,提出民族古籍的内涵、分类及其整理的有关问题。现再就该文言犹未尽的一些问题,诸如“民族古籍为何要包括口头流传”、“口头流传的时限应如何确定”、“民族古籍怎样整理”等等,补充点管见,恳望有识之士明教。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除回、畲通用汉文外,只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满、(现通用汉文、历史上有文字)、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彝、  相似文献   

11.
据我国各代史籍记载,从商、秦、汉,到初唐一段期间,对于居住在兰州以西,及其西南广大区域内的民族均称羌人或西羌。 秦厉公时期(前476年—前443年),青海早为羌人游牧地区,有一个名叫爰剑的羌人被秦俘去为奴。后来爰剑逃回青海,将从秦  相似文献   

12.
聪喆先生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2年第二期发表《古代羌人的一项重要发明——也论“皮筏”的历史及其它》一文(以下简称“聪文”),批评邵永强、魏通二同志关于皮筏自元代始有的误说,认为皮筏是东汉时期生活于青藏高原的羌人的发明,且由此铺陈这一发明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资源丰富,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古籍具有鲜明特点,是我国古籍资源中的奇葩。由于自然和非自然的原因,许多民族古籍在流传过程中遭到损坏。因此,对这些古籍的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传统修复技术是在对汉文古籍的修复过程中总结的,但却不能完全应用于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一、氐族的源起氐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但是由于古代历史文献中往往氐羌并提,因而使人们在论及氐族时产生了意见分歧:有的认为氐与羌是两个不同的古代民族;有的认为羌是大名,氐是小名;还有的认为氐仅是羌的一支,否认氐族的存在。我认为氐羌连称,这是因为他们以前属同种族或部落,当氐族产生后又互为近邻,同住于我国比较边远的西部地区而具体疆界不甚明了,加之不少地方羌人和氐人相互错居,才使后来的历史文献中出现了氐羌并提、氐羌互转的现象,所以氐和羌是应该分开来讲的。  相似文献   

16.
一条岷江,把昔日灌县今之都江堰市与上游羌区紧紧相连,这里自古是川西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分界所在,也是羌、汉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带。2008年"5·12"地震后,有关部门编制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没有列入都江堰市,但是,无论从旅游文化还是民族文化角度考察,川西北地区的羌族文化,与以都江堰水利工程闻名的灌县城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从先秦以来不断南迁的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同源异流即民族分化、异源同流即民族融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各民族及语支存在争议的白族和土家族的直接先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画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中国绘画中诗书画印的结合,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中国画画面上题款的出现,从古籍稽查,大概起源于前汉时代.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在麒麟阁画《十一功臣像》便有“法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顾伸彝教授的遗著《谈“戏剧冲突”》(见上海戏剧学院主编的《戏剧艺术》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受益颇大。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研究了大量欧洲的和中国的戏剧史料,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较为详细深入地论述了戏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我在学习中得到很大启发。伹顾先生认为戏剧冲突即意志冲突,并断然指出,不论古典剧,还是社会主义戏剧,也不论悲剧喜剧,还是正剧闹剧,一切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均可概之为意志冲突。对于这一实质性问题,我觉得很有深入探讨的必  相似文献   

20.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羌教授是一位长年从事中西戏剧文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研究的专家,十余年来他撰写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书,在民族学、戏剧学学界享有盛誉。新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是他在上述著作基础上形成的更为优秀经典的学术专著,为当今方兴未艾的民族戏剧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学科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