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师办学要切实突出师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师范院校办学的师范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所谓师范性,是指高师定向型的培养目标、明确的人才规格所决定的在管理与教育方面区别于其它高校的特殊性。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是其办学的根本方向,造就合格的中学教师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要在高师院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专业思想教育,以及教学方面的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切实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可是,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仍有不少高师院校还存在着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不够自觉,对高师办学的师范性不  相似文献   

2.
“师范教育应当突出师范性”。这是个共识;但如何突出师范性,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师范毕业生不能较快适应中学教学需要而影响中等基础教育质量,说明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早在1985年,国家教委负责人就指出:“当前师范教育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各级师范盲目升格,一是高等师范院校不适当地向综合大学看齐。”这种状况有所扭转,却还没有根本转变。“突出师范性”在师范教育中还基本停留在“重  相似文献   

3.
一、办学定位创新:坚持育师为本,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育师为本是高师院校办学精神和办学定位最集中的体现。“育师”服从于“育人”的基本要求,更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特色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这也正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师范精神所在。因此,坚持育师为本,体现了高师院校既培养人才,又培养人师;既培养懂得钻研学问,又培养懂得如何为人、如何为师的办学目标。“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在新的形势下,高师院校坚持育师为本的办学定位,并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相反,是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4.
赵丽萍 《阴山学刊》2008,21(2):108-111
高师院校在当前的高教改革中,要以“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作为工作的宗旨,将教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统筹确定院校工作方向。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是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的体现,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着教师专业化培养不突出和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构建科学的教育见实习体系是高等师范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并实施的"一见二实三顶岗"见实习模式是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一种全新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为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非师范生是地方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师院校非师范生面临着窘境,而面对就业难、创业更难的客观现实,高师院校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找到非师范专业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所在,尤其是创业实践教育的关键要素,寻求具有地方高师院校特色的非师范生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根据非师范生特点、人才培养方案、校园文化、创业指导课程内容以及创业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展开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找出地方高师院校创业实践教育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全面提高非师范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徐立翔 《云梦学刊》2001,22(3):103-104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必须突出师范性,必须转变衡量教学质量的观念,教师必须由"师傅"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师范教育转型旨在以制度创新作为切入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教育的质量。但不少转型师范院校在办学目标、教育课程建设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遭遇了师范性缺失的尴尬。转型师范院校应坚持师范性,发挥教师培养的主体力量作用,实现教师培养的质的提升和飞跃。  相似文献   

9.
高师声乐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当前声乐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声乐演唱的单一化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声乐课程设置的教条化与开放化之间的矛盾,师生比例不协调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平衡。针对于这些问题,教学需要改革: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声乐人才,加强声乐理论教学、整合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声乐人才培养的师范性,声乐人才培养中对声乐教师有综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师范写作学不同于非师范专业写作或综合基础写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师范性"."师范性"要求师范中文专业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训练,会写文章、会讲写作理论、会训练学生作文.本文对此"三会"模式的特征、意义、作法及其素质教育蕴合作了初步的论析.  相似文献   

11.
陶旭泉 《学术探索》2012,(1):181-184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美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国现行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错位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高师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的质量。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联系不密切、美术教师教育四大类型课程的比例不合理、美术学科课程没有突出师范性的特征等问题。优化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案应增设美术"课标"作为必修课程、增加"设计基础"、"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张学凯 《阴山学刊》2005,18(3):113-118
从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要求的角度反观高师院校的职前培养,主要是为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高师院校职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高等师范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提出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突出师范特点,加强高师钢琴教学的针对性李晶高师钢琴课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中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但它不同于音乐院校的键盘课,它的培养对象是中学音乐教师。多年来,高师钢琴教学一直沿用音院的教法,一味追求高、深、精、纯的技巧训练,而忽视了为歌曲配伴奏和边弹边...  相似文献   

14.
苏明 《阴山学刊》2006,20(3):107-109
实践教学是高师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对于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类型和措施等方面分析如何创建有效的教育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一九八三年中央决定加快高效发展速度和一九八五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工作会议以后,我省高师教育进入了建国以来发展最快,取得较大成就的最好时期。各高等师范院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有了较大发展,专业设置日趋合理,教学改革也在许多方面展开,教育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全省高等师范教育的现状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中等教  相似文献   

16.
师范性是高师学报个性的标志,是与其他高等院校学报相区别的主要所在。高师学报应该坚持师范性,这是毫无疑义的,是大家都赞成的。本文想在肯定师范性这一前提下,对高师学报的非师范性问题谈一些看法,希望在高师学报的改革之中,有助于开拓思路。 非师范性:一个客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高师教改不只是方法的改革问题,必须从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奏效,基于这样的认识,尝试了“一个目标、两个积极性、五字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比前一阶段更好的效果。 一、“一个目标”——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 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础教育服务,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其具体要求是:有社会主义觉悟,道德品质高尚,献身基础教育事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师职业技能,能胜任本专业文化课教学,兼教一门其它文化课或职业技术教育课,掌握一种参与农村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技能或本领。  相似文献   

18.
做强教师教育必先做优“育师之师”。当前教师教育师资普遍缺少基础教育一线教学的工作体验和实践经历,缺乏师范教学的实践智慧,其专业身份难以获得认同。高校教师教育“全能型”教师兼具学科理论素养和师范教学智慧,具备学术研究性、教学专业性和实践指导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内涵,是弥合教师教育者研究者、教育者、指导者“三重身份”的理性选择。要让三种角色特征内化于教师教育“全能型”教师,培育生成教师教育者的“全能”价值,必须建构起学术知识向教学知识的联结转化、学术知识向教学知识的内在转化、实践知识向教学知识的表出转化、实践知识向教学知识的共享转化的“四向转化”机制,最终以教师教育学科融合发展、创新专业能力联合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发展激励机制、深化教师教育教师评价改革、打造教师教育数字应用环境等“五维协同”,合力并举推动教师教育全能转型。  相似文献   

19.
陈鲲 《广州师院学报》2000,21(3):86-89,95
针对高师生理学实验课内容与理论内容、高师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水平脱节现象,提出了应根据现有条件,适当融合一些现代生理学新理论,增加一些新项目和在原实验基础上增补一些现代的实验内容,以拓宽知识面,突出师范性,增强学术性。  相似文献   

20.
“师专”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应该面向基础教育,面向乡镇初中。作为师专中文系科重点专业课的古代文学教学,在指导思想、讲授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应从这一根本方向和培养目标出发,坚持师范性。究竟当前我市广大农村乡镇中学语文课中的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最近进行了一些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要汇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