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玉琴 《东西南北》2014,(13):71-73
4月19日,上海海事法院扣押日本商船三井公司一艘28万吨的轮船,作为赔偿原中国中威轮船公司二战期间遭受的财产损失。23日,日方公司主动支付40亿日元,表示尊重法院判决,尽快解决被扣货船问题。这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首起胜诉案。1895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陈顺通,14岁间荡上海滩,由见习水手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热的船长。一次偶然机会,陈顺通救了破军阀追捕的同民党元老张静江。日后,张静江担任了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为报答救命之恩,特举荐陈顺通为国民船运公司经理.为北伐军暗中运送军火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2.
民间交流在战后中日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殊的中日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民间交流(外交)”作为非正式外交渠道在外交中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但是,民间交流或曰民间外交并不能完全代表中日外交关系的全部过程,它仅仅反映了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侧面。对中日关系正常化实现之前,“民间交流”与政府间外交的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如何看待“民间交流”在国家关系非正常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识的变化曲线,即“民间交流”的涨落轨迹是否与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脉络相一致?制约和影响“民间交流”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等等,这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辛石 《日本研究》2005,(2):94-94
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为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展示近年来研究“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学术成果,展望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前景,推动中日民间交流及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中日学术交流和中日友好事业,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将于2005年10月中旬,在沈阳联合举办“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论文结集公开出版。对研讨会有学术兴趣的专家、学者,可与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联系,我所将奉上会议邀请函。电话:62202254,传真:62202253,电子信箱:japans…  相似文献   

4.
中日民间相互认知与中日关系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斌 《日本研究》2008,(4):67-70
中日关系是当代中国对外交往中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中日关系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对重大问题的决断,也受制于中日民间的相互认知。目前,由于认知情景和认知偏见的影响,中日民间的认知时常以错误知觉的形式显现,这不仅妨碍了两国民众客观公正地认识对方,影响了中日民间关系向前发展,也严重威胁到中日国家间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不利于东亚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后.受害者应该如何向肇事者索赔,索赔具体项目都有哪些?索赔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一般来讲,事故后受害者的具体情况大体可分为三类:一般伤势、残疾和死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事故如果导致受害者人身损害,受害方应当就伤亡产生的各项费用向肇事方索赔。其中,伤亡情况和个人基本社会状况都制约着事后索赔的金额。一般伤势索赔约有7项:伤后就医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必要的营养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日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交流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政府间交往密切,民间交流也十分频繁.宋朝建立以后中日民间交流进入又一个高潮期.本文主要根据新的历史资料,对两国民间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秦岭 《日本研究》2006,(1):23-2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而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一系列特殊或共同问题。因此,两国民间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对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领域和研究机遇三个方面对中日民间社会保障合作研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以此引致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同行们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李爽 《日本研究》2022,(4):26-36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进程中,日本民间友好力量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日本民间友好力量重点包含经济界、在野党、自民党以及精英舆论界中主张对华友好、支持中日复交的非政府力量。日本各界民间友好力量对应的核心驱动因素有所不同:主要受利益驱动(经济、政治)的民间力量是经济界、在野党;主要受到战争责任意识驱动的以“归还者”群体、归国日侨等为代表;主要受良好对华观驱动的包含自民党亲华派、精英舆论界等;主要受到官方驱动的多是政府背景的特定组织或个人。中国方面对于日本民间友好力量的壮大也起到了一定的能动作用,这是日本民间力量能够对中日复交做出贡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对日索取民间战争赔偿的法律依据上看,中国人民要求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对当年的罪恶行为进行谢罪和赔偿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而日本政府在民间赔偿问题上能否有所作为,是检视其能否正确认识和反省侵略历史的一把标尺,也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民间交往是国家间关系的基础,中日之间的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共同构成了两千余年的中日关系史。民间交往的产生早于官方交往,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硕果累累,极大地提升了两国关系的质量。官方关系的好坏,对民间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官方关系密切,则民间交往顺畅;官方关系恶化,则民间交往受累。民间交往也反过来以其特有的形式对官方关系起着能动的推进作用,其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1.
“道治”是与“礼治”、“法治”相对的范畴,是对道家政治哲学的新概括,它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政治哲学性质。“道法自然”是“道治”政治哲学的核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自由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萌芽;“清静自治”是“道治”政治哲学的特征,无为和自治是其内在机制,“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是其两种形态,二者之间体现为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安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与魂。西安文化地位,主要看其在中华文化的大版图上居于什么地位。京派文化反映中国主体政治文化的成熟大器,海派文化反映着近代兴盛的经济文化的老到与机智,珠江三角洲文化反映着现代新潮文化乍起乍落鲜活与无所顾忌:西安文化则无处不表露出悠久历史积淀和主流文化、正统文化的深沉厚实,以及对于这种深厚的远去的自豪。文化问题是一个民族得以强大的最根本问题,文化的强大不仅能够增加精神实力,还可以增加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具有崇尚德治、重视教育的之人文特征,儒家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奠基者、实践者与弘扬者。儒家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政治主张,把道德教化和“移风易俗”作为治国之首要任务。儒家的教育思想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和广阔的社会内容,其鲜明特色即人文性。其德治思想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主张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即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精神。儒家的德治思想和教育观念对当今人文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劲虹 《唐都学刊》2012,28(5):73-76
爱伦·坡在《红死魔的面具》中表达主题与形式对应,是传统情节的奇异颠倒。小说形式可视为信息量积累过程,标题显示主客观间的矛盾。创造与毁灭,生与死象征两极。小说中悲哀的气氛愈来愈深沉,而浓重地全然笼罩着读者。《红死魔的面具》是专制统治者自身的"判决书"。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以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11,27(3):82-85
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大小与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刊物特色、编校质量、印刷装帧质量密切相关。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品位,所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程度和水平,学术质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根本尺度,刊物特色是铸造期刊影响力的关键,编校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是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重要因素。这诸种因素形成合力,方能铸造学术期刊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刘勃宏  郭涛 《唐都学刊》2012,28(5):81-84
三维动画虽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但技术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依靠技术的手段,在数字媒体上把无形的人类情感用视听艺术的实在形式和艺术语言理性地表现出来,这才是数字艺术的真正追求。三维技术的制作环节可以分为四部分:模型制作、材质与灯光制作、动画制作、后期合成。在这些环节中,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技术的提升也受到电脑硬件发展的约束。在动画片制作环节视觉呈现上,我们可以用数字艺术的创作方式及其可依赖的视觉美学原理来指导实践创作。  相似文献   

17.
大明山文化脉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世杰  陆登 《创新》2007,1(4):99-105
大明山历史上曾属不同的郡县,名称也多次的变迁:壮语名字叫"Byacwx",为祖山、灵山的意思。汉文文献记载的大明山,古称氾天之山、博邪山、镆鎁山、五峰山、大鸣山、大名山、大冥山等。历史归属和称呼的多次变迁并无损于大明山文明的发展,反而给予了大明山本身蕴含有某种历史魅力,无疑也增加了这座大山对世人的诱惑。  相似文献   

18.
廉文澂 《唐都学刊》2011,27(1):116-120
影视剧编写是以丰富的表现力、想象力提高作品的审美内涵而产生艺术效果的。《关中枪声》以多重悬念、高潮迭起的妙趣横生,展示剧情的矛盾冲突,突出剧情出奇制胜的变化,而令人情不自禁的惊奇。剧情更关注审美主体——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刻画,创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活具有审美内涵的艺术形象。剧情又以广阔的叙事空间,鲜明的地域性,历史的真实性,生活的宏丽性,融历史、人情、侠义于一炉,形成雄浑、宏伟、壮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19.
李跃忠  许小主 《创新》2010,4(1):120-122
在影戏起源、形成的问题上,不少学者都持"一源论",即认为影戏是发源于"一地",是由某一种艺术形式发展演变而来的。事实上,通过考察中国影戏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影响影戏形成的艺术源头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很多种艺术形式,是多种艺术形式"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发源地也不只"一点",而有多个地方。  相似文献   

20.
心理测试是刑事证明领域的一个新问题,如何定位关系着该技术的命运。心理测试结论的科学依据和现实作用决定了其证据价值,其在证据能力上具有许容性,其证明力应由法官自由心证。侦查线索与法庭证据的有效契合,应当成为心理测试结论在刑事证据体系中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