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德的信仰化是社会道德对象化的前提,公民的公德信仰培育是构建和谐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公民的公德信仰状况总体呈现出积极进步的态势,公德认知较为巩固,公德情感逐渐增强,但知与行、情与意不能完全统一的情况较为突出,公德习惯还有待养成。立足公共生活经验进行生动活泼的体验性教育是公德信仰培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代,国民“公德心”的拥有、“公德”水平的快速提高,乃至精神风貌的极大改观,不仅仅是日本政府对国民进行公德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与“公德”相应的“法治”健全与有效运用的结果。探赜日本近代“公德”发展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体会到:其一,日本近代强制性治理“不公德”顽疾的“法治”意识提高;其二,日本近代具有法律效力的《违式诖违条例》落实,迅速使国民 “公德”水平提升;其三,日本近代 “公德教育”与“法治”有机结合推动了国民“公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是一种社会道德而非国家道德,社会公德最核心的内涵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损害公众的集体利益以及其他个别社会成员的权益,它基本上是一种因不作为而产生的德行。社会公德建立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区隔的基础之上。一个明确的日常生活意义的公共领域概念是社会公德概念得以建立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民公德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公德概念有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二是指相对于私德即个人品德之外的一切道德而言;三是每个国民应恪守不渝的道德。这第三种国民公德涵盖一切私德与公德的所有的方方面面。所谓国民公德,就是为人民服务,亦即人民群众相互服务,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新道德,其实质则是平等、互助。  相似文献   

5.
公德是现代社会的品德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公德意识状况将直接决定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加强对青少年的公德意识教育,是学校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历史教育中实施公德意识教育,就是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深入挖掘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自然公德三个层次的素材,将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公德,以社会主义品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四有”公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由小农社会逐渐向市民社会转变,维持小农社会的私德已不能满足现代文明社会需求,对公德教育的呼声越发为社会与国家所重视。高校作为德育课程的承担者与先锋阵地,应顺应时代要求率先做出德育课程的变革。文章以分析私德与公德研究现状入手,提出对私德与公德区别联系的看法,并针对现实存在的高校德育问题,对高校德育的变革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德是社会的公共道德.目前大学生公德教育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与不足:教育实践缺陷、社会环境影响、自身因素欠缺等,尤其是缺乏深层次的道德需求,需要通过刺激道德需求的增长、提升道德需求的层次、倡导文明修身、强化人道主义意识等方法,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系统性,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关系的认识的提高,人们更加理解人与环境关系中的道德——环保公德,成为体现人的道德水准的尺度。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中,应强化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科技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环保公德教育,并通过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环保公德教育、利用特殊纪念日宣传和普及环保公德、积极开展美化校园和爱护环境活动等路径。有效地实施环保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在社会生活快速发展、公共空间日益扩张并且传统道德偏重私德的现实历史语境中,大学生公德教育亟需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文章提出,公德教育必须注意两个层次的问题:公德规范与德行动力,即“知”与“行”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接受公德规范与激发践行规范的精神动力,需要立足理性、情感与效益三条有效路径,并对这些路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读者公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从图书馆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读者公德失范的种种现象 ,公德失范的原因 ,加强公德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进行公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西方商业伦理教育的缘起和发展历程,从商业伦理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商业伦理教育的内容体系,探讨了商业伦理教育对学生伦理取向的影响,提出西方商业伦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本文发现西方商业伦理的迅速发展乃是源自于深刻的社会现实需要,西方学者结合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商业伦理研究、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现实与几十年前的西方有近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扎根中国的文化传统,推动商业伦理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伦理化经营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的伦理现状,认为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建设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企业伦理准则、加强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和建立相应的行业中介机构等一系列加强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医德教育是当代医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科学发展观成为社会主流诉求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剖析以人为本理念缺失对当前医德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探索如何用以人为本理念引领医德教育的措施,使医德教育回归到它的真正对象——"人"的主体上来。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是对技术伦理视角下教育伦理的再塑,主要面向解决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困境。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五种规范伦理学进路:功利论、义务论、契约论、正义论和美德论,以该理论为基础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当前主要伦理困境,呈现出功利主义技术观与非功利主义教育观的矛盾、技术与教育多重主体行为的矛盾、技术正当性与个人权利的矛盾、技术引发教育平等与社会不稳定性的矛盾、技术动机与教育本质的矛盾,需从制度、个体和组织三个层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师德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工科大学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不仅直接决定青年教师本人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意义重大。文章主要论述了工科大学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
强烈的道德需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与保证。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决定了社会道德标准和人的行为方式,也最终决定了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需要。以道德需要的培养为中心的德育包括社会道德需要和个体道德需要的培养两方面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社会道德追求的改造和社会道德问题的重新解读,形成道德需要,道德实践的重构。基本的道德教育过程主要包括:理论准备、形成道德需要(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道德理论与知识的教育活动、道德实践、道德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道德需要的满足(社会责任)、道德观念的内化、产生新的道德需要(道德的发展、道德需要的满足和层次的提升)等环节。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出现的困惑、迷惘甚至是不解,应引起高度重视,注意把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走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探索有效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制度伦理是道德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生活的必然表现。制度伦理化是社会成员对于国家或政府的道德要求,伦理的制度化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个人的普遍要求,二者具有一致性。制度伦理的提出使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具有了可操作性和直接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丰富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推动了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制度伦理不关心人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容易将道德工具化;制度伦理容易弱化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使道德面临着失去存在的合理性的危险;制度伦理排除了传统道德的影响,使道德失去了历史的根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需要利用传统的道德资源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给人们以价值的引导,需要注重人的美德的培养以使社会的道德获得坚实的基础。因此,道德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制度伦理的层面,而应该是上述各个方面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景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它旨在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的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和社会历史背景,在发展中呈现出“破”与“立”两大主流,并以自身的理论特色与其他伦理理论区分开来。它主要探讨的实践主题有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性伦理等。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命运将寄托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