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的爱国革命生涯,是从追随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对幼年和少年时代的宋庆龄起过革命的启蒙作用.”两人在患难中结为革命夫妻以后,宋庆龄既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又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助手.孙中山逝世以后,宋庆龄则是孙中山革命思想和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与捍卫者.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以资纪念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者——李大钊在北京殉难。消息传到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武汉后,全城人民立即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为了悼念李大钊烈士和在“四、一二”、“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死难的烈士,将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武汉各界人民纷纷举行了极为悲痛的追悼会。五月二十二日,在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前身)召开的追悼南北死难烈士的大会上,武昌中山大学教授高一涵,怀着极其沉痛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宋庆龄抗战思想的演变──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何继良当“9·18”和“1·28”事变的炮声在中国震荡的时候,宋庆龄就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坚定意志,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爱国民主运动中。她坚信:“中国是不可征服的。”她呼吁全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4.
作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的名字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丰碑上.她伟大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宋庆龄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尤其难能可贵.她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典型经历,给青年人的成长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纪念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研究她政治思想的伟大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几十年来,“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①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谋求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宋庆龄所走过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顽强地追求革命真理,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辉道路。在缅怀她的光辉业绩的时候,我们探讨一下她是在什么时候确立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者——李大钊在北京殉难。消息传到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武汉后,全城人民立即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为了悼念李大钊烈士和在“四、一二”、“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死难的烈士,将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武汉各界人民纷纷举行了极为悲痛的追悼会。五月二十二日,在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前身)召开的追悼南北死难烈士的大会上①,武昌中山大学教授高一涵,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李大钊的生平事略。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介绍李大钊生平  相似文献   

7.
(厂元)上海市委写作组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本系统贩卖“四人邦”的反动理论观点,(宀一)扬所谓“张春桥思想”,全(?)篡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为“四人邦”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的反革命邦政治经济学。这本政治经济学是在张春桥、姚文元及其在上海的余党直接策划和控制下炮制  相似文献   

8.
试论宋庆龄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不是偶然的,必定是在革命的洪流中不断地自我扬弃、自我陶冶的结果。宋庆龄正是勇于向旧世界和旧的自我决裂,积极要求向上的典范,“她跟随历史的步脚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本文拟就其转变的思想基础、转变的条件及转变的标志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论宋庆龄的民族意识郑洪泉探讨和研究宋庆龄的民族意识,不仅对深入了解她的生平和思想是必要的,也是深刻认识她所献身的那段中国革命的历史的需要,她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宋庆龄在其全部革命活动中都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她是一位“跟随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原上海市委写作组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本系统贩卖“四人邦”的反动理论观点,宣扬所谓“张春桥思想”,全面篡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为“四人邦”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與论的反革命邦政治经济学。这本政治经济学是在张春桥、姚文元及其在上海的余党直接策划和控制下炮制出来的。此外,南开大学经济系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也是一本追随  相似文献   

11.
1927年五月底,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挽救革命的紧急指示,即五月指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责中国共产党未能执行五月指示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事实上,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汪精卫集团也开始动摇并日趋反动,中国革命进入了非常危急的时期。但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等共产国际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的形势变化认识不够,以为汪精卫政府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维持同国民党党内的密切合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武装力量,这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2.
1626年冬,从广东出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在进展到长江流域后,冯玉祥所属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参加北伐战争,出兵甘、陕,并向河南进军,形成了南北大会师的新局势。但是,当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发展之际,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买办资产阶级加紧勾结,阴谋从内部来破坏中国革命。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实行血腥屠杀,接着广东反动派也按照蒋介石的密谋制造了反革命政变,东南各省陷入了白色恐怖。这时,武汉政府虽然还管辖着湘、鄂、赣三省,工农运动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却处于反革命的包围之中。在南方,蒋介石以南京为中心,占有闽、浙全部及苏、皖的一部分,和川、粤军阀相呼应,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武汉。在北方,张作霖  相似文献   

13.
杨石魂是普宁人,1902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他是潮汕地区青年运动和工农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潮梅地区党的创建者之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南路特委书记、北江特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1929年2月任湖北省委常委  相似文献   

14.
“政变”的构成是和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突然更迭或原政权性质的突变相关联的。蒋介石1927年四·一二在上海的军事行动和武装镇压与四·一八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四·一二蒋介石在上海的军事行动和背叛革命,是四·一八建立国民政府的准备;四·一八南京国民政府的非法建立,是四·一二上海军事行动的必然结果。四·一八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标志。通过政变,蒋介石建立了依靠帝国主义支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也表明蒋介石完全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完全背叛了革命,走向反动,并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四月十五日广东反动派按照蒋介石原定计划,在广州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解除了黄埔军校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武装,封闭了革命组织,屠杀革命者。被捕的共产党员、工人积极分子  相似文献   

16.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四人帮”“是一个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衣的反革命阴谋集团.”而“四人帮”却把自己“特别地装扮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拥护者,打着这个伟大理论的旗号来篡改这个伟大理论,为他们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政治阴谋服务.我们党的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从思想理论上来说,就是围绕着坚持还是篡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来展开的.这是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接着汪精卫又叛变革命,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是在帝国主义的密谋策划下进行的,它是帝国主义分化革命阵线的典型例子。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惨痛的教训,揭露帝国主义在“四·一二”前后的罪恶活动,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的本性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野草.题辞》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这时正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不久,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质变的关键时刻。《题辞》包括着鲁迅对《野草》思想价值的辩证的认识,它是《野草》的内容的凝炼和集中,又是《野草》的精神的延伸和发展,它还表达了鲁迅对《野草》的深厚感情。认真研究《题辞》,是很有必要的。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战争从广州出发。鲁迅为南方的革命形势所鼓舞,八、九  相似文献   

19.
1927上半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革命向何处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该怎样走?就成为当时迫切需要回  相似文献   

20.
一宋庆龄早期妇女运动思想形成于就渎美国期间。1908年,她人乔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薰陶和“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洗礼,宋庆龄在学生时代就已初步形成妇女解放运动思想。其间她发表了一些论文,重点提倡男女平等,剪除歧视女子的陋习,提高妇女普选权、受教育权等社会权利的思想,这些思想为她以后形成完整正确的妇女运动思想奠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