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希腊洪水神话与《圣经》洪水神话其基本结构和故事情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两则洪水神话都具有原始的宗教意味,希腊洪水神话偏重于强调“人本主义”,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而《圣经》洪水神话突出的是“神本主义”。从神话的交流和传承中可以窥见洪水遗民神话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2.
洪水神话具有世界性,把中国洪水神话置于世界框架中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比较探寻世界洪水神话的异同、寻找洪水神话的历史渊源、研究洪水神话的文化内涵.中国华夏族的洪水神话在叙述洪水发生的原因和面对灾难的态度时呈现出和世界神话中普遍流行的"苏美尔模式"的不同,究其根本在于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价值现以及文化心理和其他民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苏宁 《天府新论》2005,(6):114-119,126
从发生学观点来看,三星堆近百件青铜面具表明一个神灵偶像阶段在古蜀的真实存在,面具与神话有着共同之起源。从时序上看,神话起源于活物论时期,面具起源于旧石器晚期;从构成模式看,二者都起源于仪式化的再生模式。三星堆青铜面具类型分为人面具与兽面具两大类。但其中重要信息都来源于以神为中心的神话。从与神话的关系来看,“神的再生”是三星堆面具的一个重要主题,“蜀人纵目”、“金面罩人面具”在图腾仪式中成为具有“再生”与“复苏”功能的神器;从面具雕刻形式的内在心理模式来看,面具是人类借助“镜像”所表达的自我在神灵面前的缺失与复位。面具的影像本质是结构化的存在。原型作为原始意象与神话的桥梁,其物化表现形态之一是象征性的面具。原型在面具中的宗教移位,使面具具有“再生结构”,成为人类打开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神话与汉族神话共同点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萨克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关于开辟宇宙、人类起源、发洪水等神话中的一些相似之处进行比较 ,从而探讨产生这种共同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吕昭义 《学术探索》2009,(3):93-101
流传于云南的洪水葫芦神话包含三个内核:洪水、兄妹成婚、葫芦生人,是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产物。最初是由杜字族人带来的蜀国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洪水神话;其次为朱提的洪水一兄妹成婚神话,反映了败亡南逃的杜宇族人对“直眼人”时代的反思和开辟新时代的愿望;在古代哀牢地区产生并传至云南各民族的洪水一兄妹成婚一葫芦神话,主题为各民族皆兄弟。印缅那加族的洪水葫芦神话表明,他们的先民大约在7世纪时从云南迁出,迁移途中经过了佤族居住地区。  相似文献   

7.
泥土造人和洪水再造神话具有世界性和原始思维的特征,是用来解释人类自身起源现象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民族生活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原始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原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意识形态,它通过人类童年自发、幼稚的幻想曲折地反映客观世界,传递各个民族对史前社会的模糊记忆和来自人类童年时期的可贵信息。本文拟对土族神话作些尝试性的分类,并对分类后的土族神话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进行粗略的探索和思考。一涉猎土族神话研究的文章,近几年见于报刊的不多,其中席元麟和星全成两位研究者在《土族神话的内涵和特色》一文中对土族神话进行了简略的分类,将土族神话分为创世神话、人类繁衍神话、农业起源神话和解说自然现象神话。这种以内容为出发点的分类虽…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文明的起源都与洪水神话相关,而造成中西神话系统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的文明土壤所滋养的不同的文化心理.西方神话着重强调神性的强大,中国神话则看重人性的伟大.通过对中西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根本而言,西方神话是神本位的而中国神话是人本位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中西天人观历史演进中的异同1.东西方在形成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走过一段相似的道路,即都以神话思维的方式开始对人与外部世界之关系的探索。神话时代,人类社会正处于野蛮与文明的交替阶段,这时在人类思维中刚刚产生朦胧的自我意识,尚不可能自觉地审视人类自身和人以外的世界。从人类思维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神话思维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前理性阶段(Pre—reasonstage)。前理性阶段的思维以具体直观性、直接同一性和边界模糊性为其主要特征。无论是在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还是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这种思维特点都是相当…  相似文献   

11.
一 洪水:治水与避水有的比较文化学家、比较文学家、比较神话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缺乏神话,标志着中国文化史的不完善,甚至个别作者因而怀疑有关中国古代文化、文明辉煌成就的记载,是否过分夸大.持此种论点的研究家固然极少,却多属中外这些学科领域的权威,就颇有些影响.他们所持论据之一,是中国古代没有洪水神话.但这论据不确切.中国古代并非没有洪水传说,只是没有以神话的形式出现.流传于中华大地上的洪水传说很多,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犬用濡湿的身体沾满谷物种  相似文献   

12.
神话不是历史,却是历史的影子:神话不是哲学,却是哲学的萌芽;神话不是文学,却是文学的前身。上古神话是上古先民世界观的综合反映.同时又是上古先民社会生活的折光反映.而且其反映的方式与文学相通相似,因此,神话最具有文学的基质和特征。神话正是原始人充分发挥和运用想象的产物。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写道;“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一诈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来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在此认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帝的神话与历史真实田兆元古代神话本身表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在同一神话人物身上,往往叠加着时间跨度较大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程。神话虽然反映了历史的本质,却与历史现象本身差异较大,这是因为神话反映社会生活采用了幻想与夸张等手段,以超现实...  相似文献   

14.
略论洪水造人神话在初民思想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神话的汪洋大海中,洪水造人神话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此类神话的记载,而且,据现代民族学材料,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大部分都有洪水造人神话的流传。因而,这个神话引起诸多研究者探索的兴趣,各种述著颇丰。本文仅就此神话在初民思想史上的意义约略论之。 我们首先必须破解这个神话的内在密码,方能谈及认识其意义,为此,需要进行结构分析。一个神话由它的所有“变体”组成,从理论上说,结构分析应该把它们全部考虑进去。但这并不是指需将成百上千个“变体”  相似文献   

15.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试图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想象的产物。中国和希腊作为人类文明产生的发源地,神话的历史悠久。神话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心理结构。本文将从人类文化视角的角度比较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高森远  陈刚 《青海社会科学》2013,(3):201-204,166
神话曾被认为是过时的和荒诞的,现今却悄然复活,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们虽然仍把大地亲切地称为母亲,而却逐渐遗忘其内涵。阐释大地神话的内涵和意义就不仅仅是咬文嚼字,而具有当下意义。中国的大地神话包含泥土造人、拯救人类和重归大地,蕴含着独特世界观和生命观,认为人来源于大地,是一个"出生——成长——死亡——再生"连续不断的生命环,用极富浪漫色彩的玄思回答了人类的起源和归宿,表达了对大地的认识、尊重和感激,对于探索今后的发展道路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艾略特倡导文学家运用“神话方法”进行文学创作,他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荒原》运用“神话原型”来构筑全篇,赋予混杂零乱的“荒原”意象以内在统一的秩序和结构。死亡—再生原型、寻找圣杯原型、水与火原型、圆环原型等构建起一个相互映照的“神话原型”体系:1·死亡—再生原型生死是人必须面对的命运。在永恒的宇宙背景中,任何生命个体都有如微尘,对自身的生死命运难以掌握,但人能够创造精神与灵魂的再生和复活,以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宗教作为超越性意识否认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创造出死后复活与再生来慰藉人的心灵。人死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于古希腊神话和艺术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甚至有些偏爱。不仅在他们的著述中大量提及,而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如:“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人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马克思语);“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现在的欧洲”(恩格斯语);认为古希腊神话和艺术以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并明确地指出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土壤”和“素材”,是希腊艺术产生的“前提”。而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古希腊神话对艺术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仅仅停留在…  相似文献   

19.
田宝祥 《江淮论坛》2023,(6):168-174
在上古神话谱系下,“女娲造人”意指生命的孕育与文化的延续,“夸父追日”意指超越自我极限、打破命运束缚。水神共工将天上之水引向人间,开启了天人关系的建构;巨人朴父在天地初开之际治理洪水,确保了天人关系的稳固。“河神巨灵”的神话故事显示了开辟河道对于先民生存发展的必要性,《楚辞》以“神遇”河伯的方式展现了天人关系之和合共生。从“授禹《河图》”到“大禹治水”、从神话叙事到历史叙事,体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从角力、对抗到和解、共存的演变过程。通过上古神话谱系,可知黄河既是实存的生态系统,又是情理合一的文化生命。黄河文化在演变过程中,勾勒出国人的生活图景,显示出先民的生存智慧。借助上古神话谱系探析黄河文化的源出与演变,有助于把握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本质与真谛。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神话     
颜翔林 《社会科学》2007,2(12):158-164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而神话和神话思维却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活动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国家神话、民族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对文艺依然施加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