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列宁曾经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这本书出版后不久,就爆发了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第一次世界革命高潮,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紧接着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都清楚地证明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趋于瓦解,许多亚非拉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形成广大的第三世界一发展中国家,并作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一支强大的新兴力量,以战斗的姿态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这是我们时代的头等大事。这些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中东人民敲响了民族解放的战鼓和美英的军事干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已经到了垂死的阶段。世界第一次大战特别是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开始了资本主义的总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壮大以及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危机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亚非以及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类历史的两个基本内容,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决  相似文献   

4.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汉、九江的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27年1月收回了被英帝国主义强占了六十多年的汉口、九江两地的租界。这一壮举不但把当时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谋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就在中国重要通商口岸强行设立了租界。这是外国侵略者设于中国领土上的“国中之国”。它们在租界内设有行政和司法机构,驻扎军队和警察,开设工厂、银行、商行和轮船公司,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主流。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更加疯狂,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出现了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这个高潮,包括爱国救亡的戊戌变法运动和反帝的义和团运动,也包括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两次武装起义——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他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大国。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论者,对于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只见其“同”不见其“异”。中国社会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有一个重大的差别点,这就是:俄国是由一个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转变成社会主义的,这个社会主义的胎胞里深深地埋藏着民族冲突的种子;中国则是由一个饱受民族压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过长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长期领导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它的力量深深地扎根于全国人民和…  相似文献   

7.
改革的浪潮冲击着世界,也席卷着中国大地。进入本世纪50年代以来,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性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改革,很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也在改革。这表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改革的时代。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的历史和理论的考察,说明改革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8.
震撼世界的一九○○年义和团起义,是不甘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革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在中国和世界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同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切革命运动曾经历的情景一样,义和团运动从爆发之日起就遭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和恶毒攻击。今天,苏修御用文人齐赫文斯基等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前,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和巩固其领主政权,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实行等级森严的制度,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一个落后的国家,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 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不仅标志着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件大事。在亚洲历史上,日本是唯一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殖民地命运,维护了民族独立,迅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由此发端,中华民族从此开始觉醒。一当资本主义势力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武装侵略中国时,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各阶级、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同中国历史上汉族反抗周边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的斗争相比,已有根本区别。这一斗争,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有时它还带有鲜明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和较量仍在继续之中。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总结我党反对帝因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斗争历史和经验,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斗争的历史回顾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本质对立、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但自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以来,两种社会制度间的斗争和较量就从未停止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提出了“遏制”和“和平演变”两手交替并用的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战略,与此同时,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成为摆在社会主义国家面前艰巨的历史任务。战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着巨大  相似文献   

12.
1840年的鸦片战争迄今已150年了。这150年前后,中国与外国(主要是两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闭关锁国、以天朝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奉行华夷政策;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与帝国列强签订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中国人民寻求独立富强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和平共处五项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当代西方国家的现状.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垄断有了新的发展;实行改良主义缓和阶级矛盾;垄断资本进一步国际化;殖民主义采取了新的形式;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国际协调加强了.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趋激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进一步发展,让会主义代替资资本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今后二十年至三十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其实帝国主义经济就是在迅速发展和停滞腐朽两种趋势的矛盾运动中存在,并且以停滞和腐朽为主要趋势的。下面试以美国经济为典型,探讨帝国主义迅速发展和停滞腐朽两种趋势及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东西方两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即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20世纪初叶的俄国革命,两者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在西方大国确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式在东方大国兴起.广义上看,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第二次高潮中世界矛盾冲突在落后的东方大国聚焦爆发的产物.是以俄国革命为序幕、具有双重性质的东方社会革命.十月革命胜利使俄国进入一个快速崛起的"苏联时代",跻身于世界大国俱乐部;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与振兴的东方大国和平崛起之路;掀起了落后国家民族解放与独立发展的历史潮流,改变了旧的世界格局;促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改革,走向社会稳定与新发展.总之,十月革命开辟了东方大国崛起的新道路和全球化的新时代,东方大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推动世界现代化全球化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变革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矛盾激化,殖民地附属国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共产国际通过政治上的指导和物质上的援助,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国家中的革命运动。在中国,从五四运动开始,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直到形成大革命的高潮,都与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发生发展、成功与失败,究竟有多大影  相似文献   

17.
150年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英国资产阶级蓄意发动的这场卑鄙的战争,用“船坚炮利”迫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开展了反对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斗争,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革命斗争。林则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抗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雷声 《学术界》2001,(6):34-47
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经济发展,是受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制约的.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视角进行考察,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既表现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也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这一本质不仅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挑战多于机遇,而且决定了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加强自身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一、我们处在东风压倒西风的时代(一)我们时代的主要内容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的、腐朽的、垂死的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伟大的十月革命,在地球的六分之一的土地上首先奏起社会主义的凯歌。这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和社会主义走向兴盛的转折点。在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及其政治、经济危机更加尖锐化的基础上,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欧亚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以及亚非一系列殖民地附属国的独立。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深刻化。帝国主义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而社会主义和为社会主义所支持的民族革命运动则如旭日东升,这就是我们时代的主要图景。(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已经占了压倒的优势,“东风已经压倒西风”。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代中国往何处去?历史发展的通道如何?这个民族、国家和人民命运攸关的严重课题,曾经为许多仁人志士所思考、探索和回答。 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现象。 严峻的历史进程要求答案。 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国社会仍然处于封建末世(虽然,它的内部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篇页。在本质意义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屈辱和痛苦的过程,传统的封建主义枷锁上又添加了殖民主义的镣铐。中国人民面临着的首要任务,就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改变没有独立、民主和贫困落后的状态,成为一切进步的、革命的阶级、集团和个人的历史使命。任何真正的社会变革,必须以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