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文学世界中 ,幼儿文学是一块繁茂的园地。本文试图从动态美、音韵美、色彩美三个层面对幼儿文学语言加以探析 ,从而揭示它独具魅力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篇修辞的美学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篇修辞涉及的是语言美不美的问题,通常在两个层次上实现语言的优美:第一层是语篇结构层上整齐均衡、和谐一致、变化有序的句式和音韵,第二层是语篇意义层生动形象的意象。英语语篇修辞具有均衡美、整齐美、变化美和形象美四种美学属性。  相似文献   

3.
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语言是广告成功的关键,本文拟重点从英语音位的音响特征入手,通过各种常见英文商标和广告的实例分析与鉴赏,探讨广告英语中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4.
大连理工大学典籍英译研究所姜怡、姜欣两教授以《茶经》《续茶经》英译为研究个案,从美学视角分析译者怎样把握“美译”的内涵。探究典籍英译的美学思想和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审美取向,不难发现,译者选用或清新、或朴素、或凝练、或俭约的语言在译文中重现了原文的词句美、音韵关和篇章美,塑造了茶典籍英译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5.
卢云峰 《理论界》2006,(3):190-192
张爱玲成功的原因除了她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篇篇千疮百孔的爱情故事、一幕幕对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外,恐怕当属她的语言风格。张爱玲既有着不厌其烦的袭旧,吸取古典文学和市井小说的营养,又有着坚持不懈的创新,自觉融入现代派手法并独创苍凉且不落窠臼的叙事语言,从而形成了独特“张爱玲体”的语言风格。“张爱玲体”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其文化背景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衣服狂"的张爱玲在小说中常以服饰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人情人性.在<茉莉香片>中,她塑造了身着"萧条的美"的服饰的男性形象--言子夜. "萧条的美"既蕴含外向的反抗之美,又蕴含内在的坚持之美,代表了张爱玲本人对男性的审美观照和潜在期待.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写作研究是二十世纪中华散文研究不能回避的一大课题。他在众多作品里表现出的对中华文化传统钟情孺慕的底色之美、对时空流转变换画面闪现的流光之美以及对汉语音韵节奏丰富创造的乐声之美,此三大特点是他散文创作理念的一种成功实践,也是他运用中文写作散文的审美特质。底色、流光与乐声统一汇合成了他娴熟而光彩的中文世界。研究其散文世界的三美特质,对散文创作和鉴赏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8.
苍凉的传奇-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宁 《理论界》2000,(1):56-57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的作家。抗战中的“孤岛”上海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张爱玲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贵族”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扮演了一幕“传奇”。张爱玲的传奇是悲剧性的。代表着张爱玲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是悲剧 ,然而张爱玲笔下的悲剧不是悲壮而是苍凉。苍凉作为一种情绪主题笼罩着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我发觉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成分。力是快乐的 ,美却是悲哀 ,两者不能独立存在。……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 ,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 ,没有美 ,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  相似文献   

9.
王凤仙 《船山学刊》2008,(2):201-203
荒诞意识是张爱玲小说现代性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生命存在的偶然性、人与外部世界的割裂、生存的无意义及人与自我的离异等等。张爱玲笔下的荒诞图景.是她对充满非理性世界的一种理性的把握,是一种彻悟。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致力于小说文体的革新,他的小说在文体上融入了诗的因素,由此相应地带来小说语言的诗化。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以密集的意象扩大审美空间;二、讲究文字的组合,从“关系”中产生意味;三、在语境中变异和增殖;四、省略语句,创设“空白”,增加诗意空间;五、语言富有音韵美、节奏感。这些都使他的小说语言具有了诗的神韵,从故事的附庸和载体变成了读者的欣赏对象,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鹏振 《齐鲁学刊》2006,(5):106-108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体现了极为可贵的自由精神和创造品格。她真正做到了自由抒写,运笔繁简随意,雅俗兼容,庄谐并存;她的语言富于创造性,在继承旧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新的散文语汇。张爱玲这种自由抒写的态度和积极创造的精神对后世散文创作无疑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建伟 《齐鲁学刊》2012,(3):152-155
《无字》饱含了张洁的生命和感情,是其思想与艺术积累的一次总爆发。《无字》对于张洁创作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对其创作中的男神镜像的建构和解构。张洁创作中的男主人公由"男神"到魔鬼的蜕变是她内在矛盾冲突的多向呈现,这多向呈现可作为研究张洁思想性格变化的依据,她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又形成她文学创作的种种新面貌。  相似文献   

13.
李璐 《学术探索》2012,(5):139-141
从傅雷与张爱玲1944年形成对峙的文章的主要观点入手,阐明张爱玲小说中人物浓郁的英雄气质。张爱玲塑造的主要人物具有鲜明的共性:敏锐冷静的洞察力、细致精微的感觉和强烈的自省精神,不与周围环境随波逐流,认真努力想在物质或精神上抓住一点可靠的东西而最终失败。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人生的思考和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对张爱玲的创作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与张爱玲的期待视野相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张爱玲早年生活体验不啻为一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典型案例;其次,张爱玲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接受是受时代思潮的影响;第三,张爱玲对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以深刻挖掘人性著称,作家以冷静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把人生与人性看得明白透彻,故给人以绝情之感。但正是因为这种对人事的通天达地的了解,使她生出了对凡俗人事、庸俗人生的深深理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的同情与慷慨是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对整个世俗的看法,她的温情是在深谙无情的基础上的理解,她的慈悲是在看透冷酷的基础上的宽容。试图从张爱玲的家世背景、个人经历、思想观念人手,解读其作品中深藏在她冷静客观描写、老辣犀利笔法下的对无奈人生的无限慈悲与对软弱人性的深深体谅。  相似文献   

16.
贺玉庆 《云梦学刊》2006,27(3):95-97
审美创作主体是沟通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过滤器",在创作过程中其主体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张爱玲这一创作主体后期因为没有克服自身内外的矛盾冲突,出现了价值观创作观的左摇右摆,演绎出了审美创作主体失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主要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苍凉感.究其原因,文化、民族历史、时代、个人生活经验及其心灵感悟都是张爱玲苍凉感存在的渊源,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着她的人生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8.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新生代女作家,她以其特有的细腻笔法和大胆的情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具有鲜明"创新"意识的语言形态,也正是"创新"修辞的运用,使其语言在仿拟、引用、比喻等常规修辞上呈现了异彩纷呈的语言变异。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散文表现了人生的虚无和存在的荒诞,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焦虑、孤独和绝望,这成为张爱玲基本的人生观和她着重表现的生存体验。张爱玲散文的虚无主义意向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张爱玲将她早期发表的十篇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传奇》。这本《传奇》囊括了张爱玲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痼疾的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传奇》一书中,张爱玲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敏锐和感悟,透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诸因素加于女性身上的种种华丽光环,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内部,记叙下了她所触摸与理解到的女性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