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股东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十分突出,侵害手法多种多样,花样百出,人们将这一现象归纳概括为“一股独大”。认识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种种手法,有利于小股东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股权集中是法律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的一种替代机制,但在股权集中的同时,存在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的优势掠夺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经验分析,得出股权集中度、法人控股、制衡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最后提出保护我国投资者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优先权作为一项担保物权,是指债权人依法律的规定就债务人的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优先权制度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其发端于罗马法以来,倍受各国民事立法所重视。  相似文献   

4.
所谓股权转让,是指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该股东权的民事法律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分为股东之间的转让和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为了维持股东相互之间信赖关系基础,公司立法时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转让股权设定了一定的限制.我国<公司法>对该转让出资的条件和程序做出了规定,但规定比较简略,不够明确和具体,这必然会影响到部分股东实现转让股权的权利,甚至于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借鉴了国外的退股权等相关法律制度,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失真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 ,而且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公司治理本身所存在的严重缺陷却是基础性的、制度性的原因。因此 ,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割裂的问题.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然而现实却显示,改革的效果并没有理论预期的那么乐观.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受到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当股权比较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或者控股股东为与上市公司利益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时,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较弱,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改善的程度较低.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结果方程模型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能力是指股份制企业运用拥有的资产,使企业正常运作、获取利益大小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的权益。如何设立一套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股份制企业经营能力。是股东、债权人、国家有关部门及企业主管部门所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建立一套公正而全面反映股份制企业经营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非完善市场条件下,现金持有量受到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等内部因素以及股东和债权人保护、宏观经济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为非完善市场务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国外上市公司呈现不同的特性,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方式也有所不同.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研究在非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流通A股比例、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主要论述了与资本结构相关的三个代理冲突第一类是股东和管理者间的冲突;第二类是股东和债权人间的冲突;第三类是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从一定意义上讲,股份有限公司是股东资本的结合,着重于公司资本的数额,而公司注册资本,又须划分为等额股份。虽然股东的多寡并不是公司资本多寡的标志,但公司资本毕竟是由股东所持股份构成的,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必以股东为其存在的条件。而体现股东权利的股权作为一种公事权利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它必须通过股东行使股权来实现,因此,股权的行使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股份公司成了多元化利益的焦点,它不仅同股东发生利益关系,而…  相似文献   

11.
李海丽  沈哲 《统计研究》2024,(3):129-139
本文基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持股行权试点政策的实施,实证检验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如何防范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实施后试点省份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平均下降15.997%~21.833%,并证实结论是稳健可靠的。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越大、企业诉讼风险越高以及所在地区的市场和法治环境越好时,试点政策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治理水平两个渠道作用于股价崩盘风险。本研究为完善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维护金融稳定具有一定的实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一般是指企业的借贷人(债权人)和股东.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构成情况较复杂,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法人、外商和个人投资者;按在公司所占的股权比例大小分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从证券流通市场来看可以划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债权人保护视角,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债务契约需要实际控制人与政府有关联这一非正式指标。研究表明,有关联的企业更容易得到银行贷款;这种关联身份不仅能够减少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有关联企业获得更多的新续贷款和长期借款,并且当出现债务契约冲突的时候,也能作为一种协调机制,起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具有政府补贴的企业破产决策问题,将各种企业权益看成写在企业资产上的期权,分析了政府分别补贴债权人和企业股东时企业的破产决策问题。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可以避免企业无效提早或延迟破产。特别地,如果政府补贴水平低于最优水平但允许债务重组时,企业无效提前破产可以避免;如果政府补贴水平高于最优水平但允许债权妥协时,企业无效延迟破产可以避免。比较政府补贴债权人和补贴企业股东两种情形下的最优补贴水平,政府补贴债权人促使企业有效破产的支出较小。  相似文献   

15.
周娜 《统计与决策》2007,(7):152-154
一、公司治理与经营业绩的一般关系 (一)股东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股东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最高权力的利益相关主体,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所有决策都应该以维护股东的利益为标准和目的,企业中所有的治理机制也都应该以维护股东利益为目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除了利用股东大会和监事会或者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外部的公司控制市场对其进行制约和影响,或者加入公司董事会亲自参与公司治理(当然,只有大股东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偏好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持股比例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才会选择"隧道效应"行为;上市公司利润水平越高,"隧道效应"行为越严重,公司治理越好,"隧道效应"行为越轻;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隧道效应"行为的偏好程度降低;此外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会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降低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创科技企业具备新创企业和科技企业的特征,因此治理机制与其他企业不同。文章采用2006年新创科技中小企业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董事会、高管人员、股东、债权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治理状况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结论是:董事会开会次数、CEO薪酬、CEO持股比例是否为5~25%、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公司规模与绩效正相关,CEO变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与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浅析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债权与公司治理 企业的所有权是一种状态所有权,控制权的安排呈现出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的特征,即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变企业的控制权会在债权人,股权人和经理之间发生转移.令x为企业的总收入,w为应该支付工人的合同工资,r为对债权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假定x在0到X之间分布(其中X是最大可能的收入),工人的索取权优先于债权人.那么,状态依存所有权说的就是,如果企业处于"x≥w+r"的状态,股东是所有者:如果企业处于"w≤x(w+r"的状态,债权人是所有者.因此当企业偿债能力不足,债权人就自动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债权人可以通过处理抵押资产,迫使企业破产等方式来行使控制权,对企业经营者构成硬约束.也就是说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通常是通过法律规范的破产程序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精确的财务困境预警能使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较好地防范风险的产生。现有的财务困境预警方法主要有统计类方法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建模的一些关键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据此,我们若从建模方法、样本选择及变量选择三方面进行拓展,可以较好地改进企业财务困境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公众股可以流通、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不平衡问题就一直存在,这种股权分置的问题严重违背同股同权的原则,不但不利于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的利益,也不利于公众股股东的利益.随着国有股、法人股规模的迅速扩大,国有股、法人股流通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股市上曾经出现几次国有股减持试点,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国有股减持方案侵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而不被市场认同;股市是在流通股股东支持下发展壮大的,维护流通股股东利益成为国有股减持流通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