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期,国内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农业科技进步的模式,从而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从农业科技进步的含义入手,着重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现有模式及选择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进步模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进步之间关系,鲜有定量研究。利用协整理论与方法,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进步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其中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作用较R&D投入的作用明显;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对农业R&D投入具有拉动作用,但是农业科技进步并未推动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为此,我们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科技进步的作用和贡献的测算,从整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潜力。本文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状况作了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科技进步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进步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建成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但农业新科技在农村的扩散和传播受很多因素的约束。因此,分析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因素、加速农业新科技的迅速传播,成为理论和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间题。本文试图结合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对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标志、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诸因素,以及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迟缓的表现形式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制度创新应兼容农业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制度创新与农业科技进步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农业制度创新可以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有效激励 ;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制度创新富有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农业制度创新必须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作为重要的制度目标。在农业制度创新与安排中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加快建立和培育农村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和市场竞争及价格机制 ,发育农产品市场及各类要素市场 ,并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督与调控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进步作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是当前上海郊区农业生产中尤显突出和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沪郊种植业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定量分析以及种植业科技进步发展现状分析,反映出8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对促进沪郊种植业稳步增长起了较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沪郊种植业生产中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与种植业长期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农业科技的进步的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就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推进郊区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除了继续依靠政策和投入外,关键是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建立索洛增长速度模型,对福建和台湾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4年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平均贡献率明显低于台湾省农业科技进步平均贡献率。从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要素来看,福建的农业科技进步主要依赖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占比分别为51.37%和24.08%。与之不同的是,台湾的农业科技进步主要源于农业机械的普及和灌溉排水设施的完善,而农药和化肥的相对权重则较低。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农业科技进步对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指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着供需不足、供需脱节等问题。提出应大胆引入市场机制 ,改革我国现行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制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进步事关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事关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作为发展中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文章在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以中国13个省级行政单位2000-2012年数据为例,实证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是显著的;除农村金融规模指标外,前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研人员的投入量、农村金融结构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人力资本指标均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总结了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科学分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农业科技产业化战略、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战略、创新条件与平台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引领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经过分析,从不同方面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解释,尝试性地给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同时,在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这不仅符合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工业化道路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在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并予以合理布局;不断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和结构高度;注意新兴与传统并举,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影响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因素、人口因素、制度政策等因素构建耕地集约利用驱动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四川省1978-2015年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和农业科技是推动耕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政府对耕地的利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农民集约利用耕地;整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性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实际情况,首先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据此对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除长沙市和岳阳市处于基本集约外,城市群其它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时间上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并与区域经济的差异高度相关;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农业集约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理想,产品质量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集约化经营理念缺失。文章认为,应帮助建立和扶持集约化经营的企业,重视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从业素质,不断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系统,用足用活中央政策,重视发展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问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农业经营学"研究中土地集约概念的梳理,以土地投入产出的结构性解析为切入点,比较了城市与农业土地利用的区别.文章指出,从农业土地集约拓展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造成"集约"这一概念两个不同质的内涵与理解,这有违于科学术语一致性原则.文章对集约目标泛化造成研究中和政策实施上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模式是经济组织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以工商资本对农户经营活动的控制权程度为依据,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进入模式划分为“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三种类型。利用对广东、湖北、江苏以及云南四省151个投资主体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生产因素、市场因素、制度因素以及生产技术传递能力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优势越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选择紧密型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市场潜力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紧密型进入模式;非正式制度越不利,选择紧密型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低;生产技术的传递能力越弱,越倾向于选择紧密型进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的普遍存在和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使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尤其是大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迫在眉睫。文章以我国北方某一大城市为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分别计算了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并按照综合指数对各区县土地集约利用的情况进行排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粗放式的管理理念与发展模式是造成中国社会管理层面出现漏洞和“真空”的主要原因.“真空”和漏洞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控制失调,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由粗放型社会向精细化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精细化发展对中国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技术作为精细社会建设的推动力,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是构建精细社会的核心与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总动力.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种对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文章提出了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概念,并研究了产业集约化发展与资源配置、产业集中、产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实现产业集约化的制度问题,分析了产业内部促成集约化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