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完全或部分地保证其所管理的子公司的清偿能力 ,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向其不能清偿债务的子公司重新注入资金 ,或向政府机构赔偿因子公司经营失败而给公众债权人造成的损失 ,或赔偿公共保险基金。它要求控股公司对子公司作出开放式的财务承诺 ,表明了对传统的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制度突破。加重责任制度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本质上存在很多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金融控股公司破产法律责任的基础上,以世界金融大国的多种金融制度为例,对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利用、操控其子公司的破产来规避法律责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此领域引入“刺破法人面纱”理论,通过对母公司股东身份的强调,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在其金融子公司破产前后法律责任的种类以及责任范围的大小,为金融控股公司作为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担负无限责任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托。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各国金融机构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无疑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内部交易是金融控股公司区别于一般金融机构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它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内部交易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整合其内部的资源,发挥协同效应,获取更多利润。同时,内部交易又会使集团内部被控股的银行子公司形成大量不良贷款,非银行子公司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4.
金融控股公司除了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一般风险之外,还会面临特殊风险:不稳定性、不透明结构、垄断等三大类风险。(一)不稳定性风险。1.风险传递。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涉及多种金融领域的金融混合体,在这种组织体制下,如果某个业务部门出现财务问题,可能会传递到集团内部其他业务部门。风险传递的基础是公司的关联交易,这种关联交易将使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如果一个子公司经营不善或倒闭,风险极易传染给其它子公司,增大整个集团的风险。2.资本金重复计算。为了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母公司拨付给子公司的资本金,往往会在母公…  相似文献   

5.
金融服务业的变革和一体化,促进了金融集团及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有两种模式:非金融企业控股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在监管制度上,强调应实行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从传统监管方式向风险目标值法转移,要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的监管,建立内部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6.
金融服务集团是指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为子公司,通过控有股份,达到支配被控股公司的经营活动为目的的公司,可分为事业型金融集团、纯粹型金融集团和多元化集团。进入21世纪,全球金融业出现了普遍的混业经营趋势,世界金融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向是各国金融制度的趋同化,相应地出现了跨保险、银行和证券等行业的金融集团。这种金融企业的发展潮流满足了市场需求,代表了先进的公司组织方式,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了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後,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金融…  相似文献   

7.
论普通法上的董事责任保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事责任保险,是指以董事、经理向公司或第三者(股东、债权人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普通法国家公司法典及判例多规定有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对董事、经理经营中的某些过失责任运用保险机制分散其风险。文章还就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建立的必要性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最佳选择。但是,金融控股公司会给金融业的运行带来特殊的经营风险,即资本重复计算、不公正内部交易、风险传播、利益冲突和缺乏透明度等。为控制和消解金融控股公司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在私法层次上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组织和行为的规制,并实行加重责任机制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以及其在美国、英国、日本的发展,通过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定义,并探讨了适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认为我国应该选用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认为我国必将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认为应该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深石原则等进行可操作性的规范,以达到有效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设计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是在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实行三方定期联席会议制,这种协同监管方式对于有效监管还是不够的。根据我国金融形势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历程,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借鉴美国伞式监管体制,即美联储作为主导性监管者,负责协调其他机构监管者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体监管,而控股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仍适用分业监管。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建立牵头监管人制度。由人民银行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体风险进行监管,而银监会、证监…  相似文献   

11.
混业经营趋势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不断融合,不少产业资本主导的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开始出现。通过构建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与其子公司之间的市场风险相关性度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股集团内部存在风险传递效应,传递方向为金融子公司至控股集团,与此同时,市场风险相关程度会表现出时变特征,并且在金融市场的"平静期"和"危机期",这种时变特征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最根本原因是金融交易中的金融机构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损害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通常容易被忽视的是当金融消费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及过度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运用经济学当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金融交易中产生的双重道德风险进行分析,更好地防范双重道德风险的产生,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有风险及其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探讨金融控股公司特有的风险并加以防范和化解,使这种新兴组织形式对中国金融业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金融业务综合化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大行其道。我国在政策法规层面虽然没有明确涉及金融控股公司,但这类金融机构事实上早已存在。文章在回顾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状况与动因进行了剖析,进而对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法律瓶颈与政策动态进行梳理,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MBO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由于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法律和规范化市场监控机制的严重缺失与滞后,政策和监管态度的模糊性,以及管理层道德理性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及障碍,尤其是道德风险。因此,从经济学及法学的视角,理性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中的道德风险,探索、构建预防机制和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中国MBO的健康发展,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外资保险巨鳄的混业竞争挑战,中资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可以避免综合经营与现有法律的冲突和获取规模收益及范围经济,建立保险集团公司、建立保银或保证战略联盟、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是三个由低到高、逐级递进的保险综合经营的层次途径,适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资保险公司运用;中资保险公司应从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加大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统一企业文化认识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金融控股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中资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行政人与其他人一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下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附带着一系列的义务与利益规定。角色冲突、利益冲突甚至是道德冲突产生的伦理困境,使得行政人经常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应从创设制度化的个人伦理生存空间、行政人对角色责任的清醒认识、弘扬行政人的个体独立人格、界定行政人的忠诚限度等方面帮助行政人找到既可保存公共利益又可保存自己人格完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资本控制: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仅限于单个的法人企业,也就是说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仅适用于单个的法人企业,而不适用于企业集团,尤其不适用于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是很有必要的。由于企业集团作为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群体,其实质是一组契约关系和层级结构,而契约关系的核心是资本关系,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主要靠资本控制来实现。对子公司来说,资本控制是一种外部控制,但对整个企业集团而言,却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因此,企业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应从控股公司的资本控制的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