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国首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7—11日在昆明举行。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集中于两点:一、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如何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与会者的主要观点有:1.对我国经济稳定与不稳定发展历史时期的划分。一些同志提出,建国38年以来,大体可以划为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有两个时期:一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三年恢复到“一五”时期的前八年(1949—1957);二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后八年(1979—1986)。在这两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虽然也有小的波动,但从总体上始终保持了年平均递增18%、13%左右的增长率。经济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史学界对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看法不一,形成不同的主张:或以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为标准,或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或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为分期标准。这些标准都不符合中国通史的学科分期要求。中国现代史作为通史,其分期应当以社会形态的变迁为标准,应根据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模式,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的准备时期、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时期或传统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或现代社会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文学样式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中国当代诗歌有那些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呢 ?怎样抓住这些特点和规律呢 ?我们不妨从下面两个方面做点尝试 :第一、抓住时期、流派的特点和规律。中国当代主流诗歌的发展 ,我们不妨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即 194 9— 1957年为第一时期 ,1957— 1966年为第二时期 ,1966— 1976年为第三时期 ,1977年以降大致可以笼统地作为第四时期 ,即人们所常说的“新时期”。这样的划分 ,自然大多是为着学习的方便 ,也多少注意到了当代主流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但是 ,用心的学员应当不难发现 ,这样的划…  相似文献   

4.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国统区金融、经济史大致可以划分为“1927—1937年”“1937年—1945年”“1946年—1949年”三个历史时期。在国民政府纷繁杂存、变换频仍的经济行政机构中,有一个与后两个时期几乎是共始终的,对国民政府金融、经济政策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并在国统区金融、经济领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纪事》是当代广东研究会经过近8年的努力完成的。全书约120万字,记录广东51个春秋,将建国后至2000年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0)、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1957.12)、“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1966.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0—2000.12)。每个时期的内容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该时期的“大事记”,为编年体,部分是记事本末体;第二部分是重点选取该时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撰写出相关条目,称为“大事纪略”…  相似文献   

6.
景朝阳 《兰州学刊》2008,(5):98-106,208
我国的国有制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发展历史,深入分析和回顾国家国有制的沿革对于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视角,运用大量史料系统地回溯了我国国家所有制发展的历史轨迹:1949—1956年,国有制初建;1957—1960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失误;1961—1966,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1966—1976。十年“文革”;1977—1984,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新路子;1984-1992,“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与两权分离;1993年至今,分税制与国家所有权分级行使产权;十六大以来的国家所有权分级行使产权阶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我们已作了综合介绍,并已在“学术月刊”1957年第7期“问题讨论”栏内发表。兹再将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问题的讨论续行综合介绍如下:Ⅰ、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问题。(一)一类意见不同意教科书论点,分为三种:(1)一种以陶继侃(见1957年3月8日“人民日报”)和冯玉忠(见1957年2月24日“大公报”)为代表,认为价值规律在国营经济生产中只有影响作用不起调节作用,但对合作社生产却在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理由是:在合作社经济中,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同志将国际共运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第2次低潮”,指的是1957年以来的时期,根据是国际共运发生了种种曲折,充满动荡和分化。本文仪就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作些回顾和探讨。一、这是一个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探索和尝试的时期本世纪初,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各国和各马克思主义政党效法的榜样。到五十年代后期,国际共运发生了分裂,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服从于一个  相似文献   

9.
《四川社科界》2006,(7):20-24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为使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为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意见》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  相似文献   

10.
二、三十年代苏联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吸收外资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21—1926)和工业化、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时期(1927—1937)。 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党和政府实行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在建国后的 30多年里文学研究界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看法 ,即如同王瑶先生所言 :“我们一般都是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视为近代文学 ,下与现代文学相接 ,而将建国以后的文学视为当代文学。”1这是一种近代—现代—当代的分期方式。但在八、九十年代 ,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于分期问题的看法 ,比如王瑶先生自己就认为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应为 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至 1976年10月“十年浩劫”结束。许志英先生主张将原先的“现代”、“当代”打通 ,将现代文学的上限宽泛地定为《新青年》创刊的 1915年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出版的有关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的著作中,中国现代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教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经济史》)部头最大、论述最为系统、详尽,堪称这一领域的台柱之作。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刚从一个行动陷入迷乱的年代走来,又面临着开创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使得80年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历史思索的时代”。进行历史思索,让历史告诉未来,是这个时期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经济史》试图承担这一历史使命。首先,它系统地反思了1949—1984年间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广州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194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在大陆举行的以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为内容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结构、商品经济、商业与外贸、土地与人口及粮食、农业和手工业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从二三十年代兴起,近年来又受到空前重视,多项区域经济史课题被列为“六五”、“七五”时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但关于这种研究的学术背景、学术价值、方法论、研究区域的划分、区域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还缺少较深入的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百年经济史,一般的含义是指自1840年鴉片战爭时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止的社会經济发展史。关于这一百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史要不要分时期的問題,目前正在討論。我們相信通过讨论是会得出正确的結論的。《学术月刊》1960年第八期,发表了茅家琦同志的”读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在文章中作者批评了我们将近百年中国經济发展的历史分成两个时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經济的形成和加深期,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胜利的时期的说法。認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1927年以后中国社会經济性质的错误看法”,“以1927年为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的下限的意見是错误的。”茅家琦同志的文章对我們有不少教益。但是,茅家琦同志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某些論点,我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討論。  相似文献   

15.
关于蒙垦分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垦”,是研究清代乃至近代蒙古社会经济和蒙汉各族关系的重大课题。有关蒙垦分期问题,目前比较通行的划法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早期限垦阶段:乾隆之后属中期禁垦阶段;光绪末年是晚期放垦阶段。从而形成限垦——禁垦——放垦的分期模式。严格地讲,这种分期方法既有悖于清廷对蒙古民族实行“封禁”这一基本国策,又不符合当时蒙垦事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本文主要依据清廷的封禁政策,并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对传统的蒙垦分期方法作如下调整和划分:禁垦时期——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至1857年:限垦时期——1858年(咸丰八年)至1901年;放垦时期——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至1911年。  相似文献   

16.
谢双明 《理论界》2007,4(2):38-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我国制定国民经济“二五”、“三五”计划时,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1号文件都有基本相同的提法。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六大以后,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矛盾条件下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变成国家战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创造性的崭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吉林丰满水电站的历史是东北水电资源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因而必然属于东北经济史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仅就吉林丰满水电站的历史沿革、建设投资、经济意义做初步探索,以丰富整个东北经济史的研究。 一、丰满水电站的历史沿革 丰满水电站始建于1937年,建成于1959年,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共计24年。即经历了伪满时期(1937—1945.8),国民党时期(1946.5—1943.3)和解放后恢复、改建、扩建时期(1948.3—1959年3月)。(1945.8—1946.5为第一次解放阶段,电站无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年了。四十年来,《讲话》的根本精神在文艺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为大家所公认;但是,遇到具体问题,对《讲话》的意义的评价就有不同了。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就是这样。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五分法”,即“五四”时期的文学(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在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进入一九八六至一九九○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七五”计划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搞好“七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怎样才能搞好“七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工作?整个经济工作的全部关键又在哪里呢?“关键有两条: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赵紫阳《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展现 的思想升华、战略突破、举措超越,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辉。 计划改为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一个历史性坐标。从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今年已经52年。新 中国成立56年来,除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上世纪60年代初的几年没有纳入五年计划外,期间已制定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从 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已将沿用了十个五年计划的“计划”改为“规划”。这一字之变,含义很深。它反映了我们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