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居民消费由居民的主观需求所决定,但居民消费不仅是私人的经济活动,还是宏观经济的一个方面。因此,消费结构的不同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武汉市为例,对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现状分析,找出消费结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促进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雁 《决策咨询通讯》2007,(2):57-60,65
服务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服务性消费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被新的观念所取代,作为发展型、享受型的服务性消费正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对服务性消费的总体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几点措施,以期我国服务性消费无论是在质与量上都能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涛 《经营管理者》2013,(20):31-32
当前山东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一个提高的时期,消费结构也在进一步的优化中,但消费结构某些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主要受居民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受环境和个人消费观念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我们应实施以下的政策加以引导: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素质,优化消费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协调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剔除不健康消费,继续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我国平均消费倾向、基尼系数及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误差修正模型,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对平均消费倾向进行实证研究。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差距、消费物价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实证结果看,无论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影响,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对平均消费倾向都是有较为显著地负向影响,且其长期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譹的四个假说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行为理论不能充分解释中国经济转轨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深入地探讨了中国体制转轨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假说”,并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了理论分析,印证了居民消费行为变异“假说”的真实性。得出的基本结论为:制度变迁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根本性原因;政府应重视居民消费行为问题的研究,确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与政策组合,引导居民消费行为,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我国城市(镇)各收入阶层2000—2012年的支出结构,测算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和所得税额;用跨期消费决策的两期模型,构造居民消费效用函数,测算我国流转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近期和远期福利损失,通过比较我国流转税和所得税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福利效应,探讨我国现行税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期依靠投资和出口维持经济增长,却忽视了消费的主导作用。我国政府消费应当发挥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晓寒 《经营管理者》2013,(25):97+397-97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针对长三角地区2011年16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定量分析,使用9项指标对该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结构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得分并进行综合排名,其次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分为3个层欢。在此基拙上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居民最终消费和GDP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78-2006年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最终消费和GDP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居民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且居民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文将测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方法引入到城镇居民消费差距的测定中。采用1992-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各收入分组的消费数据,计算了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七类消费分项指标的差距及其对总消费差距的贡献,并通过反事实方法模拟分析分项指标对总体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镇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保持同步的发展趋势,但消费基尼系数一般小于同期收入基尼系数;第二,尽管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一直成为平抑居民消费差距的最重要因素,但其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程度呈逐步弱化态势;第三,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消费,尤其是前者,已逐步成为影响居民总体消费差距的重要力量;第四,虽然居民家庭设备消费差距一直高居不下,但是其对总体消费差距影响程度呈现出逐步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经典经济学消费理论的前提下,将利率作为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探讨利率变动对多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构建了经济计量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增长率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教育制度改革后,对教育实行收费制度。随着城镇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行为存在非理性因素。因此,本文对城镇居民教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及时客观地把握家庭教育消费现状,分析其原因,对于规范教育市场,引导家庭教育消费走向合理化,促使家庭消费资金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教育制度改革后,对教育实行收费制度。随着城镇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行为存在非理性因素。因此,本文对城镇居民教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及时客观地把握家庭教育消费现状,分析其原因,对于规范教育市场,引导家庭教育消费走向合理化,促使家庭消费资金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居民1985-2012年间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做出分析,得到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的结论。并进一步引入实证研究,得出消费,投资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和投资对GDP都有正向影响,且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大于投资。最后通多过对居民消费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做出分析,为杭州市提高居民消费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成为了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拉动力。城镇居民作为重要的消费主体,其消费结构的演变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在研究最终消费的影响时,经典的投入产出需求拉动模型一般仅考虑消费总量的变化,但假设消费结构与最近调查年份一致,这种处理方法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显然将导致严重的模拟偏误。本文深入分析了城镇居民重点消费系数的时空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而依据消费理论选择若干影响因素对重点消费系数进行了面板回归,得到具有显著解释力的若干因素。基于所构建的模型,论文模拟了2015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拉动效果,首先使用回归模型得到重点系数回归预测值,并据此对2015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修正,进而使用修正的消费结构运用需求拉动模型计算了城镇居民消费对各产业的拉动作用,与传统沿用2012年的消费结构所得到的总产出测算值相比,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发现使用消费结构不变的错误假设将显著低估对总产出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烟台居民的消费现状做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找出制约居民消费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旨在配合政府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加强对居民消费预期的引导,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烟台市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一)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近五年来,烟台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15元,比2008年的13152元  相似文献   

17.
家庭借贷是缓解居民支大于收、平缓消费的重要手段,而贷款价值比的约束迫使家庭的债务规模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持续上涨的房价不断逼近贷款价值比约束,最终表现为消费的大幅度波动。基于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本文细致考察了房价上涨、家庭债务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家庭债务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杠杆显著,即使将样本细分为有房家庭与无房家庭,杠杆效应依然显著;(2)持续上涨的房价将显著促进有房家庭的消费,且这正向作用将被贷款价值比放大;而上涨的房价将抑制无房家庭的消费。(3)无论是有房家庭还是无房家庭,贷款价值比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即只有当贷款价值比增大到一定水平时,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将由促进转为抑制。(4)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在不同群体间差异明显,受教育程度高的城镇家庭,或者持有二套房以上的家庭,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等模型对1995年~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及特点,以及消费不旺局面的内在原因。还对国家大规模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收入所引起的消费总量及结构的变化作出预测,最后探讨了其他一些与消费密切相关的经济热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高;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循环的角度看,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很大,如果收入没有与消费形成良性的同步增长关系,那么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如何准确把握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相关回归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本文利用相关理论和回归模型对淮安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协调淮安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