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思想家。他有一整套独具特色、相对完整系统的思想方法,其中整体直观的经验思维方式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这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董仲舒表述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建构了严密的“天人感应”论体系,为其中华一体、万物一统的政治理想张目,并在思想方法上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建设。因此,认真探讨这一思维方式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春秋末期,墨家创始人墨子及其后传弟子提出了"推类"思想.这一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理论对当时儒、法两家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浓厚的儒、法烙印,我们认为,墨家思想在方法论层面上,通过作用于儒、法两大流派这一间接途径对中国传统法文化产生了影响,其对于传统法文化的塑造、产生、发展功不可没.本文力图通过"推类"思想的提出、"推类"思想对先秦儒、法两家的影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例证三部分的论述,对上述观点予以学理证明.  相似文献   

3.
汉魏时期 ,由于受到现实政治的巨大迫害 ,中国士大夫阶层传统价值观念走向崩溃 ,他们不得不重新建构社会秩序和人生理想的理论大厦 ,这客观上促成了中国文化主题的转移———中国哲学已离开对宇宙起源论的探讨而转向对本体论的探讨 ,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界、思想界人们经常谈论这样一个问题,即在走向社会主义的路上,如何处理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大家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有人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原则性的话容易说,具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儒学从孔子创立以来,到了战国时期,就分孟、荀两大派,虽都推尊孔子,但在具体问题上往往对立。汉代则有董仲舒的神化的儒,魏晋有老庄化的儒,宋代有程朱的理学,宋明有陆王的心学,都打着孔子的旗号,而各有各的理论。实际上他们只能算是儒家的一派,而与孔子学说都有一定的距  相似文献   

5.
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人类在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中,塑造和提升了自身的人格.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大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并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而众多的思想流派,从迥异的思维框架和价值系统出发,建构出的不同理想人格,对我们体认诸种文化形态,特定的时代风貌,不失为重要的参数.所以,探究中同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设计及其对中国人心灵的影响.对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构建新的符合历史必然的价值系统,塑造现时代的理想人格——社会主义新人,均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围绕这个主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运思。  相似文献   

6.
许宁 《东岳论丛》2014,(2):11-15
方东美对张载关学的诠释是独具特色的。他首先指出大气磅礴是张载关学的精神气质,认为张载承接孟子的"浩然之气",发扬了儒学的生命理想和创造精神;其次,他肯定援道入儒、儒道融通是张载关学理论建构的关键和枢纽,确立了北宋儒学形态的路径和方向,对于宋明理学的奠基有历史性贡献;最后,方东美对张载文本的解读注重"对着讲",善于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反观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寻求中西思想价值的归致和贯通。  相似文献   

7.
儒学自从孔子创立以来,历经了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从先秦原生儒学转化为汉武帝、董仲舒的“霸王道杂之”、“独尊儒术”;再到魏晋玄学在儒、道融合基础上,对儒学的新诠释;进而发展为唐代的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然后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转生出来明理学以及心学、气学,直到现代的新儒学。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儒学与各种学派之间的冲突、斗争、磨合、融化,经过曲折而复杂的思想历程,几度衰落而又复兴,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体系,其中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精华,同时也积蓄着历史的糟粕。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政权…  相似文献   

8.
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的关系在先秦的孕育阶段,经过深刻的"华夷之辨",处于关系建构、探索奠立时期。汉唐之间由儒学对我国少数民族先民哲学文化思想观念的初始传播到深入影响,有的少数民族的哲学文化、思维水平甚至显现出与一定时期中原儒学文化的交流融通或理论同构性特征。五代十国两宋时期,演进到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主体意识增强、各以本民族哲学文化思想观念为母体自主地消化融会儒学,元明清三朝转化创新并涌现出"释儒""伊儒"等少数民族儒学形态。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思想观念"和而不同"、交融互动的关系,由外在到内生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了中国少数民族儒学多元化理论形态的创新性建构,是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和谐共进的重要传统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向远 《江海学刊》2023,(1):191-199+256
因为“东亚”一词带有一些历史阴影,中国学界一直较少正面使用它。近年来中国学者曾在不同层面上对“东亚”概念予以批判、考察与清算。20世纪90年代,“东亚儒学”概念从境外传入,激活了中国大陆儒学界的“东亚”话语,学者们通过“东亚儒学”认同东亚,对各国儒学的不同特质予以辨异。同时,中国学者还参与国际性的“东亚共同体”讨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东亚共同体”建构的可能性,并在“共同体”与“社会”的性质区别中,认识到“东亚共同体”必须建立在“东亚认同”特别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东亚儒学”传入与“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是中国“东亚”话语建构的两个主要契机,形成了独特的“东亚”话语体系,是中国“东方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长期被历史学家称为“醇儒”,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一直受到儒家学者之推崇。但细检董仲舒之思想,虽有对孔孟儒学之继承,但更有对齐文化中各种思想之吸收,董仲舒的思想绝非对孔孟儒学的简单继承,而是将鲁文化之儒学与齐文化之公羊学、阴阳家思想融合为一的结果,也可以说,董仲舒完成了对儒学的齐学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沈荣森 《东岳论丛》2001,22(1):139-141
敦煌词的叠字 ,明显受了佛教的影响 ,反映了中外文化的汇流 :从词汇看 ,敦煌词叠字是儒佛文化汇合 ;从技巧看 ,敦煌词叠字连用是儒佛结合的反映 ;从表达看 ,敦煌词叠字是儒佛情事兼顾。敦煌词又是雅俗文化融合的结果 :一方面 ,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具有雅正风貌 ,另一方面 ,它与佛教有紧密的关联 ,具有通俗品质。可见 ,敦煌词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发展中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血液 ,留有佛家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扎根于中国政治实践,同时也离不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对传统时代的政治概念进行创造性转换,使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获得创新性发展,是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政治学界就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定范围内的共识。有学者还就中国传统概念如何进行现代转换进行了专题探讨,得出了颇有理论价值的观点。但是,笔者注意到,  相似文献   

13.
本体论亦称形而上学,是关于宇宙最高存在的理论形态。道德本体论则回答道德存在的最高形式,关注道德的终极价值和最高范畴的规定,即对道德问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回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在先秦至明清的宏阔时空跨度中,道德本体论的建构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理论主线。从先秦孔、孟、荀对最高道德范畴进行规定始,到两汉儒家建构神学目的论的道德体系,经魏晋至隋唐儒、道、释兼综互补,最终在宋明道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本体卓然而立。儒家传统道德本体论的建构过程展示了其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把握传统文化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及其完成的"天"的哲学,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董氏的<贤良对策>,从文化精神、政治方向、思想内容、表达形式多层面地影响了两汉政论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政治传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天"的理论系统,逐渐渗入文学理论之中,成为中国文学思想的重要命题.其中最突出的内容,乃是天人合一与气的学说.董仲舒的<春秋>学,乃是专制政治下经学的新发展,增加了对专制政治"适应"和"矫治"两种相辅相成的因素,直接了影响了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对中国文学的批判精神传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德治(礼治)和法治的是儒、法两家政治哲学的核心。为儒家最终完成德治主义理论体系的是董仲舒,而法治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者是韩非。赖美琴博士新近出版的《韩非与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一书,将韩非与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进行比较研  相似文献   

16.
在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过程中,汉初儒士经历了身份和精神的重要转型。战国周秦之际的儒士,是持有集体信仰却始终没有为现实秩序所接纳的传道者。汉初儒士由传道之儒转变为建构帝国神圣秩序与政治秩序的儒教士。董仲舒代表了这种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才亚楠 《北方论丛》2012,(5):132-135
文化批判的终极目的不是解构文化,而是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文化.在文化批判中,文化理想建构不可或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范式及相应的文化理想模式.新世纪的文化批判在批评某些文化现象的批评同时,应关注学理剖析,构建文化理想.当代中国需要文化批判的理论武器,需要自己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悠久而丰厚的思想文化是通过具体的人而得以创造、传承和延续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离不开具体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家实际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创造活动,儒佛道思想家的思想又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三家的思想,从而表现整个中国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儒学发展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从先秦到汉初的各家思想,建构了一套相对完善,比较系统的政治哲学体系,对汉代的政治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以后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董仲舒政治哲学,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国哲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所提供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对于构建中国政治哲学体系意义重大,且十分必要。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董仲舒政治哲学作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古代三大园林文化体系中,堪与古希腊、西亚园林相媲美的,是独具东方文化神韵的中国园林。大致而言,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具有皇家(宫苑、陵园)、官宦(宅园、墓园)、文人园林与寺观园林四个类型,在其漫长的历史陶冶、发展中,成为纷繁复杂、独具魅力的一种审美文化现象。毋庸置疑,中国传统之儒、道、释时空意识、文化观念、审美情趣、伦理意志以及人格理想等,都曾经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建构与演变具有深刻影响。而从自然与人这文化哲学母题进行分析,中国园林文化的哲学之精魂,则无疑是老庄之“道”。这一巨大而美丽的文化现象所涵蕴的,是老庄“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与所谓“穷则独善其身”的“自由”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