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舞蹈空间的营造在舞蹈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营造舞台的物理空间进而转化为观众的心理空间,实现从有限的物理空间进入到无限的想像世界,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理性的感受与领悟。  相似文献   

2.
在资源空间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的特征,通过资源空间的操作机制来实现对一个资源空间进行分片可以有三种基本分片方式:基于坐标的资源空间分片、基于坐标轴的资源空间分片和混合型资源空间分片。  相似文献   

3.
对空间理性缘起的价值考察是大卫·哈维空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重审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哈维发现传统空间的"观看之道"在此转变,空间被各种理性印象所内化,其被视为个体解放与技术文明所利用的对象。在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规划的双重推进下,空间理性在建筑、自然等多个领域得以体现。而空间由此所蕴含的客观性、实用性与技术性也吸引了"权力"的渗透,空间与权力的结盟使空间理性的行为实践逐步"异化",进而导致了空间的去人性化表征。  相似文献   

4.
公共理性是建构社会合作系统与良序社会的核心理念,政治公共空间则为公共理性的展开提供前提条件。"制度——核心行动者"分析框架为考察当前我国公共理性与政治公共空间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范式,依据这一范式的公共理性构建呈现为以执政党为核心行动者推动民生政治、公民政治与共和政治的进路,政治公共空间构建则体现为执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在不同领域作为核心行动者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政策具有科学理性和情感关怀双向价值,情感空间意味着在政策制定、贯行中突破单一向度的理性崇拜,重新思考政策生产路径中“人”的价值,对政策与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层剖析。学前教育政策的情感空间主要围绕三个层面来架构:第一,理性和情感的互证为空间之基;第二,主体性的回归为空间之核;第三,他者的入场为空间之限。由此,学前教育政策基于“情”与“理”的平衡,承认学前教育场域中人、事、境等一切存在的价值性和可能性,寻求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赛博空间的精神性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而建构的赛博空间具有虚拟化、符号化、在线化等特征,其独特的存在与运行方式导致了人类精神在新的层面的超越: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的精神性超越,公共精神对私人精神空间的超越,博客精神与个体理性的超越。博客是网络表达的最新形式,博客以其思想的独立性、行为的个人化与出版的自主性特征推动了个人话语的张扬与个体理性的现实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创新依赖于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治的高度融合,传统的国家治理观念急需更新.通过对国家理性与公共理性哲学的考量,认为符合公共理性的国家理性才植根于正义,提出以符合公共理性的国家理性来促进民主社会的实现,基于审慎思辨的审议民主推动公共理性的成长;而公共空间的建构,是国家理性走向公共理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扬弃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从形式层面解决现代主义建筑异化矛盾的进路,转而从空间的层面对其进行解析。传统建筑理论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后者继承科学的理性空间思想,以此作为其理论原则的核心并统摄其他相关要素。现代主义建筑在理性空间思想统摄下使目的性功能变成客观量化目标,方法性构造演变为力学实证手段,结果性形式成为数理几何的呈现,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就是理性空间,把握这种本质才能摆脱矛盾、走出困境,达到"诗意栖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充本着"疾虚妄"的叙事目的和"求真实"的叙事态度创作《论衡》,叙事形式富于逻辑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论衡》"是而直"的叙事空间,体现了王充理性思维模式。在其作用下,王充重新构建了物理空间和伦理空间。王充的理性思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色·戒》独特的空间中,充满着二元对立之间的矛盾。张爱玲将个体生命在感性空间(色)与理性空间(戒)、人的自然属性欲望空间(色)与社会规范空间(戒)、国家空间(戒)与个体空间(色)、革命空间(戒)与欲望空间(色)之间的关系书写得淋漓尽致。在《色·戒》的空间中,男性和女性的情爱伦理观念在战争空间背景下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和交融。对于生存与死亡,拯救与沉沦、妥协与抵抗有着深刻的思考,读者在战争的异化空间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艰难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的迷茫性等。张爱玲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战争体验出发,对沦陷区的上海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了建构,在战争风云的城市空间中,来解析王佳芝的生存处境和人性特点,还原王佳芝欲望生成的过程,展现灵肉结合与分离的挣扎与苦痛,深掘了宏大的革命英雄话语下的人性的挣扎和斗争。她对战争的独特的观察和体验,对于城市的感知、想象与呈现,都使这篇小说在人性的思考上闪现出迷人的光芒和色彩。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所开显的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有本然、实然和应然三种。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之所以要由实然跃升至应然,只是因为人有觉解,人觉解到了人之理与标准,觉解到了其所应该,因而不安于事实上的不完全。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除了受“学养”功夫的决定外,还受才与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理论要走向成熟都必须通过批判找到它的理论界限,任何一种理论当它被泛化时都需要通过批判彰显其理论的精神。以实践开启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新范式,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根据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的方法,可以把事物分为实体、实体属性两类,由此可从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实践与理论、实践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四个方面对实践进行反思。个体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始点和本源,集体实践、阶级实践最终都可归结于个体实践,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不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和实践可以有相同的对象,在实践活动中人通过对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世界、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实践智慧与实践活动相互吁求,实践智慧指向本然的真,但理论理性却没能达到本然的真,由此导致了理论理性和实践智慧的对立;人是自然存在物和人是在世存在使人的实践存在不合理的可能性,而人的行为和意志的相反倾向性则使这一问题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组织租并不足以说明村社理性所具有的特质,村社制度所内涵的,除了长期演进的重复博弈结构中形成的具有工具理性特性的“队生产”形态,还包括以血缘认同和村落共同体认同为基础的具有价值理性性质的家庭内代际分工和外部协作行为。这一价值形态和生产关系及其所依赖的小衣经济,即为小农村社制度,它实质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条件的制约下,农耕文明演进路径依赖地形成的内生性生产与治理结构。豫南村落自主治理实践形态表明,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乡村巨变导致乡土伦理价值体系的式微与村社制度的瓦解。因此,“三治”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建以村社理性为核心的小农村社制度。  相似文献   

14.
接踵而至的生态危机向人类提出了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对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康德博大精深的批判哲学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性、生态道德思想底蕴。在生态哲学的视野下,重新解析阐发康德的批判哲学,旨在深入挖掘和梳理其对生态危机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社会发展思想主要有5个方面:我们的时代要求理性必须对自己进行批判,可以根据经验推动社会发展;好意把握着社会发展的原则,使社会发展向良性方向前进;社会发展必须出于每个人的义务,尊重客观规律,而非出于每个人的爱好;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不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灵魂不死、意志自由和上帝存在,这样才能使社会发展成为最高的好事。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炭安全生产规制失灵与协同规制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安全规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干预企业决策,使其增加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但是。规制者同样会遵从“经济人”的理性,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出发来执行规制政策。企业与规制者从“经济人”理性出发的行动逻辑往往导致规制失灵。协同规制理论为解决传统的政府规制失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协同规制的核心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它可以对企业与规制者的“经济人”理性形成有效的制约,从而使煤矿工人的合法权益从规制决策到执行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回应,并最终保证安全规刺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7.
人的理性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必须加强对人的理性内涵和层次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探讨人的理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矛盾化解和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理性发展要有新的内容,要与和谐社会构架的科学建设和时代的最新发展紧密融合,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人的理性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炜创作了很多以大地和自然作为叙事对象的小说,其中《蘑菇七种》、《我的田园》和《九月寓言》是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反映出张炜意欲复活自然,重建人与自然的诗性关系,在自然性和人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思想追求。在工具理性甚嚣尘上的时代,张炜“融入野地”的写作,是对现代性直线发展思维的一种反拨,和对机械人本主义的纠偏,其内在精神遥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天人合一的血脉和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9.
市场失灵为政府的积极干预成为必要,同时我们也发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非总是积极有效的。政府的有限理性加之其具有经济人的特质因此极易陷入干预失灵的泥潭。正是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才建构了经济法的逻辑基点。本文以政府失灵为主题,首先从政府失灵在我国的主要表现为切入点,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经济法的角度提出规范措施,旨在使政府干预在经济法的规制下实现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道德哲学从超验的角度研究道德的价值依据,进行道德形而上学的论证,作为前提,理性的批判成为必然。通过理性的批判,康德划定了理论理性的界限,在实践理性中寻求形而上学的支持,实践理性成为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