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固定语句,反映了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经验教训,通俗而含义深刻。兰州方言中蕴藏着丰富的谚语。其中一部分已见之于普通话,如“羊毛出在羊身上”,“纸里包不住火”、“称砣虽小压千斤”、“隔行如隔山”等等。但还有许多尚未见之于普通话或与普通话中的不大一样。本文所说的“兰州方言中的谚语”(以下简称“兰州谚语”)是指后者而言的。下面我们对之略作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
社会语言学将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在特定区城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拟对蒲城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展示蒲城的文化内涵和淳朴、豪放的民风.  相似文献   

3.
<正> 潮汕方言的句法与普通话差别并不大,句法关系主要以词序为语法手段来体现,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复句的逻辑意义也不一定用虚词来表示。因而,潮汕方言的虚词不及普通话丰富。但为数不多的潮汕方言的虚词却颇具地方特色,与普通话差别甚大,所以有必要对它们作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许多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俄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从俄语谚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数字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俄语谚语还体现出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一种流行很广的舆论工具,是为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三大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用凝炼的语言把它概括成革命的谚语。这种谚语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世界观,又揭示了某些客观真理,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斗争精神,且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成了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谚语都属于劳动人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决不能超越它所  相似文献   

6.
山西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山西文明源远流长,民间熟语更是浩如烟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是一代代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当地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山西民间熟语与山西民间人文习俗关系密切,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浓郁而富有特色的山西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7.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一件绚丽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凝聚了英语国家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社会生活和斗争的实践经验,是英语语汇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谚语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其语言艺术也达到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8.
俄汉谚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不仅是各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更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从语言国情学的角度对俄汉谚语进行对比和研究 ,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俄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拟从俄汉谚语的对比参照中 ,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以及它们之间的可比性、不可比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括大量的习语。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使用时可以作为句子成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交际单位,表达完整的思想。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谚语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还靠它们有丰富的意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潮汕方言是我国保留古音古词古义等最多的方言之一。由于它与普通话差别很大,难学难懂,进而影响到外地移民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感。在潮汕地区,潮汕方言居于绝对的强势地位,这也是影响潮汕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因为方言从总体上看,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迄今,潮汕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潮汕地区的绝对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滞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上淡化潮汕方言,实施文化包容和文化多元,这也是潮汕海洋文化应有的品性。  相似文献   

11.
论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多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发人深省,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经验之谈,智慧的伟大结晶。谚语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表现力,运用十分普遍,它充实了词汇的宝库,成为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今天,对谚语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什么是谚语?《说文解字》称:“谚,传言也”;《左传》云:“谚,俗言也”;《文心雕龙》说:“谚,直语也”。众说纷云,它们各自指出了谚语的一些特点,但都比较含混,不够全面和科学。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说,谚语有以下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己伟大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的语言精品。它言简意精、雄辩有力、生动形象、粗犷质朴,易于上口,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具有泥土芳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为本民族所喜闻乐见的谚语。它们不仅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还存在着普遍的特点和规律。可以说,谚语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财富,也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财富。各民族之间不断地相互移植优秀的谚语,对于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谚语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产斗争、社会交往的经验总结 ,也是其智慧的结晶 ,其中有许多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哲理。青海蒙古族谚语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思想内涵和结构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青海蒙古族谚语的类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谚语”     
前言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的流行,谚语一类是占有很大比重的,它似乎比歌谣在社会各阶层流行得更为普遍和广泛。谚语虽然是由三言两语所组成的短小的句子,但它却饱藏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感情和经验,是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智能结晶,并以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人民斗争的武器,也是人民自我教育的武器。  相似文献   

15.
《南都学坛》2017,(6):57-60
李佩甫作为当代优秀乡土作家的突出代表,地方特色成为其作品的本质特征,而构成其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他具有方言自觉,善于运用方言成分,充分彰显方言文化内涵。从李佩甫小说《城的灯》可以看出,李佩甫小说运用方言有三种形式:对河南方言的直接运用、运用方言时结合了作者的阐释、直接把方言作为描写的对象。对方言成分的运用,使李佩甫作品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豫中平原的特殊地域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认知。李佩甫擅长乡土小说创作,他有文化自觉和方言自觉,在创作时自然会使用中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因此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方言成分。在提倡文学个性化的今天,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方言资源,创作出更具特色的文学作品,也是文学创作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它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兼收并蓄,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千锤百炼,终成为简洁生动、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英语的精华。本文主要从民间口语、文化典籍和宗教文献3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起源进行了探讨,旨在揭示谚语所反映的社会的发展进程、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谚语来源于民间,是一种最朴素的文学样式。它流传范围广,流传时间长,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谚语,我们至今还口耳相传,不仅因为它们通俗易懂,简单好记,还因为它们蕴含着人民群众从实践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和经验。本文以蒙古族谚语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8.
尔比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总结、提炼、扬弃而丰富起来的一种语言片断。它以形式固定、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了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道理,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内容深刻、涉及范围宽广,包罗了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尔比的语言生动精炼,形式与汉族的谚语近似,但与谚语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大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谚语的文化沉淀的认知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谚语是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和生活的认知和归纳,是语言中反映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形象生动的载体。谚语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一些微观谚语翻译的处理方法,使目标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谚语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泰语谚语中有许多动物谚语,这些动物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谚语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译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以翻译理论翻译策略作指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