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对于“什么是‘认知”’、“什么是‘认识”’、“‘认知’与‘认识’是什么样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对于澄清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给人以较大的启发。笔者也想就以上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各位同仁。 要搞清楚“认知”与“认识”的关系,首先须搞清楚“认知”与“再认”的关系。在我国心理学研究进程中,“认知”与“再认”曾经是同义词,但随着西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基本上已经不再把“认知”和“再认”看作是同义词。“认知”和“再认…  相似文献   

2.
汉学家色雷士·李称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神秘人物。”美籍华人学者李绍崑在其著作《墨子:伟大的教育家》一书中说墨子“他的生辰不祥,国籍和出生地也不确定,”此乃实情,决非泛泛之论。今偶读水渭松先生之《墨子导读》一书,见“墨子姓墨氏已毋庸置疑”及“墨子名‘马’还是名‘翟’的问题,实在是很清楚的”云云,颇有异议,遂作此文,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墨子战争观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卓彩 《学术论坛》2004,(2):142-145
历代治墨学者都认为墨子“非攻而不非战” ,理由是墨子“非‘攻’而颂‘诛’”。然而“春秋无义战” ,所谓“诛”只是古代“圣王”之事 ,因此 ,文章认为墨子反对当时的一切战争。至于墨子主张并实行的对“攻战”的防御和抗击 ,只是他反战思想的具体实践和表现形式。无论从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分析 ,还是从他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 ,他都是反战的。他拒绝暴力、力主和平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当代更显现出灼人的活力 ,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的经济细胞思想、经济系统思想作指导是建立新的符合现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需要。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篇处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  相似文献   

5.
一、“‘都带’,而非‘只有’”警句的遭遇以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审察人。把握人和表现人,这是鲁迅所坚持的一条十分明确的原则。然而,我们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鲁迅对什么是文学中的“人”的意见和看法,除了应牢牢盯住他所认定的“人”具有阶级属性的许多话语之外,万万不能忽视,他还有这样的见解和主张:“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有”’。①(着重点为引者所加)‘都带’而非‘只有”’,说得多么好啊!这寥寥六个字,不仅充分体…  相似文献   

6.
论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荀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是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么天人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中国哲学发展第一个圆圈的先秦诸子哲学自然也把天人关系作为自己讨论的基本命题。天人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在讨论荀子哲学时,有的同志认为:“当时哲学斗争的—个中心问题,就是天与人的关系问题,亦即是‘天人合一’论还是‘天人相分’论的问题。”有的同志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在天与人关系上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天是有意志的、人格化了的神,还是无意志的自然,而不是‘天人合一’论与‘天人相分’论之争的问题。”有的同志则明确指出荀子反对‘天人合一”,是以“天人相分”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诸说都有一定道理,但就先秦诸子特别是荀子天人关系的核心问题而言,我认为既不是“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的争论,也不是天是否有意志,更不是反对“天人合一”的,荀子天人观甚而至于整个哲学体系是以“明于天人之分”为出发点,以“制天命而用之”的主体性思想为核心主题,确立以人的主体性为中介的能动的天人合一观,他的自然观、认识论、礼乐论和人性论都是围绕以人的主体性为中介而实现天人合一这个轴心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墨子教育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墨子是一位影响世界发展的伟大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在历史上有一定意义。开创了“义务教育”的先河。墨子在《墨子·所染》中以染为喻,指出人接受什么教育,便会被什么感化。教育的成败对于一个人来说关乎能否成才(济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关乎盛衰和民族的存亡(救世),这就是墨子主张的“学而优则世”。可见墨子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是有独到之处的。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就竭力宣扬要“彻底检讨现在国民教育内容中的‘大中国’思想,要调整关于中国历史与地理的内容教材”,主张“以台湾本土相关的内容材料取代教材中的中国历史和地理”,“以‘台湾立场’看台湾,以‘台湾观点’看台湾历史,要放弃‘大中国观点’”。  相似文献   

9.
“阿Q正傳”     
一、魯迅是在什么思想情况之下寫“阿Q正傳”的? 要分析“阿Q正傳”,我們认为首先要研究这一个問題,就是,魯迅是在什么思想情况之下写“阿Q正傳”的?研究这一个問題,魯迅自己的話可以做我們的鑰匙。当“戏”周刊編“阿Q”剧本的时候,魯迅有“答‘戏’周刊編者信”,其中說:“果戈里作‘巡按使’,使演員直接对看客道:‘你們笑自己!’(奇怪的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茶叶初级市场述论唐文起市场是沟通买方和卖方的中间枢纽,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那里就有‘市场’;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①关于市场在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早在我国...  相似文献   

11.
陈水扁1月28日(中国传统的春节)在岛内放出所谓“震憾弹”,陈水扁说,他觉得应该“认真来思考废除‘国统会’、废除‘国统纲领”’,要“在适当的期间好好来处理”这个问题;“这样的‘国统会’、这样的‘国统纲领’要来追求什么共同的统一,甚至在纲领中来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这都是非常有问题的”。陈水扁的一番话,激起岛内外的强烈反响。台湾各界有识之士和国际舆论纷纷谴责陈水扁的讲话,批判陈水扁是要向法理“台独”迈出实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内,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讲政治。他说:“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要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这一点对高级干部尤为重要。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我们不讲政治行吗?不警惕不斗争行吗?”①这段话告诉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就必须坚持反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战略。“西化”、“分化’”战略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继续。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曾对以渗…  相似文献   

13.
杨献珍同志说:“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客观事物根本规律的“合二而一”,来自方以智(明末人)的《东西均》,这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方以智的“合二而一”思想,是否是客观事物的根本规律?是否是“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本文就方以智的“合二而一”,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事物是“合二而一”还是“一分为二”的讨论,反映了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一分为二”,准确、生动而又通俗地表达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辯证法的世界观;杨献珍等同志提出的“合二而一”思想,它不仅不能表达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是和对立统一规律根本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杨献珍同志说: “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所以在观察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  相似文献   

15.
庄琳 《理论界》2006,(2):24-25
本文从分析“左”和右的思想表现及危害谈起,肯定了邓小平“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重点是防止“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出了保证我们党实现正确思想政治领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内容形式范畴在应用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所起的指导作用,便是一个证明。本文主要讨论内容形式范畴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应用问题,并对“以‘结构’取代‘内部形式’,而以‘形式’去指通常所说的‘外部形式’”的观点(见《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内容和形式范畴新议》一文.简称《新议》)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坤 《学术论坛》2005,(3):116-118
<太平经>中有不少财富伦理的思想,这里仅就其中三种"财富观"进行一下管窥.即无为而富的民本观、盗机有道的善财观、反对两极分化的"均富共利"观,这三种财富观是早期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献珍同志说:“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合二而一’,(来自方以智[明末人]《东西均》之第24頁),‘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見7月17日《人民日报》)艾恒武、林青山说:“事物是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見[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辯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見5月29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9.
25语言文字以来,大约还未有人讲过这样的两句话。其所以还未有人讲过它们,是因为还未有人这样思想过。正因为还未有人这样思想过,所以我们才翻译这篇‘谈话’;否则又何必多此一举?诚然,我们可以将这两句话讲得合乎中文的习惯些,譬如讲:‘如若有~’和‘如若没有~’……‘如若~存在’,‘如若~不存在’……然而它们所表示的不是原文中的意义。”⑧这里,陈康的思虑深深触及了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与要害。在西方自古希腊开始的形而上学那里,它的首要问题、原初问题就埋藏在语言的最初表达中,埋藏在主谓词的联结方式即“是”上,…  相似文献   

20.
<正> 对于墨子的思想、立场,除个别同志,如郭沫若认为他是在为统治阶级画策服务外,其余虽然有认为墨子为“奴隶解放者”、“农民阶级”、“生产阶级”、“小生产者”、“劳动者”、“小手工业者”等等的不同观点,但总认为墨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我们觉得,这个问题还有继续深入研究和讨论的必要。本文拟仅就墨子的阶级立场及其“兼爱”、“非攻”思想进行些分析,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