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由“起步”向“加速”转换的关键时期,小城镇建设问题将成为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本文通过对我国小城镇建设重要意义的阐述,讨论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时期小城镇建设所面对的问题,思考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小城镇”是我国二元经济架构下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发展“经典”有苏南;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是不相一致的,在某些方面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农村城市化的思路应有所调整。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应当成为农村城市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承担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历史责任;其他“建制镇”和集镇只是构成农村城市化的一般基础。要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推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目前我国在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规模盲目扩大所带来的“小城镇综合症”展开讨论 ,指出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应当遵循“择优发展、重点突出、辐射带动”的方针来发展小城镇 ,以求实现工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的规模效应 ,从而达到农村城市化的“量”和“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李文安 《南都学坛》2001,21(1):99-101
发展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的现实选择。但发展小城镇也面临着聚集效益较差、土地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等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作用,才能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要促进城市化发展 ,走发展大中城市之路的可行性不大。从我国长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和实践看 ,发展小城镇对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选择和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发展成本的对比分析 ,发展小城镇比发展大中城市具有更多优势。因此 ,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了农村城市化在整个城市化战略中的重要性 ,论证了小城镇的区位优势、经济结构以及小城镇在实践所显现的作用。在小城镇的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扩大小城镇数量的同时 ,要注重提高小城镇的质量 ,把小城镇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内在地结合起来 ,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及对周围乡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 ,使小城镇在城乡之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小城镇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作用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探讨发展小城镇的重大意义 ,并提出适合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小城镇化战略的六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之所以选择了主要靠发展农村小城镇来推进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战略 ,甚至以农村小城镇化代替农村城市化 ,是由于人们在对城市和城市化性质和功能的认识上存在着许多偏差并对农村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作了过高的估计。概括起来有 6个误区 :认为农村小城镇是城市 ;认为只有靠发展农村小城镇才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认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 ;认为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应依托农村小城镇 ;认为农民渴望进入农村小城镇创业和生活 ;认为“城市病”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基本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评析了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城市化基本格局的种种观点 ,并指出 ,在我国当前大中城市不能容纳众多的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情况下 ,通过发展农村小城镇 ,使之成为围绕大中城市的环状带 ,并构成农村市场的空间和农村要素聚集的载体 ,是我国农村城市化格局的最佳选择 ,同时认为 ,小城镇仅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起点 ,其目标是建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因此 ,小城镇发展中 ,要注意其与大中城市的协同  相似文献   

11.
对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实际城镇人口的分析表明,1989年以来,建制镇的人口吸纳能力大于市,建制镇对全国城镇化水平上升的贡献也大于市.小城镇是目前我国新增城镇人口的最大吸纳者.1989年以后我国走了一条分散型的人口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方向。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步伐,实现"县域突破",破解"三农"问题,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在县域范畴内快速推进,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厦门城郊农村就地城市化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就地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劳动力转移、集体资产处置、农村公共品供给等难点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在现有乡镇基础上,重新规划,构建以城区、重点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推进人口适度聚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使产业发展及园区建设成为就地城市化的有力支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破除体制障碍,建立相应的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都是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二者应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连动关系,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大滞后于乡镇企业发展。本文透过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认为农村城镇化滞后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原因不仅包括乡镇企业产权因素,也包括土地等相关政策、制度因素;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制度改革,通过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构建乡镇企业发展良好载体,不仅是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打破近几年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则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改变西 部城市化落后状况的关键,就是要依托现有区域中心城市,在不断提高西部农村工业化程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西部 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西部农村城镇化水平。其战略途径为:区域综合协调发展;点轴开发;等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陕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各类农村集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归纳总结了陕西农村地区包括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具有集市贸易的自然村集镇、撤乡并镇后原乡集镇、乡镇政府迁出后原有的集镇等集镇类型。客观分析并揭示了陕西农村集镇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基本的公共环保设施不完善甚至缺位;管理不到位,条块分割,随意性大;建设盲目性大,跟风现象严重,忽视挖掘集镇自身传统文化的吸引力等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资金,完善集镇公共设施建设;加强管理,设立集镇专门环保机构;合理解决集镇保留、植入与重建的关系;科学合理改建、整理道路集镇,消除各种隐患等集镇环境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城市化是指近现代之前的城市化现象.相对于现代城市化,中国早期城市化有三个突出特点,即经济活动的非集聚性、社会活动的内聚性和城乡关系的非对称性.在江南地区,早期城市化实际上包括两个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发展进程围绕城市展开的一般城市化和围绕市镇展开的农村城市化;在发展形态上,表现为依次演进的三种基本形式汉唐时期的内聚型城市化、宋代的城乡互动型城市化和明清时期的市镇主导型城市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城市化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1年城乡居民随机问卷调查数据组成研究数据库,以家庭为研究单位,将农户分为本地传统农业生产型、本地小城镇化型、半城市化型和城市化型四种生计类型,并对四类农户家庭的人口特征进行统计、比较和显著性检验,寻求农村人口梯次城市化的现实依据。分析认为:农村人口梯次城市化是农户家庭人口特征差异的必然要求;家庭人口特征对城市化转移区域选择有明显的影响;发展本地小城镇应该成为城市化战略的着力点,并建议政府采取措施着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扩大小城镇规模、降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门槛等,以推进农村人口梯次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大力倡导城镇化的过程中,各种城镇及城镇化研究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但在城镇体系序列中,存在对集镇认识上的随意性和学术研究上的模糊性。文章通过对相关规定的具体分析,揭示了现有集镇概念的片面性,提出了集镇概念界定的重要性和集镇界定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