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与西方发达社会相似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后现代的文化消费主义。本文选取了“历史题材、怀旧意识、金庸神话、小资情调、身体文化”五个主题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坐标来描绘消费社会的文化地图,探讨文化消费心理与意识形态格局。本文认为,文化研究有助于知识精英把握日渐模糊的文化地图、应对文化转型的现实挑战、尝试建构后现代的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文化——一种意识形态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志鹏 《天府新论》2010,(2):115-119
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日益凸显,并且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向全球蔓延,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作为“文化载体的意识形态”以消费主义文化为表现形式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本文首先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界定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及特点。认为消费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消费主义文化是由“以消费为动力”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意识形态实践方式转变的表现;消费主义文化产生于“文化工业”;其运行和扩张以“文化主导权”的形式来实现;消费主义文化造就了异化的人,增加了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球面网络结构模型构建了一个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企业文化指标不易定量分析和企业文化评判等级边界模糊的特点,引入模糊理论,构建企业文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文化进行评判,避免了用“是”或“否”这样的确定性评价方法处理这种非确定性问题带来的信息遗漏。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球面网络结构模型的企业文化模糊综合评判能较好地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文化消费作为建构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其消费主体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消费对于建构其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消费通过两条路径来建构社会认同:一条是通过彰显文化消费的符号意义来实现消费的“示同”和“示差”功能,以此实现外显层次上的建构;另一条是经由教育型文化消费,通过积累文化资本、发展自我,从而使个体融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实现对社会认同的内隐性建构。对农村青年三条社会认同建构路径的比较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将其文化消费的重点由外显符号意义的文化消费转移到教育型文化消费上来,积累文化资本,提升自我价值,建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5.
“饭圈文化”是近年来流行于青少年粉丝群体的网络亚文化现象,一方面,“饭圈文化”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在明星榜样的带动下为社会做出了正面贡献;另一方面,“饭圈”失范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一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饭圈文化”迅速发展壮大,但随着“饭圈”乱象的频发,“饭圈”失范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带来系列批判与反思。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出发,“饭圈文化”失范有着多重的消费逻辑,“饭圈文化”中的流量为王现象体现了流量消费逻辑,对粉丝群体的情感操纵则反映了其情感消费逻辑,而与商品的深度捆绑则呈现了商品消费逻辑。究其根源,资本逻辑是“饭圈文化”失范的根本动因,消费价值观异化、文化消费生态异化、消费心理异化等现实状态既是饭圈文化的生成动因,也是其现实后果。“饭圈文化”给青少年群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消费价值观,导致其消费心理的异化,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消费生态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不仅要规制资本逐利逻辑,完善市场消费监管机制,促进文化消费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要积极培育民众的正确消费价值观,推动网络亚文化的良性发展,同时还要促进大众积极健康消费心态的养成,促进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广泛生成。  相似文献   

6.
试论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我省的乡村旅游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研究如何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作者从“挖掘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文化档次”;“增加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搞好乡村旅游景区的形象建设工程”;“开发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开始,“汉服热”逐渐兴起。但“汉服”的定义实际上存在分歧,对于现代汉服的理解也众说纷纭。现代汉服作为一种服饰符码,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首先,它是古典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反抗,对思想归属的寻找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开掘;其次,它是汉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在汉民族形象模糊和全球化冲击的双重焦虑下,重塑身份认同的应对策略;最后,它还是一种消费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文化、学识、才智、地位的想象,在消费社会中对“独特”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以加拿大学者麦克菲尔提出的“电子殖民主义”为理论框架,在文化帝国主义语境下,对“电子殖民”理论进行追根溯源.通过对“电子殖民”与全球“美国化”以及资本一体化两方面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电子殖民”现象,剖析了美国作为媒介巨头,如何利用自身强大的文化产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文化殖民从而掌控世界市场、世界贸易和自由流通消费以攫取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的事实,揭示了新时期文化帝国的媒介殖民之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系统功能理论、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等综合视角,分析了以MALL、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零售新业态在当今城市消费变革中所产生的文化操纵功能,认为必须关注其对“消费主义”倾向的潜在助长,同时正视“沃尔玛化”对消费个性的剥夺,以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化下中国本土消费文化的方向迷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区域消费文化观念的差异性:粤甘两省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稳定的消费文化观念会对消费行为产生特定作用。消费文化观念有个体差异性,更体现为一定的区域性群体特征。以具有东西部典型代表的广东省和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消费文化观念各维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区的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开放与保守”两个维度上表现明显差异,而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从差异性的消费文化观念出发,企业应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理论中,对大众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向。在这种语境中所理解的“大众文化”,主要是从它生产的条件和消费群体及其消费方式着眼的。它的生产条件包括3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文化产品被快速地复制;二是文化生产的主体掌握和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工作;三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心理基础。它的消费群体是“大众”,大众消费文化的方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有意义的生产。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及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大众文化是商品化的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是工业社会中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则是当代社会生产和消费通俗文化的产业化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晋伟 《北方论丛》2013,(1):129-131
消费异化的产生无法简单地从经济学视角予以解说,而文化误导则值得深入追问.时下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名目的所谓消费时尚,早已超出了消费“物”的范畴.对消费的引领往往是文化在发生作用,消费异化实质是文化误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边塞诗的唐人边塞感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唐代边塞诗为主要资料来源,佐以其他文献史料,探索唐代中原人士对“塞”的空间感受与理解,即边塞地理观念。唐人心目中的“塞”,实际上是一条东西绵长、南北界线相对模糊的过渡地带,它东起辽水,西至玉门关、阳关,其间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错杂居,是典型的多民族文化交汇区。通过对唐代中原人士边塞感观印象的概括与分析,认为其边塞感知的产生其实是对中原的归属感与对边塞景观的恐惧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消费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文化消费正在成为增强中国内需的重要突破点,且扩大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对文化消费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从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体制、文化消费群体、跨国文化消费、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以及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国文化消费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消费研究仍侧重理论研究或以经验数据描述现状,偏重对文化消费的经济学研究,且缺乏全面的综合分析。应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体制、社会阶层、特定文化消费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增强其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老词“土豪”在网络文化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中“土豪”概念的形成、符号特征和文化意义。用土豪调侃他人的行为,反映了公众对阶层认同的焦虑和文化反击,是公众情绪宣泄和自我心理保护的方式。同时,“土豪”成为当今社会消费文化中产品营销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指出“土豪”这一网络热词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背景,应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反映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6.
扩大文化消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推进宁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宁夏实际,就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以视觉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与消费社会的背景密切相关。本文从几种有影响的消费社会理论角度探讨了视觉文化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同时强调,中国当代“小康文化”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因此,强调视觉快感,专注于感性的愉悦,使得视觉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通过对消费社会理论的辨析,为分析中国当代视觉文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视野中的消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庆德 《社会科学》2006,1(2):53-61
消费从来就是“文化”的。文化规制及其意义渗入不仅对消费行为实现了全面性的覆盖,而且为消费行为划分了等级层次。给各种进入使用或消费的物品赋予文化产品的意义,就使文化产品得到了外延的扩展或泛化,消费在不同社会的历史差异性中,呈现为一个由文化赋予、规制并追随其意义变换而变化的动态结构。关注消费中文化意义的赋予与变化,充分挖掘产品内在的文化要素,可以为现存市场体系中的边缘者或新入者提供更多更大的机会,为改变他们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的参与条件、参与方式和参与地位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是受着“文化之手”制约的。传统的消费文化以其历史的惰性力,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已成为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文化障碍。我们应当扬弃历史传统,构筑新的消费文化,确立新的消费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打造学术、文化明星成为一抹耀眼的风景——如此的绘描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学术文化界或许还是公正和贴切的吧。  近年来,随着市场逻辑和消费逻辑的深入展开,商品化日益浸濡我国的文化精神领域,以生产和销售文化商品、文化消费品为目的的文化工业获得大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学术文化界和大众传媒似乎也深得好莱坞“明星制度”之真传而精于此道,在学术和文化明星的策划、制作、包装、炒作、推销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上颇显得游刃有余。君不见,一部部在××研究上的“扛鼎之作”闪亮登场,一项项××研究领域的“空白”被填写,一个个“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