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79年,针对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近三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地印证着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论断的前赡性和正确性。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像“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下来了”、“精神文明建设可有可无”等观点在民众中却有着广泛影响。如何进一步认识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不仅指经济、政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更强调人的心灵和精神状态的和谐,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加强精神文明发展及其规律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主任周向军教授等著的《精神文明发展规律论》一书,就是对精神文明发展规律体系或系统的一次全景式探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的精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丛”评介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汤有伦教授主编、国内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和学者参加编写了一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丛”,于1997年11...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实践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有其基本规律,这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伴发展。根据这一基本规律,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时,必须既要研究精神文明内部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又要研究精神文明内部诸因素与外部诸因素相互影响的规律。1982年,我们写了一篇题为《试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几个规律性问题》,主要是从精神文明内部诸因素之间形成的几组关系,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规律性问  相似文献   

5.
要深入学习贯彻《决议》这一跨世纪的纲领性文献,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这块阵地的作用,加强德育工作,增强育人意识,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高等学校落到实处。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通过“两课”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我党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时,十分重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促进了这方面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他就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在于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经验,科学地提出和论证了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第一,邓小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的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全社会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经济的内在要求,不认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怎样与发展商品经济相适应,我们的指导思想就将违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就会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危害。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的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它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好四个方面:1、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4、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改革开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党在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科学概念,而且提出了“社会上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一科学命题,从而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成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不断探索,特别是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除了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外,还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培养全民族的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能力。质言之,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研究社会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就要探讨如何发挥社会美育的职能作用,使广大人民自觉地为建设美好的社会、美好的国家而奋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文明,乃是指人类衡量自身进步的尺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文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通过“人化自然”的实践,在向客观世界索取衣、食、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以一个中等城市的名字来命名精神文明建设“现象”并不多见。一是体现了对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的肯定和称誉;二是突出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的特征: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普遍性。其先进典型虽不乏社会精英,但更多是普通公民,人员组成涉及到各类群体、各个阶层。同时“南通现象”无疑是基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种尝试,研究它的成功经验、建设规律,可以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提供建设思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两手抓”、“两手硬” ,“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具体抓”、“狠狠抓”三个层次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3.
从叶剑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最后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今天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发展变化,对于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探讨黄旺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这就是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着手,分析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口不断迅速地增长”作为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已被彻底否定,但并不意味着承认“人口不断迅速地下降”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我国已跨入世界低生育率、低出生率国家的行列,把“人口不断迅速地下降”作为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将会对今后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作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确认识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发展规律,对科学制定今后人口发展策略和人口计划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阐述了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重要性,并强调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更要准确地、自觉地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一直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消灭商品生产的设想,把商品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异已力量”。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同志对党中央提出的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又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觉得不好理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要发展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很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在实现这一根本任务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应把培养“四有”新入这一宗旨融入到高校的办学思路及学校发展规划中,落到实处。邓小平在阐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反复强调要培养“四有”新人。早在1980年他就明确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这一实践主题,在不断推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