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后发劣势递增的困境,使传统工业化模式、传统经济赶超战略、传统的现代化模式不可持续,只有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传统经济赶超战略和传统现代化模式的束缚,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经济赶超战略转型,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相似文献   

2.
自1898年维新变法开始,中国就开始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一百多年间,中国的政治现代化经过了"重塑国家"、"建设国家"、"社会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逻辑。要认清这一独特逻辑,必须立足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也是《决定》的一个亮点。我们以前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分别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现在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将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衔接起  相似文献   

4.
方盛举 《晋阳学刊》2015,(2):110-117,132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跨越"现代化陷阱"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依靠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不良政府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公民社会成长、培育公民政治文化等手段来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上再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发展的视角,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可以构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项二级指标的测评体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要克服未来的困难,政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6.
武峥 《新疆社会科学》2024,(2):20-28+148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影响?从动力机制及其未来路径等方面深度解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价值维度。在经济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产业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助推经济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社会层面,通过优化人民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全面进步;环境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上,分别通过技术创新效应、组织创新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技术创新为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组织创新优化管理,释放创新活力;制度创新构建高效公正的治理体系,保障现代化进程顺畅进行。未来,需要构建双支柱举国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完善组织创新,构建长效的制度创新机制,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制度是近代法律移植的结果。回顾该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律师制度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功用,促进中国律师制度的优化及现代化,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制度形成和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归根结底而言,文化的形成和积淀、制度的形成和变迁皆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而言,文化是制度产生的直接来源。文化濡化和文化涵化是文化作用于制度变迁的具体机制。文化在不同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构建现代制度的过程中遭遇了文化与制度的矛盾问题。秉承综合创新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其对中国未来制度变迁所具有的思想导引、文化认同和制度评价功能,促进中国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和现代化发展,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徐之顺  邵军 《江海学刊》2012,(2):210-214
"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就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研讨。与会学者指出,江苏等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符合近现代世界发展进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规律与要求。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风险是"中等收入陷阱",表现为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社会建设落后于经济增长、普遍滋长小富即安文化心理、制度不完善带来社会不稳定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坚持科学发展,彻底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创新驱动,彻底改变模仿战略;推进一体化建设,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政治文明建设,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正确发挥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导引、评价作用,要注意指标体系的普适性和区域差异性、经济社会活动的外部性,并要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合理界定政府的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0.
探索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从世界经济史看,主要有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弄清工业化、三个层次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广义社会和狭义社会等的含义,分析"整体性的现代化"衡量指标和"社会结构"定义要点,确认国家"经济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类型.思考经济发展模式涉及的如现代化道路选择、现代化进程、制度变迁、经济因素、非制度因素、后发国家历史因素、生产方式演化模式,以及资本主义模式新动向(新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等问题.应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观因素,其中政府主导的特征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