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一生著译浩繁,造诣深广,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所以成就为我国文学的一代宗师、世界文坛上的一大文豪,自有其成功的经验。就文学创作来说,严肃认真地修改文章,也是他创作过程所具特色的一个侧面。与中外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一样,鲁迅  相似文献   

2.
鲁迅逝世以后,《益世报》充当了北方作家纪念鲁迅的重要场所,发表了大量的纪念文章及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分别从战士的鲁迅、非战士的鲁迅、值得捍卫的鲁迅几个角度对鲁迅展开认知,彼此连接,共同建构了一个完整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正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副文本”分析对译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翻译家鲁迅不仅留给国人大量的译文文本,而且还留有丰富的关于翻译的书信,以及围绕这些译作所写的序跋。文章试图以鲁迅翻译的译作中的序、跋、附记、目录、插图等副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副文本作为鲁迅译文文本补充和扩展的平台、鲁迅在译文中显身的平台以及鲁迅与读者交流的平台,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对中国文学翻译所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致力于革命事业和文化事业中,茅盾与鲁迅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不仅是鲁迅作品最早的知音和积极的宣传者,而且是极力倡导要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全面地学习和研究鲁迅的人。他对鲁迅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较深的认识,一生中撰写了大量的研究鲁迅及其著作的评论文章,不愧是首先自觉地奋起保卫鲁迅的文艺评论家。他留下的研究鲁迅的丰富遗产,是他文学活动、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有强烈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如果就茅盾对鲁迅的评论研究工作加以回顾和考察,绝不能忽略他在20年代后期研究鲁迅的一篇重要论文,即《鲁迅论》。不论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或者在鲁迅研究史上,《鲁迅论》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不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 鲁迅不愧是中国现代有数的语言艺术大师之一。这在他的丰富的杂文创作中是表现得格外鲜明的。杂文篇幅较短,这种文体尤其要求语言的简约,凝炼,而容不得半句废话。我以为鲁迅杂文的语言是完全具备简练这一特点的。他的文章,尽管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但用以表述这种思想内容的语言却绝无罗罗嗦嗦、拖泥带水之弊。相反,它们  相似文献   

6.
2010年鲁迅研究依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平淡从容中出现了诸多热点和亮点。藤井省三、李今、冯光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野草》研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汪卫东的文章堪称力作。鲁迅杂文研究收获颇丰,陈方竞、黄健、陈迪强、王学谦的阐释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十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左联、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与现实主义、鲁迅与激进主义、鲁迅与中外文化、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鲁迅的接受研究等,李新宇、阎真、杨义、王锡荣、刘家呜、王晓初、姜振昌、吕周聚、陈汉萍、吴康、靳新来、钱理群等的文章(专著)皆堪称优异之作。鲁迅生平和传记写作研究以周楠本、冯光廉的文章最为突出,且出现了一大批初版和再版的鲁迅传。鲁迅教学研究中张梦阳、冯光廉的论述最为引人注目。赵延年、崔云伟的鲁迅与美术研究,王富仁、贺仲明的鲁迅研究之研究皆能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伟大的巨星之一。他的文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尤其是杂文 ,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无情地揭露了反动派的罪恶行径。杂文 ,虽古已有之 ,但作为一种文化批判、思想批判 ,像投枪、像匕首似的战斗武器 ,则是由鲁迅所创造而又由他发展成一个成熟高峰的特定文体的。鲁迅杂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集大成者和最高成就。鲁迅从 1918年开始写杂文 ,他的前期杂文 ,内容十分丰富 ,始终贯穿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要求科学与民主的思想。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 ,鲁…  相似文献   

8.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人才思想,是鲁迅思想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财富。鲁迅虽然没有写过人才学专著,但反映他人才思想的论述散见于他的论文、杂感、序跋和书信中,内容丰富,见解深刻。从鲁迅的著作中发掘、整理、研究和探索他的人才思想,学习和继承他的培养人才的丰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智力开发、人才工程建设,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曾这样说过:“自己呢,又做惯了晦涩的文章,一时改不过来,初做时立志要显豁,而后来往往仍以晦涩结尾”。鲁迅评价自己的一些杂文时,还用过“弯弯曲曲”、“吞吞吐吐”、“隐晦”、“曲笔”等词。一些研究鲁迅杂文的文章,偶尔也会谈到鲁迅杂文隐晦与曲笔的妙用,但似乎并没有探根溯源:揭示它在鲁迅杂文中的不容忽  相似文献   

11.
梁迎春 《中华魂》2014,(4):39-39
正写了很多关于鲁迅的文章,生活中的鲁迅并非横眉冷对的样子,如普通人一样容易接近,可我总是感觉没有真正地走近鲁迅,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鲁迅脱下长衫的相关描述,包括许广平和周海婴都没有提到。偶然在黄源回忆鲁迅的一篇文章中发现了奇迹,这恐怕是所有认识鲁迅的人中,唯一的一次描写了。上世纪30年代初期,翻译外国文章曾经盛行  相似文献   

12.
人们大多注意到鲁迅性格的“横眉怒目”的一面,却忽略了鲁迅性格的另一面,即人情、亲情、诙谐、意趣的一面.实际上,鲁迅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心生活和繁复的性格内涵的人.  相似文献   

13.
编前小记鲁迅先生的战友和夫人许广平同志,在鲁迅先生生前,特别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写了大批介绍鲁迅生平著作的文章。这些文章,除了一部分收集在《关于鲁迅的生活》、《欣慰的记念》和《鲁迅回忆录》三本集子外,还有不少散见于解放前后的报刊,收集匪易.查阅不便,而这些文章,同许寿裳先生的有关著作一样,同为研究鲁迅生平思想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倘能有专门的《索引》行世,起码可给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点翻检的线索,但就笔者所见,长期以来,还没有同志作此笨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这样的战士》是《野草》中一篇优秀的散文诗.全文只有三百字左右,但内容丰富,含义深广,文字精美,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以丰富而凝炼的思想引起人们的深思,而且感情强烈、炽热,激动人心,特别是贯串文章始终的韧战精神,就象永不停顿的助阵战鼓一样,动人心弦,摧人奋起.这篇散文诗是鲁迅同封建军阀政府和买办文人斗争的产物.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  相似文献   

15.
鲁迅逝世后,《大公报》《益世报》《庸报》等天津报刊对有关鲁迅的纪念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并组织编辑了系列纪念文章缅怀鲁迅先生的成就和贡献。这些报道和纪念文章视角多样,立场也多有不同,从公共意义到个体价值,从中国作家到世界文豪,从现实情感到精神更新,呈现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本细读和叙事分析相结合的手法,以探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乡愁意识和自我认同困境为聚焦点,对鲁迅小说中向来被广泛认定为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平淡的两个篇目——《一件小事》和《故乡》,做了细致、深入的综合分析,据此论证指出,展示在鲁迅其他经典小说力作中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在这两个短章中同样有别致而独到的存在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朝花夕拾》和鲁迅的后期杂文一样 ,处处充满辩证艺术。这是一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 ,带有自叙色彩。作为文学家的鲁迅 ,他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感受外部世界 ,使平凡的材料具有了一定的主观性、现实性、情绪性与象征性 ,使文章蕴含丰富 ,主题呈多向性。他善于以洒脱不羁、变幻多端和行云流水般的笔墨 ,描绘出一幅幅简洁深刻、浓淡相宜的画图。材料安排有详有略 ,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18.
崔云伟  刘增人 《东方论坛》2010,(5):97-107,112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张杰、刘永良、鲍国华的论述极为精当;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鲁迅生命最后十年的居留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座中西混合体的魔幻之都,置身其间的鲁迅产生了多种体验,影响了他上海十年的杂文创作。一是自由撰稿人身份给鲁迅带来了切实的市民日常生活体验,由此书写了上海弄堂市民形象;二是上海的租界化使鲁迅产生了屈辱而愤懑的租界体验,进而揭示了西崽和流氓的奴性;三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强化了鲁迅的革命体验,促进了鲁迅对革命认识的深化。正因为这些丰富而深刻的上海体验,使其后期的杂文创作内容丰富且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不朽的小说学者.文章论述了作为小说学者的鲁迅在小说整理和小说史研究上的成就;探索和剖析了鲁迅的学术理念;阐述了鲁迅求是求真求信的科学精神;最后阐明了重温鲁迅、学习鲁迅精神给我们的教益、启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