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鲁卫星 《社区》2003,(17):63-6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键的脂肪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也是人体一系列前列腺素的前体。亚麻酸、亚油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三个不饱和键也称为w—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葵花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内,但在黑加仑种子油、紫苏子油中含量较高。亚麻酸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其一,亚麻酸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众所周知,高脂血症在冠心病的发病中,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当然不仅是冠心病,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高脂血症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亚麻酸具有降…  相似文献   

2.
刘冬生 《社区》2003,(17):62-62
脂肪是膳食中三大营养素之一,是提供能量的重要食品成份。脂肪含有CHO三种元素,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又称甘油三脂。在体内都必需经消化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根据碳原子的价键不同,可将脂肪酸分成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脂肪酸,膳食中动物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植物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上升,人们对脂肪及油脂甚为害怕,尽量避免吃,这是不恰当的。脂肪是人体不可少的营养素,无论从营养学或从食品风味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它却是多食有害、适食有益的物质,除了作为高浓度的能量物质同时又…  相似文献   

3.
董宇红 《社区》2004,(23):60-61
食用油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各种食用油的主要成分都是中性脂肪,其次为磷脂、胆固醇和维生素A、D、E等。脂肪由各肿脂肪酸构成,它供给人体热量和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果体内缺乏它,便会出现皮肤粗糙、头发干脆易落等现象;若摄取充足,人体皮肤就光滑润泽,头发乌亮,容颜更加美丽;因此人们又称不饱和脂肪酸为“美容酸”。可见,油的营养价值高低是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少而定,含量多则营养价值高。植物油中的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棉籽油、芝麻油、花生油次之。由于食用油是人体…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之类”句式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形成 ,是人们用来强调同类事物或同属性事物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之类”是由指示代词“之” +名词而构成的一种固定形式。唐以后 ,随着“者”字改用“这”字 ,“这”就有了指示代词的用法。于是 ,在现代汉语中 ,“之类”就分化出“这类”、“这一类”和“一类”等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4,(9):34-35
最开始的时候,油都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狩猎时代人们就发现在加热肉食的时候,会有液体从中渗出,这大概就是先民对油脂最原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3,(17):56-57
不饱和脂肪酸神奇作用的发现 早在1975年,正当联合国卫生组织在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上考察时,发现居住在岛上的爱斯基摩人,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七十岁的新郎、新娘照样生儿育女。为了找到他们长寿的原因,有几名科学家留了下来,经过对爱斯基摩人的周围环境、生活规律、饮食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考察和对比分析,惊奇地发现这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有这样几种特殊的句式,它们由“所”字加动词或“有”字加动词等构成,其共同特点是,此句式中虽然有动词,但所组成的短语在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却相当于一个名词性质的词,即都有名物化的特点。本文拟就这类句式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读者咨询     
《社区》2003,(17):60-61
驰名中外的天赐康黑加仑油软较囊,在2000年10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经严格审查批准为国家中药二类新药。批准编号为“国药证字Z20020079”。黑龙江参美制药有限公司倾心进行北药天赐康的开发,10年磨成一剑,为我国中药宝库增添了一棵璀璨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云霄”(福建省云霄县)造“假”贩“假”的乌云还未散尽.中原某地又刮“假”风。仅被新闻媒体披露的假“酒”、假“药”、假“油”、假“米”、假“棉”、假“水泥”(几乎无所不及)等特大案件就有多起,令人触目惊心。然而。有人竞还在背后为其辩之:这是“脱贫”、“赶超”的需要:沿海发展了,西部也有望发展,中原走点“捷径”何妨之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百姓生活》2008,(9):53-53
很多高血脂患者都认为油是膳食脂肪的唯一来源,炒菜少用油就能限制脂肪。其实,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如蛋类、奶制品、动物内脏、豆制品、硬果类食物,即使谷类、蔬菜中也含微量脂肪。例如20粒花生米或者40颗瓜子、2个核桃,都大致相当于10克纯油脂(约1勺油)的含脂量。  相似文献   

11.
到底什么是真、善、美?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项基本课题,就是对“真”、“善”、“美”的诠释,揭示它们的理论意蕴和现实指向。马克思在对基督教思想、唯心主义、传统唯物主义的批判中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就“真”而言,实践是真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认识内容;就“善”而言,“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意识形态,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中,“善”的内涵各不相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善”指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就“美”来说,实践是“美”的源泉,只有劳动之“美”才是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12.
朱子理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建构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体系。之所以称之为形上学体系,乃是因为其理学背后有一套较为严整的概念结构。朱子理学的概念结构在其毕生钻研的《四书章句集注》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这一概念结构由“天—理”“性—理”“仁—理”三个层面依次展开。在“天—理”结构之层面,朱子着重强调了“天”—“理”—“天理”的绝对价值、“诚”的基本属性、“人欲”去尽而“天理”流行的基本判断、“圣人”之道的绝佳载体、“理”与“事”的体用架构。在“性—理”结构之层面,朱子生动呈现了人之“性”与物之“性”乃“天”之“性”的转化与分有之首要内涵、“天—理”与“人—性”所构成之价值序列、儒家之“性”一般指向“天命之性”而非“气质之性”之义理依据、“性—情”关系之心性论思想与方法论意义、“修”与“教”之工夫修炼路径。在“仁—理”结构层面,朱子集中反映了“仁”之于“人”的主体性确立与道德性挺立的决定作用、“仁”乃人之为人的必然之“理”的题中之义、“仁”乃“心”之枢纽以及“仁”乃人之本性的理论关键、“取舍之分明”与“存养之功密”的“为仁”方法、涵养径路解读“尊德性”与认知径路解读“道问学”的学术走向。从“天—理”到“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朱熹“义”、“利”思想的现代意义,运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朱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朱熹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义”和“利”进行了阐释,指出“义”是“天理之所宜”,是“心之制”,“利者,人情之所欲”;朱熹不仅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而且进一步把“重义轻利”思想与“理”联系起来,对其作了本体论的论证;其意义就在于告诫人们在现代社会既要重视“利”,也要重视“义”,当“利”和“义”冲突时首先要取“义”。  相似文献   

14.
高阳县作为“大保定”辖区内的县级中心地,在雄安新区设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会赢得较多的机遇.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较好的区际联系为高阳县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高阳县行政区域的南部和北部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并且中心地吸纳能力弱,这些都是高阳县城镇化的瓶颈.高阳县需要向西、向北、向东发展城镇链,分别形成“高阳县—保定市”城镇链、“高阳县—安新县”城镇链、“高阳县—任丘市”城镇链,以便能够较好地与保定市主城区、雄安新区、任丘市等建立联系,与此同时要在行政区域南部构建以西演镇为“子核心”的城镇团.在腹地内还需要构建“高阳镇—龙化乡—出岸镇”三角形,并形成“高阳镇—出岸镇—西演镇”三角形,在全域内出现“C+O+3l”城镇发展格局,与周边行政区域整合为“柳叶”形城镇体系,高阳城镇化水平的速度就能够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ティル”是日语中表示动词“体”的重要语法形式,也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前接动词的不同性质,“ティル”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结果的状态”、“单纯的状态”、“历史回顾”、“习惯”等不同的意义。但则人们通常翻译成“(正)在~”“~着”“~了”等。这里从“ティル”的体语义出发,对具体汉译中的“ティル”与汉语动态助词“在~”“~着”“~了”的对应关系进行考察,目的在于加强并澄清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尔比”作为彝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有着重要的规范意义。没有“异族意识”就没有“本族意识”,“尔比”中有很多有关族群差异认知方面的解说。内部认同作为一种自我肯定的延伸,在“尔比”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佟宝贵 《社区》2002,(5):22-24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黑龙江参美集团董事长宋亚东为了探索老人健康之路而艰苦奋斗的经历令人感叹,他为了老人的健康长寿而捐资数百万元的行为让人钦佩。值此九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召开之际,特刊载此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解释学思潮中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进行一番分析。文章认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思维方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们关于“理解前结构”和“成见”、“传统”的学说中。他们通过对“理解”的前提、视角、本质予以历史的说明与规定,具体地论述了“理解前结构”和“传统”、“成见”在理解、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凸现了传统、先见的地位,从而映现出了人们思维活动的内在(精神)结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主体思维方式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人的理解活动、思维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研究“思维方式”之主要特色,即在于突破思维方式研究的传统认识论框架,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置于生存论的架构中,强调主体思维的历史性,予我们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事件“记者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记者节”已经掀过了她的第一页,如何反思她,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假如借社会学学理框架对之做分析.“记者节”就不仅是一次社会活动,她更应被视为一次拷问现状、理念的社会伦理事件.就表征方式而言,“记者节”则表现为“注释性”脚本、“狂欢性”脚本、“敬畏性”脚本三种形态.社会对“记者节”的期待与她的实存表现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人们认知与反思,而后付出努力,保障新闻传播不脱其”交通心灵工具”的天然使命.  相似文献   

20.
托物寓意类散文,借写某种“物”.通过展现其的精神内涵来表达作者的态度情感.这就把事理爱憎“物化”.把抽象道理形象、生动化,因而易于让人理解,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与教益,但这类散文必须紧扣所托之”物”与作者”意”之间的联系,以一条明晰的线索和精炼含蓄的语言把文字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