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1月5-7日,在百年老校河南大学召开的全国编辑出版学研究分会暨数字化时代出版学高层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围绕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学所关注的新问题展开讨论,在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编辑出版教育、出版产业及编辑出版学的理论与实务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度研讨.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人才的转型、培养与社会接轨是本次会议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代表们认为,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的转型,编辑出版人需要从传统到现代"华丽转身";编辑出版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与社会联手,实现学界与业界的"无缝对接";数字出版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型业态,应加大关注的力度;编辑出版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不管到什么时代都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不断强化着后印刷时代的编辑出版新特征,对传统书面印刷的编辑出版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不仅为出版业催生了新的产业链,也对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融合、数字出版、电子阅读、社会化阅读等成为当代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必须在学科架构、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平台等基本元素上进行重构,才能培养出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编辑出版行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合"的数字新时代,以"大出版"观的树立为标志的出版理念革新已然兴起,对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提高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质量,编辑出版学科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革新教育理念,重新建构立体化的实践型教学体系,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新时代的编辑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4.
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开始于1985年,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经历了编辑学高等教育和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两个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成果主要是学科体系日趋完善、学科地位逐渐确立;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编辑出版教育格局和各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以及一支优秀的、热衷于编辑出版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了大批合格的编辑出版人才,繁荣了编辑学学术研究。其特色是与编辑学研究同步发展,和出版产业相互支持,与编辑出版实践紧密结合,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更注重实践性、应用性等。但也存在着学科地位与性质模糊,学科建制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整改措施,加强学理研究,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顺应新时代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需求,发挥其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本文针对编辑出版专业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阐述了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提出了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教学与科学研究能力的策略,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编辑出版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年来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望,回顾了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出版编辑学专业教育“多专业、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特点,认为编辑出版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同步发展以及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产业的相互支持,紧密配合,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指出必须加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课程规范化建设,同时对今后学科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题建设和学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跨行业、垮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的物流实用型、操作型和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教育就是培养物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力量.高职物流专业设置应该以相关专业为依托、突出院校的专业特色;在专业培养方向上应有所侧重,为不同的物流领域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物流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8.
编辑出版职业化教育是针对编辑出版职业资格考试而开展的学科教学。通过对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和新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校的编辑出版职业化教育是不系统的;编辑出版职业化教育要求政府加大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的贯彻力度;高校的编辑出版职业化教育要面向社会。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编辑职业化教育才能推动我国出版职业资格制度顺畅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出版业和信息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今后对编辑出版人才的素质要求将更高、更全面。从我国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趋向以及现实情况看 ,多年来一直倡导的“编辑学者化”口号有着明显的缺失。努力成为“熟悉党和国家出版方针、精通出版业务、社会责任感强的出版家”是未来编辑出版人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人格高尚、文化底蕴深厚、技能高超、实践能力强等内涵与特征。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课程结构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新的改革要求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语言表达、阅读、写作、教学实践等能力。因此,应该采取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强化实践环节等有效路径,着力加强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达到为基础教育阶段输送高素质优秀语文教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略论编辑出版类专业学科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出版类专业在本科教育阶段主要有(按历史长短排)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和网络传播专业.新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是以纸媒体为重点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则以广播电视媒体为重点培养新闻传播的能力.比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学科定位,前者跨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两个学科,后者则依托新闻学学科.  相似文献   

12.
对加入WTO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世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为此 ,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 ,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以培养大批时代急需的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本科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称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客观存在的,且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树立相应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要落实为企业服务的办学理念,要系统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积极推进产学结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4.
国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的关键是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职业要求服务外包人才无论是哪个层次的都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因为他们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是要靠跨学科、专业去培养才可能获得。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任务。目前安徽省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服务外包人才一直是个瓶颈。安徽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出版学识论     
本文论述的是比照编辑、发行专业的微观出版。这一学科长期以来被人忽视 ,“出版无学”论和“出版等于印刷”就是这种情形的反映。其实 ,微观出版有其独特的学问。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探究出版之学已成为客观的必然。出版人才是出版学识得以发展的根基 ,应当重视出版学识及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媒介的阅读,历来就存在着数字阅读与文字阅读两种方式.中国古老的"八卦"与"河图洛书"的阅读,中世纪西方"塔木德"学派对<圣经·创世纪>的阅读,都含有数字与图像相互推演的理路,可以视为传统文本阅读中潜隐的某种原始形态的数字阅读.如今作为数字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媒介,部分地装备了传统阅读中缺乏的象数思维工具,使文本阅读比率相对于数字阅读比率逐年下降,传统的文本出版也相对萎缩.但是,数字出版对文本出版来说,只能是一种补救而不是一种取代.创造和使用多种多样的媒介是编辑出版人创造本质的全面发挥,当代的数字智能阅读器只能方便和丰富人类既有的阅读和出版方式,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传统的文本阅读与出版模式.编辑出版学专业应当教育学生既能从事数字阅读又能从事文字阅读,并且培养出掌握两种出版技能的新型编辑出版人才.为了数字媒介的快速普及,也为了文本出版的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全面加强编辑出版学的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重大转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根据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从专业所面向的岗位要求、生源情况、认知规律及办学条件等客观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打造精干的教学团队,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培养创新人才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加强人文教育应注意克服传统的重理轻文观念,更要注意教师人文素质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青年民族美术人才素质如何,决定着我国民族美术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状态。本文认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跨世纪优秀青年美术人才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促进民族发展服务为基本出发点,培养学生对美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勇于创造的精神、团结协作和社会责任感;要在狠抓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采取有效手段缩短“学”与“用”的距离,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要重视由过去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培养复合型民族美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教育思想的灵魂,也是教育实践的要求。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应该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大学教师也应成为研究与教学的统一者,以便更好地传递和更新知识。高校更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中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血液之中。如此,才有利于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