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家汤恩比把中国称作“隐士王国”。他认为中国处于一个静态性的农业社会中,富有一种自足的传统,而在世界秩序中,享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光荣的孤立”。维护这种“光荣的孤立”的核心便是——皇帝。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帝王中,明君实在少得可怜。退一万步说,即便称得上昏君的也不多,因为有半数以上的皇帝不是婴  相似文献   

2.
批示治国     
10年前,南方某市陷入严重混乱,黑社会蜂起,团伙间火拼,日日夜夜打过来杀过去。该市“威名”远播,使外地人谈之色变。然而据“有关部门”说,这叫  相似文献   

3.
变通治国     
赵子说:制造轿子的匠人,担心人不能宝贵,而使得他的轿子无人乘坐;制箭的匠人,则怕他的箭射不伤人,而销售不出去。这哪里是因为他们对人的爱憎态度不同呢?实在是他们的技业,驱使他们去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南方朔 《领导文萃》2014,(2):121-123
正平庸过日子,不惹大麻烦,不去碰根本问题,把一切问题都推给过去和未来,得过且过,已成了当代的全球趋势。平庸的政客正在创造着平庸的时代。最近德国联邦议会大选,现任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得票率41.5%,比上次大选增加了7.7%,而在席次上,则得到311席,比上届多出了72席。自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已垮了12个政府,只有德国的联邦政府不但未垮,反而更加成长,默克尔已成了新的欧洲奇  相似文献   

5.
治家如治国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了新加坡英文《新报》记者的采访。席间,他也坦率回答了记者所提出的有关他的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李光耀先生都称得上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领导人和家长。由于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李光耀先生关于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的谈话,与我们所遵循与弘扬的传统美德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读来有一份亲切之感。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都流行专家治国。美国有格林斯潘领着美联储掌控美国经济,被人说成美国发生了“四权分立”;原苏联也有过专家治国,干得不很好,但原因在政治。从近两代中国高层财经团队来看,中国的治国主体已经是专家队伍,特别是经济专家队伍。人们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成绩,同时也期待着新一代经济领导班底会有更出色的作为。  相似文献   

7.
治国的智者     
王驳 《领导文萃》2008,(9):59-63
空想家和说客智囊团或者说智库,是研究中心或为重要公共问题提供分析解读的组织。实际上,许多智囊团体不过是公共关系领域的排头兵,他们通常服务于某个国家的某任政府,通过集中具有相同倾向性的学术专家,为自己代表的政治集团或利益团体鼓吹和辩护。  相似文献   

8.
治国与齐家     
楚地人陆贾,以门客的身份追随刘邦平定天下,能言善辩,口才极佳,经常出使于诸侯之间.他先后两次出使南越,游说南越王赵佗去掉帝号,向汉称臣,不得僭越;劝说刘邦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刘氏政权岌岌可危之时,以天下安,注意相;天下乱,注意将劝说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将相和,最终铲除诸吕.  相似文献   

9.
侯琦  宋青 《领导科学》2003,(14):44-45
管仲(约公元前730~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宰相和政治家、改革家。管仲在40余年的宰相生涯中,将满腹经纶付诸实践,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把处于东海之滨的小小齐国治理得民殷物阜,国富兵强。他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管晏列传》),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记录管仲言行的《管子》一书,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今天治国平天下借鉴”。一、“立政为公”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之兴衰治乱,原因有多种多样,但追根溯源,大都出在“吏治”上。为此,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自然就领悟出了“治国先治吏”的治国方略。“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也。”吏治清廉,则同泰民安;吏治腐败,则国破家亡。纵观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正反两方面的实例,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和一位历史学家谈话时说: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你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广角》2003,(4):17-17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热点中,民营企业家进入中国政坛的人数比例增加,引起了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1328—1398),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为地主家看牛放羊。十几岁时,父母和三个兄长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孤苦无依,遂落发当了和尚;谁知不久寺里也发生粮荒,他又只得做游方僧,化缘乞讨,流浪于江淮地带。1352年,朱元  相似文献   

14.
十七世纪与十八世纪之交,犹如电光乍闪,中国和俄国的天空,几乎同时出现了两颗惊人相似的巨星。这两颗巨星就是震古烁今的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  相似文献   

15.
专家治国论始于何时恐不易考,但可以肯定君主专制时代未闻此论。然而,随着历史的进步、专业的分化、知识的累积,专家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以至于专家也可以言治国了。时至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殿前军最高长官)赵匡胤策划发动了陈桥兵变,以黄袍加身的方式建宋代周。赵匡胤夺取帝位的方式虽然不太光彩,但北宋的建立,却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国家分裂动荡、朝代更迭频繁的混乱局面,并在汉、唐之后,使中华文明进入新的黄金时期。作为宋朝开创者的宋太祖赵匡胤,也与秦皇、汉武、唐宗并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古人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有宋一代的辉煌成就,与赵匡  相似文献   

17.
1893年,孙中山草拟T8000字的《上李鸿章书》,从四个方面闸述了他的治国大策。他认为,“欧美各国富强之法”,“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相似文献   

18.
19.
《领导文萃》2010,(2):26-28
<正>当前的经济形势处于一个极为微妙的时机,如何进行抉择,考验着决策者的治国智慧。从2008年底开始,面对经济衰退的趋势,"保增长"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政府也全面采取了各种财政、货币甚至政治措  相似文献   

20.
杨雪冬 《决策》2013,(5):17
随着社会利益和观念的多元化",政策治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约束和挑战,不仅会影响到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导致整个体制运行绩效的滑坡。一些学者在分析中国快速发展的时候,将政策归结为根本原因。各个领域的诸多政策充分调动了社会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了庞大的集中体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整体制度的效率。这个结论虽然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是政策在中国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政策是党和国家意志的具体化,发挥着调动分配各类资源、设定行为框架、释放政治信号等作用;另一方面,政策是制度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