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姜少勇 《社区》2009,(35):43-44
1627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7岁受遗命继承皇位。接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整个大明王朝如同行驶在汪洋中的一条船,通体千疮百孔,形将倾覆。崇祯皇帝每天旰食宵衣.夜以继日地批阅奏章.治理朝政,节俭自律,不近女色。  相似文献   

2.
金世宗是金朝九帝中最崇尚节俭的皇帝。他在位三十年不尚奢华,崇尚节俭,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实属不易。金世宗在吃、穿、住、用个人生活方面节俭如一;竭力反对铺张浪费;减少修建土木工程;减少进贡、禁止馈献;抑制佛教。对金世宗来说,崇尚节俭是他获得“小尧舜”美誉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拨乱反正后的金朝社会来说,提倡节俭也不失为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历史上,出身于下层的农民起义领袖当了开国皇帝之后,几乎都推行了某些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一些历史著作在分析其原因时,往往用“出身贫苦”之类的说法作为结论,或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下层出身的开国皇帝较之地主豪强出身的开国皇帝,政治上是否就一定更开明,经济上的剥削是否就一定较有克制,生活作风上是否就一定节俭朴素一些?一句话,开国皇帝的出身与所执行的政策是否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对这个问题作肯定的回答,看来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据。 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除了元、清两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外,开国皇帝取得  相似文献   

4.
胡建新 《中华魂》2021,(3):37-38
从媒体上读到多篇引用清宫轶事"道光皇帝补裤子"的文章。开始不大在意,后来发现几篇文章的引文内容互不相同,且与原著存在很大出入,掺杂了许多凭空想象、随意改造和"合理"发挥的东西。谓予不信,试抄录于此——一家著名纸媒载文如是引用:"道光皇帝特别喜欢穿湖绉面料的裤子,有一回一条裤腿上破了一个洞,他不肯做新的,便命内务府拿去织补。此举无疑是皇帝崇尚节俭的示范行为。但是他没有想到,补这条裤子却花掉了三千两白银.  相似文献   

5.
墨子的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节俭思想是墨子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民用和民利是墨子节俭思想的原则。节俭衣服,节俭饮食、节俭宫室、节俭舟车、节俭男女、节俭表率是墨子节俭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古代的勤俭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勤劳美德的内涵包括克勤于邦,自强不息,吃苦耐劳;节俭美德包括俭以立德,以俭持家治国和不奢不吝等思想。勤劳和节俭美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中,节俭是一种关于资源使用与物质需求满足的价值观。中国人的节俭价值观是包含节俭目标、节俭手段两个因子,被迫节俭、福利增续、价值超越以及精打细算、物尽其用、限制-延迟、安于节俭、乐于节俭等8个因素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在理论构想基础上,设计并检验了中国人节俭价值观量表。经中国成人样本中多次施测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结构效度、相容效度、区分效度、增量效度、组合信度及重测信度良好,支持中国人节俭价值观双因子-多因素结构的理论构想,适合于中国人节俭价值观的测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汉文帝是西汉早期的重要皇帝,与景帝共同缔造了“文景之治”。然而,在“清静无为”的治理方式和崇尚节俭的道德垂范下,文帝朝的政治局势却是暗潮涌动,各方势力博弈不断。当时中央权力结构大体可分为文帝集团、权臣集团和文官群体三部分。文帝集团与权臣集团间的权力博弈比较明显,斗争相对激烈。文官群体由汉朝中下层官僚发展而来,相对比较松散,且他们效忠的终极对象是汉朝而非汉帝,所以在文帝与权臣博弈的过程中,常常起一种微妙的平衡作用。文帝因个人集团力量薄弱,所以有意招揽和拉拢文官群体,以抗衡权臣集团,稳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这三大政治势力的纠缠与博弈,构成了文帝朝中央政治权力行使的重要图景。  相似文献   

9.
高停战 《社区》2013,(12):55-55
奶奶辈会持家的主妇,总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节俭的方法各式各样。现如今,不少80后的持家主妇们也奉行节俭主义,更加合理巧妙地安排生活的细节,被称为新节俭主义,请看她们的招数。  相似文献   

10.
崇尚节俭是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节俭,认为节俭具有富国、养民、养德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的功能,并提出了限制统治阶级的生活消费、裁减冗员和减少冗费、谴责上层统治者和富人的生活奢侈现象等各种主张。在当代,节俭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促使人们自身不断完善的条件。因此,重温我国古代思想家所倡导的节俭经济伦理观仍然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艰辛。坐了江山后,朱元璋大力提倡节俭,自己也身体力行,每顿饭都上一个豆腐,作为自己不忘苦出身的实例。说到豆腐,人们或许会想起相声名嘴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该相声说朱元璋要厨师做一份自己年轻时喝过的一种味道鲜美的汤,御厨们使出浑身解数做出来的都不合朱皇帝的口味,皇帝龙颜大怒,杀死了御厨。有人不得已就用烂菜叶、豆腐之类的做了一份,结果朱元璋大喜。这份汤里的所谓"白玉",指的就是豆腐。  相似文献   

12.
韦伯是影响巨大的社会学家,曾注目于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比较了西方基督教新教伦理与中国儒家伦理,认为前者因皈依上帝而崇奉“原罪”,信仰通过苦行节俭而赎罪的伦理,后者则相反,故西方发展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中国则否。本文对此说进行了简单述评,认为韦氏虽陷入价值观念决定论,但充分注意到了市场经济要求节俭勤劳的精神“护甲”,有合理因素。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发扬节俭勤劳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要把勤劳节俭教育作为道德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懒惰和浪费损失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严重的是损毁了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国人的道德情操。过去,我们生产力落后、条件艰苦,需要勤劳节俭;今天,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同样需要勤劳节俭。据有关统计反映,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  相似文献   

14.
中古德意志皇帝并不总是德意志城市利益的担保人,城市也不是皇帝忠实的拥护者;皇帝和诸侯一样,对城市的态度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都曾对城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皇权和诸侯对城市的侵害:一是在武力上威胁和摧残城市;二是把城市排斥在帝国议会之外;三是打压和抑制城市同盟的发展;四是对城市的财富进行某种程度的掠夺。  相似文献   

15.
宋代吴县范氏家族虽然一门三相,但一直保持着节俭固穷的家风。这种家风的形成是基于范仲淹早年忍贫苦读的经历和其生母谢氏未及享受荣华便与世长辞,具体表现为克己自律、节俭持家和教子节俭。范氏家族秉持节俭固穷家风的原因有三:节约钱财以周济族人和贫寒士子、俭能养德远祸以及居安思危为子孙作长远打算。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强调适度消费的节俭观,实质是一种中庸之俭。资本主义早期禁欲主义的节俭观虽然强调节俭对于生产的积极作用,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但禁欲主义的倾向使其失去了人文关怀。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进取型节俭观,对于现实的经济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皇帝与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处处都投射下皇帝与皇帝制度的浓重影子。因而中国古代历史上象征着国家政权的皇帝和皇帝制度便自然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开创者,秦始皇这...  相似文献   

18.
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节俭的习惯,他们大多数注重家庭的节约生活;同时,在消费方面也是算计来算计去,生怕从自己的手上浪费一分钱;他们有的还想方设法为子女攒钱。节俭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过度节俭,就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整个富裕世界,人们越来越不节俭。这是不是重要信号? 节俭是美德,但在许多富裕国家,节俭已经不流行了。近年来许多经合组织国家的家庭储蓄率急剧下降。盎格鲁-萨克逊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家庭储蓄率最低。美国人如今的平均储蓄连税后收入的 1%还不到,而1990年代初是7%。  相似文献   

20.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节俭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和道德传统的历史积淀,无疑是中国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节俭思想一方面固然来自社会劳动者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也产生于对社会侈糜现象的反思与批判.本文对先秦的侈糜世风和节俭思潮的历史追述,是对我们民族发展史中劣根性和良根性的双重反思.温斯故往,以鉴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