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我21岁,毕业,求职。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中共预备党员、学习成绩良好、品貌端庄、憧憬无限……在那一届毕业生中,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肯定是最幸运的一个。起初的几次应聘并不顺利,不是专业对口问题,就是自己没有回答好问题,或是对方的职位不适合我的性格等等,总之无一成功。在热情遭遇“寒流”后,说实话,我有些心凉,情绪也随之渐渐平静下来。但我始终没有失去信心,一直相信“是金子总有闪光的时候”。这一年的冬季显得格外漫长。眼见身边的兄弟姐妹们一个个相继找到工作,离开了学校,心中不禁怅然,甚至有些凄凉。独处时,往日的欢声笑语,同窗之情,常常一幕幕闪动在眼前,如同黑白胶片的电影,叫人感动得有种极欲落泪的冲动。今年三月下旬,我得到一个不错的面试机会,经过两天的精心准备,我挟着厚厚的个人资料,脑子里装满我可以记得起的、几乎所有能显示我英语水平的词句,外加一篇颇具专业水准的个人介绍(英文),按事先早巳探明的交通路线,踏上了征程。 相似文献
2.
王泽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周扬现象,是我们研究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无法绕开的重大课题。探究周扬这一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坛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领袖人物的文艺思想,无疑是我们重新认识与整理新文艺理论思潮的最佳切点之一。朱辉军同志的《周扬现象初探护是新时期以来周扬研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文章之一。朱文肯定了周扬同志在二十世纪世界文艺理论格局中的卓越建树,对周扬理论发展阶段及其转变作了描述与剖析,并指出了周扬理论某些阶段性缺陷与失误的“身不由己”的历史原因与内在隐衷,还为人们发掘了“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周扬”。我认为朱文很大程度上离开了对周扬文… 相似文献
3.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1,(3)
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全国文联主席、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扬同志在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同志陪同下,专程来到会稽山下的文化古城绍兴参观访问。他 相似文献
4.
5.
陈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5-7
周扬是我国文艺工作领导人,晚年的周扬奏出了华彩乐章。他对自己过去“左”的错误,作了真诚的反省;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战线和文艺工作领导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的原创性理论。但他违心的“检讨”也造成了晚年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 相似文献
7.
周扬、何其芳文艺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宪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史册上,书写在最前面的名字,应当是他们:周扬、何其芳。 人生是有限的。作为一个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站在时代的潮头,领袖风骚的时日,也不是永恒的。但在周扬、何其芳艺术生命最活跃、理论思想最敏捷的时候,他们的文学理论批评生涯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一同升沉起伏,他们的命运就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命运。而这,对于一个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历史记载下了他们的劳绩。 相似文献
8.
9.
10.
任葆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81-84
书信能够还原历史现场,揭示一些更为真率和可信的细节,从中折射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性格,反映知识分子在时代风云变幻之中的心路历程。沈从文曾写信向周扬求助,并在与他人的书信中多次提及周扬。其中既有沈从文对周扬文艺观点和领导方法的批评,又有他对周扬树立的"语言艺术大师"的不满,更有文革中他因周扬而遭批后的自辩等。 相似文献
11.
曹毓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周扬于1931年从日本回国,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事文学批评,虽系初试锋芒,却也颇多建树。周扬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即“努力使自已做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政策的宣传者、解说者、应用者”(《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前记》),对解放区与建国初期的文艺事业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客观与主观的复杂的原因,不论三十年代在上海,四十年代在延安,五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周扬的文艺思想中都难免不存在某些“左”的教条主义的、庸俗社会学的成份。1956年前后,在党的“双百”方针的激励下,周扬在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性人情、文艺的真实性、典型问题、创作方法、艺术技巧、美学问题以及如何对待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诸方面,都大胆发表了许多前所未发的见解,竭力扬弃残存的“左”的教条主义、庸俗社 相似文献
12.
周扬接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同庆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2)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最重要的绍介者、推行者和忠诚的信徒.周扬接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推行期:三四十年代;二,深入期:五六十年代;三,疏离期:七十年代末以后,周扬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接受有着浓厚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姥海永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4):125-128
伴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和迅速发展,现代艺术这一曾经颇受争议的艺术形式被抛入传统的艺术史架构之内,那些曾经令人争议的艺术家与作品如今也享有古典般的荣耀,重新对现代艺术及其背景加以审视与剖析,也许会对当代复杂的艺术现象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夏録 《中华儿女(海外版)》2000,(4)
俄代总统普京在俄首都莫斯科开幕的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上被推选为独联体新主席。此前,这一职务是由俄前总统叶利钦担任的。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决定,俄第三届总统选举将于2000年3月26日举行。 根据俄宪法规定,总统选举日期应由联邦委员会最后决定。但在联邦委员会不能作出决定的情况下,中央选举委员会有权对总统选举日期作出决定。 普京上台意味著什么 普京上周在一个挤满了铁道部职工的大会上,履行了其礼节性的职责,向获奖者颁奖并对铁路系统为俄罗斯经济所作的贡献表示赞扬。但是随后,他的语气就变得冷冰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