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与魏源曾在这一历史转折时刻作出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对此,中国史学家曾分别加以研究,有多种论著问世。亚洲其他国家的学者也较为关注,发表过一些论文。本文的着眼点不是全面考察林、魏各自的生平与功绩,而是探讨林、魏相通点,研究他们如何互为补充,正确回答当时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故称“合论”。从林、魏身上得到某些历史启示,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通常所況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影子”等等,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的概括。然而,在历史与现实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联系之中,什么是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还有待于人们作多向度的探讨。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联系着的诸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正是这种相互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始终坚持以历史性思维方式展开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所需的双重推动下实现对历史性现实运动的内在把握。这种历史性思维呈现为:以把握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特质和世界发展趋势作为基本前提,探求现实对象在历史总体进程中展现出的一般必然性与特殊规定性,形成对特定社会现实的批判性解构,据此建构起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整体性理解。当代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汇的历史时刻,面对更加严峻的理论挑战和实践任务,需要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和历史阶段,在自我批判与自我革命中形成对中国实践的规律性认识,由此建构历史性思维再现实化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其现实适应性是一个历史话题.其中,文化与法治的关系就是重要个案.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和阐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紧扣社会现实与时代发展的脉搏,而且高度指明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在如何坚持中国特色道路中,正确处理文化和法治的关系需要明确化,对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依法治国关系进行辨析,正是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核心指导思想的路径之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在社会变革时期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现在性组织”。这种“组织”一方面体现在根据现实的需要来选择讲述对象,另一方面体现在根据现实需要来描述历史场景。革命历史长篇小说正是通过这种“以果溯因”的现在性组织来为新中国现实存在确立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面对新世纪的新变化、新形势的重要历史时刻 ,江泽民同志深入总结了我党 80年的历史经验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 ,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对于促进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想如何关照现实和人的存在方式是哲学的必然使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本主义价值观注入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研究之中,发现了社会现实应有的属人性以及实际的非人性,并提出了通过人本主义哲学扬弃这种现实的共产主义道路。但抽象的哲学扬弃并不能真正解决异化劳动和社会矛盾,解答历史之谜必须进入现实和历史深处。对此,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对象化劳动和工业实践在推动人的生成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正是理论与现实、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逻辑互动,马克思才得以真正面向历史,在现实与应然的矛盾中逐渐找到了通往人类解放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8.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和现实命题.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缘何而来”是破解这一命题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逻辑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自己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维度看则是对时代和现实召唤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刻,纵观世界风云,立足中国现实,高瞻远瞩地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是统一全党认识和行动的思想武器,也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指明了政治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切实贯彻基本路线,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中国60华诞纪元标识的公元2009年,之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而言注定是意义非凡的年份.因为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纪元标志,见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所历经的60载风雨沧桑;同样是因为在这一年,一种激情的言说与理性的反思,重构了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形象.  相似文献   

11.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在这个时刻,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本世纪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世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一百年,是中国翻天覆地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当中,中国从屈辱走向了振兴。这一百年的历史,是风云激荡的历史,是可歌可泣的历  相似文献   

12.
历史总是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被人创造。上世纪80年代,当广东的经济风起云涌之时,它的文化也被生活裹挟着进入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历史的写法常常始于一个人的信念和行动。杨美琦,正是这样一位创造中国舞蹈史的人,她舞到了时光的前面,舞到了历史的前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是一们年轻的科学。1923年胡适发表了《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最后一节(第十章)曾经“略论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标志着带一定系统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开始。从1923年到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整整经历了70个年头。在漫长的人类文学研究历史的长河中,70年可谓是短暂的一小截,然而,它却既提供了建立独立的研究科学课题的现实可能性,又充分显示出进行系统考察和总体概括的历史必要性,而这也正是本书首先所要解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证实了散文虚化写法一直是中国文坛固有的写法,并且指出虚化写法正是当今散文写作方式边缘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历史上进行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前者以中国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结束,后者则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取得完全、彻底的一次空前胜利。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同后果,失败和胜利同样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总结历史开拓未来,正是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也是我们今天纪念《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仅从中华民族觉醒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结合现实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鲁迅《哀范君三章》的具体分析,着重探讨了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在辛亥革命由胜利转为失败的历史时刻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感情,认为这一诗篇展示了鲁迅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表达了鲁迅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和为革命献身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文明的潮水冲决闭关锁国的堤坝涌进天朝之国,中国社会曾经历了一次巨大震动。几千年来被人们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镜子前显露了其落后、愚昧和腐朽的阴影,以华夏自誉的天朝从荣耀的峰巅猛然跌入了耻辱的波谷。进步的人们开始从严峻的现实中觉醒过来,认真地探索中华民族在卷入世界潮流后的前景和命运,思考如何改造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成熟而稳定的国民心理结构和精神状态,以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将这一探索骤然推向高潮。作为这一运动的旗手和文化思想界一代宗匠的陈独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是颇有代表性的。促使陈独秀把目光转到国民性问题上来的正是他生长的那个时代。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正是中华民族危机愈益加剧的严重时刻。甲午战败,丧权辱国,朝野上下无不震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需要面对事实进行理性思考,作出选择,避免陷入类似"第一推动力"的思维误区。"传统文化"成为思考的问题对象是因为现实中面临着社会道德重建的问题。回到传统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传统既不是负担,也不必固守不变,而是应当作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不能因传统而作茧自缚,也不能因外来文化而妄自菲薄。现实中西方文明正逐步地融入我们的传统中,这正是当代历史的启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发展,进行不同文明的充分对话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普世价值"这一概念具有预设性,只是理论的抽象,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总是在各种可能性中得到选择。面对当代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中华民族要有充分的自信,结合现实国情进行自我确证,以开放的胸襟完成社会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19.
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美国对中国历史现状的研究发展十分显著。它的历史凭借与现实背景是什么?这种发展的大致轮廓如何?它具有那些重要特点?本文仅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伟光 《中华魂》2010,(4):44-48
200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在全国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回顾建党88年、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全程.总结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