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式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明代前期、中期、中后期代表性散曲家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比较,发现汤式在小令用韵方面还是较为严格地遵守《中原音韵》的韵部押韵的。  相似文献   

2.
唐培红  张兆利 《社区》2012,(21):25-25
案例一:遭遇车祸。去年7月下旬,13岁的童童参加一家旅行社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一天活动间隙,童童因横穿马路而遭遇车祸,昏迷7天后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从舞台演唱的音律特性出发,李渔持恪守曲韵、韵律相协和用韵贵纯的南曲用韵观,其虽未编订专门的南曲韵专书,但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包含三个层次的曲韵系统。李渔的曲韵系统与同时代毛先舒的《南曲正韵》相比,二者都呈现出据腔论韵、综合南北韵的特点。两家的曲韵观既存在差别又相互融通;二者对前代曲韵观念都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并非明代前后期南曲不同用韵观的简单延续。  相似文献   

4.
一上面我们对变文的二十三个韵部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并同《唐五代西北方音》的二十三摄五十五韵和《汉语发展史》的晚唐韵部二十七韵作了一番比较。应当指出,唐五代说唱家写作变文,既不按照当时的《唐韵》或《切韵》的规定来押韵,当然更不会拿现在人所拟定的什么二十三摄五十五韵,或者二十七韵、二十三部来押韵,只是根据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5.
唐王仁啕编纂的《刊谬补缺切韵》韵目下加有小注,注明了《切韵》及魏晋南北朝以来各家韵书部分分韵的异同,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在韵目小注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韵目小注的校勘整理、专门对吕静《韵集》的研究和对五家韵书的综合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上面我们对变文的二十三个韵部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并同《唐五代西北方音》的二十三摄五十五韵和《汉语发展史》的晚唐韵部二十七韵作了一番比较。应当指出,唐五代说唱家写作变文,既不按照当时的《唐韵》或《切韵》的规定来押韵,当然更不会拿现在人所拟定的什么二十三摄五十五韵,或者二十七韵、二十三部来押韵,只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口语,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用作韵脚。韵母相同的字自然都属于同一韵部,韵母相  相似文献   

7.
魏子钧 《金陵瞭望》2011,(20):22-22
走进速泰熙先生的家,不大的房子充满了别致通透之感。阁楼的地板被打穿,替换威一块大玻璃。一道阳光直直地投人客厅.有如置身幽谷。  相似文献   

8.
湖北宜城方言存在大量的变韵现象。宜城方言的D变韵是因“家”字的合音而成;其Z变韵表现为一个颤音r,无U化的倾向;其Z变韵处于该类变韵的早期阶段,早于襄阳方言、河南中北部和山西南部的Z变韵;儿化韵表现为一个舌尖卷舌的无擦通音,“儿”字已经融入前字的韵母,属于融合型。宜城方言的儿化韵有指小的功能,在多数情况下,有表亲切的感情色彩义和表口语的语体色彩义。宜城方言的动词变韵大多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动词重叠变韵表示完成且带有一种责难、批评和埋怨的语气;不及物动词变韵大都由语气助词引起,表达祈使、命令、征询等语气色彩;动词变韵的“D”主要表达句子的体特征,是句子层面的构形成分,不是后缀,应称为体黏附语素。人称代词方面,宜城方言的人称代词变韵具有表复数意义的功能;指示代词变韵方面,“D”的功能相当于量词“个”。  相似文献   

9.
母亲从外婆家拿来几粒丝瓜种子种在园子里,两三个月后,丝瓜沿着老槐树爬上了枝头,大大小小的丝瓜悬在空中,如绿色的风铃。其中有一条丝瓜正立在树后的那堵旧墙上,墙挡住了它伸长的趋势,因而逐渐“肥胖”起来。院中的戏剧就这样上演了。丝瓜豆豆看到自己的姐妹一个个出落得亭亭玉立,身姿婀娜,而自己又短又粗,不禁长吁短叹起来。豆豆的大姐美丽看到豆豆愁容满面,便问:“豆豆,怎么这么伤心啊?”豆豆便将自己的委屈告诉了姐姐。“其实,主要是你的生长条件不好。你瞧,这堵墙阻碍你伸长,而你又贪吃,自然就只能横向发展了。”豆豆闷闷地想:自己长期…  相似文献   

10.
对明代高启 783首乐府诗、古体诗进行研究 ,归纳其韵部系统 ,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如 :灰泰合口呼押入支微部 ,尤侯部唇音字“妇”押入鱼模部 ,佳韵韵系部分字押入家麻部 ,鱼模部与支微部相押 ,皆来部个别字与支微部个别字相押 ,寒先部与真文部混押等等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两部秦腔剧本《一字狱》和《柜中缘》中的押韵情况反映了20世纪初关中方音的4项特点:泥来相混,疑母读如泥母,家麻韵与车遮韵通押,车遮韵内部读音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二变文的用韵,如前所述,是以唐五代汉族人民口头语言为依据的。由于它在都城长安和西北其他通都大邑比较流行,可以断定:它所用的音韵就是当时西北方言的音韵。因此,我们可以据以考定当时西北方言的韵部。我最近写了一篇《敦煌变文韵谱》,就是根据《敦煌变文集》,摘录变文韵脚,加以分析排比,把它分为二十三个韵部,其中包括阴声韵支微、灰哈、鱼模、萧豪、歌戈、家麻,尤侯七部,阳声韵东钟、江阳、真文、寒先、庚青、蒸登、侵寻、淡添八部,入声韵屋烛、觉铎、质物、月薛、昔锡、职德、缉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变文》用韵考(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变文的用韵,如前所述,是以唐五代汉族人民口头语言为依据的。由于它在都城长安和西北其他通都大邑比较流行,可以断定:它所用的音韵就是当时西北方言的音韵。因此,我们可以据以考定当时西北方言的韵部。我最近写了一篇《敦煌变文韵谱》,就是根据《敦煌变文集》,摘录变文韵脚,加以分析排比,把它分为二十三个韵部,其中包括阴声韵支微、灰哈、鱼模、萧豪、歌戈、家麻,尤侯七部,阳声韵东钟、江阳、真文、寒  相似文献   

14.
白朴三题     
白朴是元代著名作家,世称"元曲四大家"之一。笔者就他的家世生平、创作年代和剧作用韵诸方面作了论说和探讨,论证了白朴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临川四梦》曲牌、用韵、方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本实证方法,对《临川四梦》进行曲牌、用韵、方言等方面的实例考证,把汤显祖的传奇创作同时还原到晚明传奇创作的历史大环境和汤显祖归家后的赣东民间演剧小环境中,改变曲界只从理论上抽象讨论汤显祖传奇所谓曲牌失律、用韵庞杂、忽用乡音等思路,以期对汤显祖传奇的所谓失律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朱有墩是明代前期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王爷曲家,受当时政治环境与其自身特殊地位的影响,他没能在政治仕途上大有作为,却在杂剧、散曲创作方面取得了成功.通过梳理、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在其233首北小令中,共用押韵方式7种,有9美21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个生存于奥东闽语区的饶平dan家粤语方言岛和兴衰历程,在50年的光阴里,一方面,由于强势方言潮汕话的影响与渗透,使dan家粤语的家韵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又由于dan家渔民从心理上对母语产生厌恶和排斥而加速了粤语交际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是清代著名的音韵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他在这三方面的成就,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巨著《说文解字注》中。段氏在音韵学上,集中地研究了古韵学,有名著《六书音均表》传世。段氏的古韵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不论是韵部划分,还是韵部排列,都达到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段氏的古韵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古韵的方法。今天我们探讨段氏古韵研究之方法,对弘扬祖国学术事业,对进一步研究古韵学,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苏门学士大多善词,但风格体貌却并不一致,而历来论词者都认为晁补之苦心踪迹苏轼,可入其门墙无愧。如南宋初王灼列举八位学苏的词人,只许黄、晁二家“韵制得七八”,不过黄庭坚“晚年间放于狭邪,故有少疏荡处”,还稍逊晁一筹(《碧鸡漫志》卷二);清代刘熙载则说:“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仅“晁无咎坦易之怀,磊落之气,差堪骖靳”(《艺概》卷四);况周颐也认为“有宋熙、丰间词学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与长公为近”(《蕙风词话》卷二)。然而中间承继衍变的复杂情况,就不是略供消息的三言两语所能讲清楚,有必要做些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评判,以求得更深刻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二等韵的分用,是齐梁时期韵部演变最显著的特点,也是王力、周祖谟韵部划分最大的不同之处。透过谢脁诗韵,可以发现周祖谟的韵部划分更切合齐梁时期的实际语音,但其认为臻韵是属于《切韵》中的二等韵的观点不够确切,臻韵以及与之相承的入声栉韵的音韵地位实际上是假二等真三等。而王力的黠韵归曷部、鎋韵归薛部的观点尚需斟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