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国栋 《社区》2013,(31):12-13
今年9月,贵州省贵阳市瑞花南巷一名老太跌伤,为启动医保,需到社区服务中心开具是跌倒、而不是他人打伤或车祸受伤的证明,服务中心无法证明,但为不耽误伤者治疗,无奈之下只得开具证明。类似的这种无法证明、社区却又不得不帮居民开具的证明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
新闻制造者     
意外受伤王燕在6月10日全国体操锦标赛预赛中,15岁的浙江选手王燕意外掉杠,脊椎骨折。尽管伤者没有生命危险,但高位截瘫的可能性极大。这起继桑兰之后的又一起赛场惨剧,使得参与高危项目的运动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再次被社会关注。在保证运动员的安全与夺牌之间,前者显然应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社区》2010,(11):36-36
一名男子走进医生的办公室.他要求医生给自己做手术。他说,他身上的很多部位都受伤了。男子说,他的鼻子受伤了,他的胳膊肘受伤了,还有,他的膝盖也受伤了。他说这么多部位受伤。他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交通肇事罪中两个"逃逸"含义的新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重处罚肇事逃逸的目的是保护初次及后续事故中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法益.除能证明不救助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外,肇事后不救助伤者以及不清除肇事形成的路障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均应认定为肇事逃逸.逃逸致死既包括不救助初次事故中的伤者致其死亡,也包括肇事者不清除路障引起后续事故致人死亡.成立肇事逃逸和逃逸致死不以逃逸前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肇事仅致一人伤害后不救助导致死亡的,应认定为逃逸致死;单纯逃逸的只需评价为逃逸致死,积极移置型逃逸升高了伤者死亡风险的,成立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5.
由于自我伤害不为罪,则教唆自伤的行为也不为罪.如果同意伤害不具有违法性,则自伤者的教唆行为也不为罪.如果同意伤害行为具有可罚性,则责任共犯论、违法共犯论及修正惹起说都会得出自伤者的教唆行为具有可罚性的结论.关于同意伤害的可罚性问题,日本有"全部可罚说"、"社会的相当性说"、"危及生命的重大伤害说"以及"不罚说".从彻底尊重个人的意思自由决定权,以及适应器官移植等现代医学需求的考虑,同意伤害的"不罚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篮球运动在高校日益盛行,引发的眼损伤也逐年增加.损伤包括角膜擦伤和异物、前房积血,眼眶骨折,以及眼球破裂等.为避免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应对伤者进行眼部检查,根据视力及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后送诊.此外,护目镜可以预防篮球运动中的大多数眼损伤.  相似文献   

7.
蓝燕平 《社区》2012,(17):57
歌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我的真情难道说你不懂"……就像这句歌词一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明觉得自己脾气不错,为人处世也真诚友善、不藏心机,可遇到问题  相似文献   

8.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12,(5):42-43,61
1.一只被10米长绳子拴住的老虎,如何能吃到20米外的草?2.每个人每天都会读到哪个英文字母?3.有个人上了公共汽车,没有月票,也没有买票,售票员为什么让他从起点坐到终点?4.有架飞机失事,现场支离破碎,令人惊讶的是找不到任何伤者,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闻学良 《中华魂》2012,(2):34-35
近日一位山东“最美女孩”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善举,以及车祸肇事者、被救者、施救者三家人“因祸结缘”的故事,通过主流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迅速传遍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10.
爱那么笨     
新闻回放 英国女演员娜塔莎·理查森在加拿大一家滑雪场学习滑雪时跌倒受伤。据滑雪场工作人员说,当时她没有出血,也没有外伤的迹象。后来,理查森出现剧烈头痛,被送往当地医院,随后又被转到纽约的医院。在受伤两天后,她因外伤引起脑出血,不治身亡。专家分析,理查森头部摔伤后未进行及时检查,延误治疗是导致她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盛小兵 《社区》2013,(7):59-59
一直以来,荷兰的公共交通是全欧洲最方便快捷的系统之一,但自2012年4月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发生火车相撞以来,接连发生的事故让荷兰人对本国的交通安全越来越担心,也对整体系统运营能力越发失望。“好在事故发生后,我们还有一套很健全的应急系统,可以让伤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救助,让我们的心里有了点底。”荷兰新闻媒体感叹道。  相似文献   

12.
"深层洁净"其实比较确切的说法可能应该是"彻底洁净",一般声称可以去除所有黑头粉刺的宣传,往往有可能造成皮肤受伤出血。不过,有很多方法可以溶解黑头粉刺,但不属于"深层清洁"。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2013,(1):78-78
4人有偿搭乘李先生的出租车上班,发生事故后,伤者起诉要求李先生所属出租车公司赔偿,但出租车公司认为李先生未开计价器,不构成职务行为。近日,顺义法院一审判决出租车公司败诉,认定有偿搭载属于执行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生存性的受伤感、受伤责任的外向归咎、生存性的无能体验以及隐而未发却又穿透心灵的生存性敌意是构成怨恨心态的本质要素。怨恨心态中潜藏着巨大的否定激情和破坏动能,它不仅毒害了个体的生命感觉、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也是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避免产生怨恨以及怨恨出现后如何进行补救是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及社会学等领域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宋崇升 《社区》2012,(25):57-57
歌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我的真情难道说你不懂”……  相似文献   

16.
生命,使命     
医生,是与死神打交道的人,靠勇气,更靠技术。就是要用我们上海医生的精湛技术和严谨作风挽救更多的生命,治好更多的伤员。沸水镇一名57岁的受灾人员颈部被砸伤,双下肢瘫痪、失去知觉,送来医疗队时受伤已4天。叶晓健教授和几位骨科专家立即仔细检查,准备实施手术。颈椎部的脊髓是人体的生命中枢,不要说手术,即便是受伤也随时有呼吸心跳  相似文献   

17.
发生水灾、火灾、地震等特大性灾难之后,尽管在现场抢险、医疗抢救、治安防控、后勤保障、民众救援等方面采取了应急措施,但不少伤者都出现了创伤后应激反应,急需心理专家为他们进行疏导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魏剑美 《可乐》2010,(3):79-79
街上有人围观车祸,有个人挤不进去。大喊:“受伤的是我儿子。”人们给他让开一条缝,他走进去,傻了眼——受伤的是一头驴。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都市受挫后,通过归依童年乡村生活来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救赎。他想借此来安抚自己受伤的灵魂。然而这种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归依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解救沈从文。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社区》2009,(4):59-59
请勿打扰丈夫意外受伤,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有一天妻子去看他,弯身和他亲吻。恰好此时一位护士走进房间,看见当时的情景便马上退出房间,并把门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