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 《山西老年》2009,(3):16-17
今年,万众瞩目的一件大事,无疑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届时,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今年国庆60周年的大阅兵将是第14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阅兵。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详尽地了解我国国庆阅兵,从另一侧面展示我国建国6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特别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一文,以唤起老年朋友们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的“帮闲”及其“帮闲现象”,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事象,亦是当时颇为棘手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宋、元、明、清各代相关记载,将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帮闲”的寄生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缕述,并对“帮闲”产生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本文认为,以游手好闲寄食为生为特征的“帮闲”之类人物在两宋以后的大量涌现和源源不绝,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征兆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分类标准主要是文化而不是血缘和种族。历史上的民族认同是自由的,民族身份可以随时改变。古代民族认同的变异性,促使各民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是静止不变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历史上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是分不开的。以文化作为分类和认同的标准,使不同文化的族群由淡漠隔阂走向自然融合,促成主体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并促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古代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强化了古代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促成各民族大一统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各民族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2000多年统一和完整,与古代中国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的几个政权同时并存不是分裂,而是割据分治.  相似文献   

5.
梁岩 《中华魂》2017,(11):35-36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起点是更好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中华魂》2014,(22):4-5
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题为《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份长约4.5万字的文件包括前言和10个部分,阐述了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政策,以大量事实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以有助于国际社会正确地了解中国的人权善。  相似文献   

7.
《源流》2008,(11)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署正式办公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署正式办公,标志着新中国检察事业的诞生。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任首任院长。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建国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发展模式虽然具有中国自身的一些特点,但总体上仍属于苏联模式的范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模式才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最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这种五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原始社会二者之间浑然未分 ;在农耕文明时人文处于优势地位 ;在工业文明时期 ,科技被人们日益重视 ;在当前 ,科技的这种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而人文则被边缘化。人文与科技关系的彼消此长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社会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影响。人文被边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出来 ,这已引起部分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了使人类生活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技、人文观。在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 ,人们还必须关注人类自身的心灵、道德及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着其它民族少有的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对统一的执着追求无不与上古三代统一的历史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地理环境有关。在整个中国古代,大一统形成了政治传统和政治思想传统,奠定了后世统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同时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空间特征,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使得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强大的内聚力。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对促进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政府购买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市场交换保障国家自身的消费需求,同时也附带了扶助农业、惠及农民等社会经济功能,这个功能应是历代奉行的“重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执行中,农民确能从政府购买中获得某些助益,如有利于扩大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有利于解决农民生产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利于缓解农民的运输负担等。但由于强制征购的肆虐,不少交易实质上变成了赋税之外的又一层无偿半无偿的剥削,使政府购买对于农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摧残,尤以贫困农民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有长达六七千年的煤炭开发利用史。古代中国人对煤的岩石性能、岩石分类以及煤的成因已有明确认识,在勘找煤炭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这些技术在许多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包括井筒开凿、巷道部署、矿井运输、提升、通风、排水、照明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可以从三个大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一是从后发现代化国家建国70年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的成就。与日本、德国以及亚非拉美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建国70年的现代化发展情况相比较,新中国70年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二是从中国历史上重要王朝建立70年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的发展。新中国70年时的发展状况与中国古代汉、唐、宋、明、清诸朝代建立70年前后的发展状况相比较,这些王朝在建立70年时基本达到了王朝发展的快速上升期,就这一点来看,新中国70年的发展状况与这些历史上的王朝具有相似性。必须提醒的是,在比较新中国70年与中国历史上王朝70年的历史发展时要防止循环史观的研究方法、防止静态的研究方法、防止离开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研究的弊端。三是从国际共运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新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落后国家成功发展的典型,它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大放异彩,提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活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对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认识还很不够。实际上,中国北方地区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北方文化已形成自己的发展序列,北方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北方的统一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文化时一定要注意其发展的继承性,不要把北方文化估计得过低  相似文献   

17.
龙舟是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造型在中国船舶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旨在探讨龙舟演变发展的历史,整理发掘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为发展现代社会经济和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华魂》2013,(18):4-5
鲁迅诞辰132周年 1881年9月25日是鲁迅的诞辰日。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相似文献   

19.
苏联宪法文化自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影响中国,历经十月革命后国共“以俄为师”的发端时期、革命根据地“仿行苏宪”的奠基时期、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一边倒”背景下取法苏联宪制模式的高潮时期,以及中苏关系恶化至改革开放后对苏联宪法文化的背离与延续四个时期。苏联宪法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涉及宪法理论的传播和宪法制度的移植等方方面面。苏联宪法文化影响中国的过程实则是中国对苏联宪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移植,由片面认同到创造性转换的历史过程,“拿来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外语规划缘起于对外交流,发轫于秦汉时期,经过唐宋时期的佛教译经运动,外语规划逐步萌芽和发展;明清时期的外语规划由于政治价值日益凸显,体现出封闭排外的文化心态,限制甚至压制外语教育发展,致使古代外语规划发展缓慢,保守有余,开放不足。通过梳理近两千年以来外语规划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可以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外语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