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共河津县委、河津县人民政府,在新年春节喜庆期间,特别在庆祝撤县建市的热烈气氛中,不忘全县八百余名老干部,狠抓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使每个老干部同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倍加喜悦地投入庆典活动中。 当新年新春伴随着撤县建市的喜悦一并飞到河津县时,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的心上立  相似文献   

2.
河津县南方平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离退休回村老干部、老教师和在村的老党员、老模范,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农业技术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在把一个部分青年走上邪路,甚至一次被政法部门逮去9名青年的工作后进村转变为物质精神双文明的先进村中,做出了许多感人事迹。 南方平村,位于河津县北坡上、吕梁山脚下,土质肥沃,盛产粮棉,素有“方平、楼底赛长安,金筷子银碗吃饱饭”的美称,由于近几年来班子不齐不力,工作落后,青少年工作  相似文献   

3.
1947年,我的家乡——山西省河津县干涧村解放了。前方部队的留守处进驻我们村。几十号从前线下来的军属和工作人员在村里帮着贫苦农民建立红色政权,组选贫农协会,成立儿童团和少先队,进行土地改革。刚  相似文献   

4.
薛仁贵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之一。有关他的故事流传颇广,尤其在辽东一带,几乎是老幼皆知。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薛仁贵到底有些什么事迹呢? 薛仁贵(614——683年),名礼,绛州龙门(山西河津县)人。“少贫贱,以田为  相似文献   

5.
张超宇  张大为 《淮海文汇》2007,(3):F0004-F0004
市政协文史委领导视察故黄河风光带建设 4月10日.市政协高之均副主席带领文史委部分政协委员20人.视察故黄河风光带建设。市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毕于瑞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委员们先后视察了故黄河公园、故黄河河道整治、河平广场建设、显红岛改造等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6.
一、地貌概述 河南地貌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整个地势,大致是西部高东部低。 本省东部是黄河、淮河和卫河合力冲积的广阔平原,地势平坦,一般拔海高度在40——80米,相对高度在10米左右。黄河贯穿平原中部,在孟津以下形成巨大的扇形地。黄河河道高出地面,成为平原上的分水岭。黄河以北为卫河冲积平原,地势向东北  相似文献   

7.
<正> 黄土高原与黄河下游是一个自然的结合体。由于历史上对黄土高原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倒山种地,滥垦滥伐,破坏了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3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约16亿吨,其中有四分之一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平均每年升高约8—10公分。  相似文献   

8.
我们一行十余人到河津办事,无意间听到一件奇事:在离城不远的康家庄有一座比世界名塔——永济县莺莺塔回音效应还要好的回音塔。于是,我们在“河津县文物通”——原县文化馆馆长董波同志的引导下前往参观考察。 出城向北,再东,经山西铝厂厂区主街,再向东北,便到了康家庄。镇风塔,就耸立在这个庄的西北角。塔呈平面方形,密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明既是中华民族早期自身蓬勃生长的成果,也是与其他各类文明竞争碰撞、汇聚交融的结晶。在新时代国家文化体系建构和国际文化传播等重要工作的开展中,黄河文明的底色并不浓厚,其特色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重新梳理新时代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机理、描述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战略构想,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研究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黄河文明的复兴有赖于复兴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丰富多元。本文以黄河文明核心价值体系组成部分的中庸之道为例,探讨黄河文明复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充分挖掘和实现黄河文明的时代价值,基于对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的理论思考,作者特别提出以下三个复兴黄河文明的战略建言:(1)把黄河文明作为主体大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大力挖掘黄河文明的价值内涵,黄河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复兴、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建设的时代价值。(3)推动黄河文明从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黄河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万年来,黄河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从山东入海,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在新的环境下对黄河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认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传播山东黄河文化的意义与困境,可从丰富黄河文化的输出形态、拓宽公众黄河文化认知、创新黄河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探讨山东黄河文化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黄河图在清代河患治理和河政运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乾隆中期,河南段黄河出现严重河患,河臣河东河道总督张师载治理黄河,绘制呈奏黄河图,向乾隆帝、朝臣汇报河务信息,并为清廷进行黄河河政决策提供依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彩绘本《豫东黄河全图》是乾隆中期河南黄河河患治理情形的集中体现,直观反映了清代黄河的管理制度和治理方略,表现了清代的河政运作和文书流转方式,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2.
勤劳智慧的黄河两岸人民自古至今都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利用黄河丰富的水沙资源、想方设法治理黄河的危害。他们不断抗争 ,不断总结 ,不断认识。人们把黄河发生的灾害、进行的治理、开展的利用等情况刊刻在碑石上、铁铜器物上 ,以传后世。长期以来形成了分布广泛、数量繁多、内容丰富的黄河碑刻。黄河碑石是“黄河石头书”,是一部包含众多细节的黄河史籍。黄河碑刻融注了历代劳动者杰出的科学才能和聪颖的文化禀赋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是当前黄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系统总结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遗产的形成及其价值,分析黄河水利遗产的构成及其主要特性,进而提出黄河水利遗产本体保护、依托水利遗产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黄河水利遗产保护利用能力与保障措施建设等建议,可以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故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祭祀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祭祀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弘扬黄河祭祀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理性分析,针对当前黄河祭祀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河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而黄河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累积发展,既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千秋大计,推动黄河真正成为造福沿线人民的幸福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综合开发黄河资源,发展宁夏黄河经济”的战略构想提出后,宁夏社会各界都在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联系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在我们全面贯彻实施黄河经济发展战略中,如何深刻理解和认识“黄河经济”战略构想的基本思想与实质,这是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不揣浅陋,发表一孔之见,以讨教于区内外各界有识之士。 一、关于“黄河资源的内涵与黄河经济”的属性问题 在探讨“宁夏黄河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首先必须弄清黄河资源的内涵与黄河经济的属性这两个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变迁对城市的影响是黄河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黄河变迁对城市迁移、城市形态变化、城市兴衰三个维度回顾了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应树立“大黄河”和系统研究的视野,把握黄泛城市的数量、类型和特征,挖掘黄泛城市的当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更好地推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文化与文学不断互动融合的背景下,黄河主题诗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历史镜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锻造有着积极的典范意义。正是因为黄河文明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自古以黄河为咏诵对象的诗歌不断涌现,并成为彰显黄河文明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镜像。宋代是黄河主题诗歌创作的重要阶段,从宋代文人对黄河文明的尊崇、宋代黄河主题诗歌的书写特质、宋代黄河主题诗歌的意义与价值三个维度,深入探讨黄河主题诗歌在黄河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具体文化语境中,新诗中的"黄河诗歌"不仅是抒写黄河本身和借黄河景观的描绘来寄托个人情思的诗歌,而且是与中国现代社会的进程相伴相依,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密不可分,直接表达了其现代性意义的诗歌,而出于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黄河"后来又成了代表性的解构对象.本文以<黄河大合唱>与<车过黄河>两首诗歌为例作出比较分析,对"黄河诗歌"的现代性表征作出了解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治理不仅是一项系统的水利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老子以水观道,主张人类的行为要尊重和遵循“道”和事物的原初或原本状态,体现的是一种遵循自然、宽容平等、物尽所用的和谐法治思想。《道德经》为黄河的治理提供了道家哲学的支撑。黄河生态保护是老子天道思想的现代表达;黄河高质量发展是老子人道思想的实践路径。黄河治理中要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天人合一”,要善用“无为之有为”和“有为之无为”思想来指导黄河治理,以“谦下”和“不争”来进行黄河治理责任和权利义务的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