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流动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民工潮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民工潮的成因;民工流动对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对如何疏解民工潮,引导民工流动向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调查与思考田凯所谓“农民工”,是指户口尚在农村,而来城市以从事各种“自由职业”为其主要经济来源的人。改革以来,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从世代躬耕的土地上解脱出来,冲破城乡阻隔,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每年春节前后,民工潮都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新...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出现的新现象。本文在评述了人口流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成因和特征。认为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看,两个原因导致流动人口产生,一是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庞大的外来劳动力市场,二是城乡差异形成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巨大推力。因此,需要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次上制定合理措施,有序地疏导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90年代我国出现了城市两地户口婚姻的迅速增长即城乡通婚潮。两地户口婚姻以城市男性娶农村女性为主要结合形式,城市男性的年龄分布相当离散,文化程度上表现为城市较低阶层与流入人口的中高层的般配结合;两地户口婚姻在城市的常住地主要是城郊结合部,呈现“脊环”分布;外地一方的来源地分布表现出静态的距离摩擦和动态的距离吸引。通婚潮是80年代民工潮的逻辑延伸,标志着城市对农村由经济性开放走向社会性开放;两地户口婚姻的构成特征体现了城乡通婚的边缘性和城市户口的实用价值;这类婚姻正在制造新的婚姻困难人群,并且对城市人口的总量控制构成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求得各省省内城乡与省外城乡之间的各项人口净迁移流向和流量,据此将中国大陆各省的省际城乡人口迁移流态模式划分为若干类型。分析表明,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以由农村向市镇的迁移为主流,其流态模式形态各异、复杂多样;但从地域差异、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等方面看,皆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长永 《西北人口》2009,30(6):85-90
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即关系到国家生育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从风险成因上看,少子老龄化,人才流动和城市迁居趋势及家庭结构核心化等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扩大的重要原因。从风险形式上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比非独生子女家庭和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更加严重的经济保障风险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等非经济养老风险,而经济保障风险尤为突出。本文立足风险视角,分析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成因,指出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形式,并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了化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闲暇生活与农民工的市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的“民工潮”,不仅促使我国上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而且也确实对农民工改善其在农村的家庭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城打工,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的农民增收的唯一出路。与此同时,“民工潮”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外来人口犯罪根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市场经济体制,叩开了紧闭多年的城市大门,数千万农村人口争先恐后地涌入,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强劲的以“民工潮”为标志的人口流动洪流。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及二元社会的融合,但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力供需增长的城乡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以来 ,我国劳动力供需增长重心都已明显地转移到城镇地区 ,但也不可忽视全国劳动力存量重心仍在农村。不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量看 ,城乡都存在供过于求的矛盾 ,必须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努力扩增城市就业容量 ,充分发挥城市化对城乡就业压力的双向疏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持久性的特殊现象,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合理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上的缺陷,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使大多数农民顺利有效、持久稳定地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工潮"和"民工荒"这两种延长转移过程、增加转移成本、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非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梁颖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4):14-20,40-43
自1984年,中共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以来,“民工潮”就没有停止过。根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外出农民丁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约为2亿人。  相似文献   

13.
农户兼业化与农村社区发展———兼论人口流动与农村发展的关系高强(西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杨陵712100一、改革前没有农户兼业的农村社会改革前,为了集中资源尽快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选择了城乡封闭的发展模式,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封闭的城乡关系,使农民既...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八十年代末兴起的第一次“民工潮”之后,“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常年外出民工约6000万,其中跨省区流动民工约3000万。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民工潮”现象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我国“民工潮”现象进行一些透析。  相似文献   

15.
从跨城乡通婚的角度研究城乡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关于跨城乡通婚的研究大多关注通婚率的变化,很少有研究分析跨城乡通婚的形成机制及其变迁。基于地位交换论、社会排斥论和双向融合论提出解释中国跨城乡通婚的三种理论模式和标志城乡融合不断发展的三个通婚阶段。通过对2012—2018年四期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跨城乡通婚的比例较低,但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978—1991年间,跨城乡通婚中的地位交换现象非常明显,农村一方的教育程度对跨城乡通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一方的教育程度对跨城乡通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通婚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农村一方教育低就和城市一方教育高攀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交换论对跨城乡通婚的解释力逐渐削弱,社会排斥论的解释力不断增强,2005年以后,城市一方的教育程度对跨城乡通婚的负向影响已趋于消失,农村一方在通婚中教育低就的现象也基本消除,我国跨城乡通婚的模式正在从地位交换阶段向社会排斥阶段过渡。跨城乡通婚模式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城乡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跨城乡通婚的难度依然较大,且农村社会下层依然被排斥于通婚之外,进一步消除城乡分...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队列分析视角,利用七普资料重构中国城乡女性出生队列的初婚进度。研究结果表明:(1)列克西斯平面图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中国女性初婚变动历程中年龄、时期、队列3个维度的特征。从时期效应看,2010年以来女性初婚风险率快速下降、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农村女性因起步晚而变动更快;从队列效应看,1986年以后出生的年轻队列初婚风险率整体降低,终身曾婚比例可能与较早队列存在较大差异。(2)七普数据表明2019年城乡女性初婚率大幅降低,调查误差不足以解释这一变动,婚姻市场性别失衡、女性教育提升及性别观念改变可能造成女性初婚率和终身曾婚比例的真实下降。(3)利用初婚年龄分布参数模型进行的外推预测结果表明,1980年之后出生队列终身未婚比例将较快上升,到1990年队列预计达到4.6%~9.0%;其中城市女性更高,预计达到4.5%~13.8%;乡村女性异质性更强,社会压力很难扩散而趋弱,终身未婚比例在1985年之后队列上升很快,将超过镇女性。较晚队列晚婚和不婚的趋势难以逆转,将深刻影响生育水平和婚姻家庭。  相似文献   

17.
湖北劳动力流动的现状、趋势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以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湖北劳动力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城乡间“双向流动”已经形成,南下东进的“民工潮”一年高过一年,众多人才“东南飞”;大量从业人员从公有制单位流向非公有制单位;从一产业流向二、三产业。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湖北传统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文章最后还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顺应未来劳动力流动的大趋势,将劳动力流动提高到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8.
尽快解决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许多文章在论述我国养老保险问题时,几乎都是把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与农村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分别考察的,很少研究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我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我国城乡劳动年龄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这个问题将会愈益突出,迫切需要尽快解决。本文试图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探讨构建城乡养老保险衔接的思路和方案,供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l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率先开展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  相似文献   

19.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人,巳近1个亿人的规模,并且还在逐年扩大,带来的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日渐突出。报告指出,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的1/5;城乡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超过四成。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指出,从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来看,这个数字今后还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实施“三生”服务工程张振泰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沈阳市在农村将计划生育中心户转变为生育、生产、生活功能的“三生”中心户的基础上,在城区街道经过试点,全面实施了“三生”服务,使“三生”眼务做到城乡一体化,从而推动了城乡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