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学翻译不同于文字翻译,它有着自身的美学特色。从美学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文学翻译所遇到的问题,这已成为文学翻译的一大趋势.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一点。因而,在剖析文学作品和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美学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
奚永吉先生的《文学翻译比较美学》是文学翻译比较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论述文学翻译比较美学而不是评述翻译优劣的书",本文就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对此书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功能,尤其对文学翻译,不同语言背后的艺术价值和美感功能的转换是其研究必不可少的对象.目前,已有学者把文学翻译与接受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和文化迁移美学这四类美学理论结合做了研究.本文就从这四个视角出发对我国文学翻译美学的发展做一梳理以明其流变,并因翻译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提出了从交际美学和实践美学这两个新的美学视角研究文学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翻译和接受美学视角看译者在文学翻译时对文本解读及重建过程中所发挥的创造性使译作取得了独立的艺术价值。翻译文学应属民族文学多元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译者是民族文化重要建构者。  相似文献   

5.
葛浩文与作者、译文读者共同构成其文学翻译活动的审美主体,各主体之间相互关联,形成彼此互动的审美关系,使得葛浩文的文学翻译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探索葛浩文文学翻译审美主体间的不同关系及其对葛浩文翻译作品审美再现效果的影响,从美学接受角度为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美学的角度对文学翻译的过程加以剖析,说明:文学翻译,作为一门艺术,离不开译者的审美意识,文学翻译的过程,即是译者对原作审美理解和审美表达的过程。本文以诗歌为例,探讨了再现原作的意境美和形式美的某些美学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语言审美的过程,其艺术性可以通过美学的观点来认识。作为文学翻译的审美客体文学作品存在于审美主体译者和读者的阅读活动中,并依赖接受者的理解传导,从而产生美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承载,具备独特的审美功能和精湛的语言艺术,因而具有重大的美学意义。从文学翻译的美学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两个译本进行研究,从词美再现、句美再现及辞格再现3个方面着手,评析两个译本所传递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研究的美学视界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学翻译研究的美学视界出发,翻译过程是一个译者与作者通过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译者与读者艺术接受的过程。只有把翻译的一般原理与审美特征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前景化是诗学和文体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在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表达尤为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文体价值和美学价值。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能忽略原文的前景化表达形式,而应当以恰当的形式在译文中给予保留,并且译者需要保留的是原文前景化表达形式的效果和功能。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前景化表达的翻译唤起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对形式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接收美学属于文艺理论的范畴,它揭示了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和最终目的。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如何正确把握好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行为及其限度问题进行探讨。文学翻译是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度"的艺术;作为特殊的读者,译者能否像普通读者那样去确定原语文本的具体意义,取决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否对文学作品进行有"度"的、合理的创造性叛逆。如何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去把握好"度"的艺术,是每一位文学翻译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译本中重建审美主体、善化审美体验、实现审美再现、优化原作在译语读者心中的审美价值,从而完美地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与氛围中复制出具有同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对所有的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诗歌特有的美学特质要求诗歌翻译必须是美的再现.回顾了诗歌翻译美学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讨论了诗歌内在的审美价值体系,从典型译例中分析总结了诗歌翻译美学价值体系重构过程中的主体内容和具体思路及手段.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及其翻译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久享盛誉。本文从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春晓》的英译着手,以翻译美学观切入汉诗英译研究,对十四位译者的十五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旨在阐明:诗歌翻译虽属文学翻译,但又不等同于普通文学翻译;只有遵循并将更完善、更系统的翻译美学理论付诸于实践,诗歌翻译才能做得至臻至美。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是将西方表现主义美学引入中国的重要使臣之一 ,然而在引进、传播的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他对表现主义美学的理解和译介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误读”。对此问题的研究 ,有助于更深刻、完整地了解林语堂的文艺思想观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湘菜翻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艺术的接受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是美学实践的中介。现以接受美学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依托,阐述湘莱翻译应以受众为中心,力求重塑源语言的应用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湘莱从物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审美艺术的生命力从而为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17.
修辞分为美学修辞和交际修辞。文章以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为研究对象,通过美学修辞的三个方面(音韵修辞、词语修辞、结构修辞)来讨论美学修辞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押韵、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修辞格在科技翻译中的处理技巧。最后得出结论:科技翻译应该根据文体特点运用美学修辞,再现科技英语中的美。  相似文献   

18.
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以福建宁德市“09年招商投资讲话稿”英译本为个案,提出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区域投资环境对外宣传翻译策略,从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在对外宣传翻译过程中译文对译语读者的关照,实现译文和译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达到对外宣传的语用等效翻译,真正实现翻译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接受美学为依据,通过对旅游翻译实例的分析,提出译者在旅游翻译实践中应该适当对译文读者的语言审美习惯、文化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三个层面进行关照,合理地运用翻译策略,满足读者期待视野,实现旅游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模糊是语言的客观属性,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中应用模糊语言,平添美学效果,激发读者想象。本文从语言时空层面、文化时空层面、意境构建层面阐述模糊美在汉英文学翻译中的遗失,并提出补偿策略,以期译者在译文中,对再现汉语文学的模糊语言美有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