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伦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的头上;它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问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2.
“以客观公正性、公众利益优先性为原则 ,追求人类的终极价值 ,造福全人类” ,这是“科技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成立的逻辑大前提 ,而这个“前提”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 ,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或科技共同体的头上 ;忽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 ;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 ;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间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 ,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 ,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金融伦理是协调金融主体利益关系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原则、规范,是金融内在秩序和主体自觉的统一。在道德的整体主体框架下,根据金融发展和道德生成的双重逻辑,金融伦理包括金融制度伦理、金融市场伦理、金融组织伦理、金融个体道德和国际金融伦理。从金融与经济、社会、环境和人自身协调发展的宏观视阈审视金融伦理的综合功能,不仅关涉金融伦理学的致思方式,也直接影响后危机时代金融伦理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主体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法律是理性的化身,法律主体因而具足了理性的属性。法律主体的多层次性,为理解其内涵及其行为带来了复杂性。基于法律主体的理性本质,分析不同层面的法律主体的样态,这成为解读法律主体的一把钥匙。法律主体可从个体、社会及国家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中最基本的是个体层面的法律主体。个体法律主体有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存在样态,作为法律和伦理的实体,三者的理性和“普遍性”呈递增之势,个体法律主体只有圆融于国家层面,成为“普遍伦理”的化身,才能去除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个体法律主体的特殊性及片面性,在“普遍伦理”的统摄下实现“我”与“他者”及“国家”的和谐,从而解决片面与普遍、理性与自由的矛盾,实现“能分使群”的人的现代价值,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伦理转型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主体的转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伦理主体:虚幻的神、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与之相应,道德教育的伦理范式也经历了三种变化.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正是这一转变,使中国学校道德教育不得不放弃灌输不可质疑的、外在既定道德观念的做法,转向尊重学生道德判断权利,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6.
商业伦理势在必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正确及时的思想引导 ,某些人的思想意识出现偏颇 ,认为“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 (利润 )最大化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无可厚非的。它是经济主体最关心也最重要的行为目的。”文章针对这一观点 ,分别从经济、社会和企业管理的角度 ,阐述商业伦理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作为经济个体 ,只有高度重视并加强伦理观念 ,才能在当今社会有其发展的空间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伦理意蕴,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彰显以人为本理念,这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目的地位的肯定;(二)坚持以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社会公正要求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凸显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三)充分尊重个体主体价值,促进每个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四)凸显可持续发展伦理:它要求以人所特有的道德自觉态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导引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责任,必须走在弘扬、发展、创新社会文化的前列,特别是要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新时代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发散源。大学校园文化对伦理个体、伦理群体和伦理整体之熏陶与浸润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其借助伦理个体、伦理群体和伦理整体对社会成员、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辐射,正是其伦理内核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伦理意蕴,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彰显以人为本理念,这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目的地位的肯定;(二)坚持以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社会公正要求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凸显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三)充分尊重个体主体价值,促进每个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四)凸显可持续发展伦理:它要求以人所特有的道德自觉态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尽管阿多诺批判了启蒙,但并不是对历史抱悲观主义的态度。当人们通过交换真正购买到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的时候,一个理性的社会就会产生。进步就是人类自身对自然控制的结束,就是人类社会每一阶段对这种控制的抵制。阿多诺认为,历史没有一个统一的主体,历史的基础是个体之间的联系,但历史的进步需要一个全球性主体的出现和人性的确立。历史的进步就是体现在每一微观层面上个体主体、全球性主体与客观世界间的星丛,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间的和解。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产权模式对家族企业初期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产权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表现为股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的现状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受利益机制的驱使,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出现了较强的创新动力,但也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如创新主体制约、环境约束等。因此,家族企业在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与国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对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目标。要真正在教育管理中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就应以主体教育管理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实践。因为它是一种以实践的、辨证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的管理观,是一种能够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尤其义务教育,外部受益性极强,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其经费应由政府投入。但在现实中,由于我国投入主体错位,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面临一系列问题。当务之急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建立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分担体制。  相似文献   

14.
鲁迅接受中的误读与曲解、攻击和辱骂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接受学角度 ,描述了近 80年鲁迅接受历程中的“误读”现象 ,这是鲁迅接受史中的“另类”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从接受主体和对象主体以及时尚 ,时政等诸多方面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组织学习主体:哲学与嵌入性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学习主体的定义是开展组织学习研究的重要逻辑起点,但目前关于组织学习主体的考察尚缺乏一致认识,这已经制约了组织学习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基于哲学视角,依据组织学习的过程对组织学习主体进行了分析,基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对组织学习主体的社会-个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浅议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二个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根源于生产力的突破。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发展的机遇,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突破和发展,文章认为,“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及民营企业能与国有企业具有同等地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和‘主导’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而提出的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创造性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民族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进行探讨,分析民族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民族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环境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环境主要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三个大的方面。教育环境的创新必须把教育制度的创新作为重点 ,并坚持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环境的创新必须抓住学校教育环境创新这个主体 ,应当注重与家庭环境创新的结合 ,形成创新的整体联动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引发的是非营利组织职能的变化。这些理论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带来的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和逐渐将部分公共职能放权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等特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凸现,势必使其成为多元行政主体中的一员。目前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由没有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营利组织行使公权力而引起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解决。文章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在政府职能转换中作用的发挥需要我国扩大行政主体的范围,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特征决定其应该具有自治性行政主体的地位。确立非营利组织的地位,有利于我国行政法的完善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这些消极因素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文章选取了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对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